当前位置:首页  > 常宁廉政网 > 廉政文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发布时间:2019-08-12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马克思主义有继往开来的信仰者、践行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形式实现了创新发展,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最新体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48(2019) 15

 

  

  主义是一种系统理论学说,是对认识和解决问题有用办法的系统总结。当一种主义反复被验证对解决问题有作用之后,这种主义就逐步被人们所相信,形成一种信仰和价值指向,引领人们为之奋斗。判断和验证一种主义能否有用可行,最基本的要素有四个:一是看主义本身是否具有科学性,二是看是否有一批为主义而奋斗的人,三是看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四是看主义是否在实践中实现自我创新。马克思主之所以在中国有用可行,是因为它具备了上述全部四个要素,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发展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就其源头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一学说既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又揭示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能动作用,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又体现了对全人类解放的崇高情怀。它在崇尚价值与遵从科学的实践中,开辟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新景象,为全人类解放指明了方向。

  第一,马克思主义为认识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鲜明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列宁评价说,《宣言》宣布了一个新世界观的产生,为认识世界打开了一扇科学的大门,即:认识社会一要历史地看待,不仅要认识眼前的现状,更要考察现实从哪里来、向哪里去,这样才能把握历史趋势;二要唯物地看待,不能凭头脑去想象、凭哲学去构思,只有深入到时代的经济生产中去,才能认识该时代的社会结构及其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历史地、唯物地观察社会,即历史唯物主义或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发现,揭开了长期以来社会历史领域笼罩着的面纱,使纯粹的思辨史学说、神秘的力量史学说颜面扫地,把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奠定在坚实基础之上,开辟了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崭新道路。

  第二,马克思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要维持自身生命存在和社会存在,就一时也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这是最基本的常识。从这一常识出发,马克思主义提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受生产力所决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政治和观念所构成的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运动推动着社会由低级向高级螺旋式向前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历史发展的总路线。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总是由偶然性来开辟道路的,历史的发展并不排除个别民族在发展阶段上出现先后顺序的颠倒。

  第三,马克思主义具有崇高的人类情怀。关怀人、尊重人、发展人,是马克思主义的终极追求。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出发点是现实的人。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讲:“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开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崭新局面,制定了共产党人的第一个纲领,创建了第一个世界性共产党组织;以“批判的武器”展开对“武器的批判”,与思想上和实践中的敌人进行顽强斗争;不顾自身的清贫与困苦,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而奔走呼号。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有继往开来的信仰者、践行者

  科学的理论只有经群众所掌握,并身体力行为之奋斗,才能彰显出无穷力量。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成果为人们所传承,中国古代有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西方有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思想、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思想、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以圣西门、傅立叶等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这些思想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但是,没有见到过以这些思想武装起来的群众革命组织,更没有见到过为这些思想而奋斗的政党和以这些思想为指导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世界上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之所以行,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为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前赴后继的志士仁人。

  马克思主义不只是象牙塔中的哲学,而是指导群众运动的学说,它与一切旧哲学不同的是,不仅要解释世界更要改造世界,在其发展过程中无产阶级始终是这一理论的实践主体。《共产党宣言》就是应信奉共产主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之委托而起草的,在共产主义者同盟解散之后,国际工人运动在马克思恩格斯的亲自指导下又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此后,法国工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生了巴黎公社革命,第一次尝试性地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巴黎公社失败之后,马克思主义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第二国际。欧洲一些国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民族国家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列宁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成立了布尔什维克政党和革命的军队,十月革命胜利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至此,马克思主义不仅以理论形态、运动形态,而且以社会制度形态,实现了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结合。从此,人类历史上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国家政权,有了在全国范围内执政的共产党组织。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中,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点,也是其实现自身理论价值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是一群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中国共产党人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使马克思主义火种燎原于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立即投入到工农运动之中,并在革命运动中培育形成了一大批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忠诚不渝、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并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等。他们怀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抱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意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赢得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赢得了改革开放新局面,赢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正是有了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生机活力,才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真理的光芒。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中期的西欧社会,半个多世纪后漂洋过海传入中国,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便深深地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烙印,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从此有了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变命运的先进思想武器。中国工人阶级先进分子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她的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从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了坚强的领导者,有了明确的方向。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认识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深刻分析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社会状况,明晰了“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一革命的首要问题,科学提出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起了强大的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了新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性课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当作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革除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大胆进行对外开放,在率先开放四个特区试点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一结论石破天惊,它表明经过长期探索,我们党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其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鲜明特色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实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目前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40年来,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这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生动诠释。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主义始终是社会主义中国最厚重的底色,创造中国奇迹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是僵化教条的态度,而是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并以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成长,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重要原因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中实现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并在结合过程中与时俱进实现自我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全新的中国革命。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大工业时代西欧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状况,提出了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人的解放等学说。而当时的中国社会还是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关系,工人阶级在人口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在受到西方列强压迫之下,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的民族矛盾更甚于国内的阶级矛盾,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更为紧迫。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敏锐地认识到,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射中国革命的“的”,形成“活”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彰显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强大作用。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启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征程。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当资本主义不能容纳自身所创造的生产力之时,资本主义的外壳就要炸毁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而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成为需要反思的基本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时代和人民的要求,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独特路径,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新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伟大飞跃,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党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进一步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党的先进性等问题,特别是在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上,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解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上,特别是在创造性地回答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了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一次次与时俱进,也一步步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生动实践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问题,进一步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机结合的时代路径,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再次推向新的理论高度和新的思想境界。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以及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的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理性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最新体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在对科学方法论的创新发展中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魅力。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时代的时候,我们回顾中国化所走过的历史脚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中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作者: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