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常宁动态

最是乡音解乡愁●我的家乡在变化(285)板桥镇高桥村:药香引归雁 链动富乡村

湘商归巢筑梦桑梓,产业振兴风劲帆满。板桥籍企业家彭会贵带着资金与情怀返乡,在板桥镇高桥村投资1500万元建起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材产业基地,让村集体经济踏上增收快车道。曾经沉寂的田畴山野药香馥郁,一曲“药材变药财”的富民欢歌正在山野间嘹亮唱响。

晨光熹微,高桥村600余亩中药材基地已是一派繁忙。阳光照耀下,嫩绿的尾参叶片闪烁着微光,饱满的百合鳞茎在松软的土壤里静待采收。村民们头戴草帽、手持农具,弯腰清除杂草、动作娴熟利落,脸上满是丰收的期盼。

种植基地两公里外的加工厂房内,又是另一番忙碌景象。工人们忙着将刚采收的玉竹清洗干净,切片后摊在晾晒场。经晾晒、清洗、切片、摆盘烘片、筛选、包装等程序后,鲜货药材将销往全国各地。

“现在村里发展日新月异,在村里的招商引资下,我们把项目拿到老家来做了。营商环境非常好,用工、用电、用水等方面全方位服务,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中都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常宁市裕达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彭志鹏说道。

板桥籍企业家彭会贵在外打拼多年,在广东等地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经验。乘着“湘商回归”的东风,2024年,彭会贵回到高桥村,成立常宁市裕达食品有限公司(常宁市裕达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村企共赢,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村集体经济一年可以达到10万的收入。”高桥村党总支书记彭昭明说道。

如今,彭会贵的儿子彭志鹏接过接力棒,公司发展信心愈发坚定,预计今年年产量达200余吨,年产值1000余万元。下一步计划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持续吸纳周边村民就业,为乡亲拓宽增收渠道。

这番红火景象,离不开“归雁”的深耕,更离不开政企同心的合力。板桥镇深入贯彻 “产业赋能、生态引领、全域融合” 发展战略,落实“136”营商环境工作机制。从项目洽谈之初,便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服务,解决从签约落地到开工建设、日常运营中的各类难题。

“今年我镇共招商引资2个项目,总投资额2.6亿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涉企诉求三级办理机制,对常宁市裕达农业有限公司等6家规上企业及招商引资企业都明确了联企服务专员,提供全方位代办服务。开展‘安商360’专项行动,整治‘小鬼难缠’问题,不得干扰企业的正常经营。”板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小勇向记者介绍道。

目前,加工厂已建设6000余平方米,拥有3个总容量达 1000 立方米的冷藏室,以及先进的空气能烘干设备等。除加工本地种植的中药材外,还收购周边乡镇药材,形成了规模化产业效应。后续,村集体与企业将持续深化合作,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下一步,我镇将围绕‘产业赋能、生态引领、全域融合’发展战略,深入挖掘本镇独特优势资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山水田园新常宁贡献板桥力量。”板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小勇说道。

更长远的蓝图已在擘画,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板桥镇计划打造中药材特色产业联盟,推动种植、加工、销售、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药香袅袅里,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富裕、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徐徐铺展。(何欢 王荣)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