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政工作总结

2020年财政工作总结

常宁市财政局

(2021年2月7日)

 

2020年,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上级财政部门的决策部署,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服新常态下改革发展难题,铆足干劲,积极施为,有力服务了常宁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一、财政工作开展情况

(一)咬定目标不动摇,财政经济运行平稳可控。一是收入结构更趋合理。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服新冠疫情和减税降费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做实财政收入为重点,不断加强综合治税,规范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收入质量全面提升。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5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65亿元。财政总收入税占比和地方收入税占比分别为81%、70%,较上年分别提升达到2.86%、3.84%。二是支出规模保控有序。在收支逆差大、资金调度难的情况下,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严控支出规模,集中财力保重点、惠民生。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6.54亿元,其中民生支出占比73.8%。

(二)坚持发展不停步,经济发展活力有效释放。一是争资跑项不遗余力。积极研判经济发展形势,抢抓专项债、抗疫国债发行和上级转移支付向财力薄弱地区倾斜的政策机遇,加大向上争资跑项力度,扩大可用财力规模,增强财政保障实力。2020年共争取上级补助收入39.84亿元,争取地方政府债券资金5.88亿元,争取再融资债券2.03亿元。二是减税降费不打折扣。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巩固减税降费成果,全年共减免税费1.3亿元,有效地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并持续优化经济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财政金融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加强财政金融联动,用足用活省市财政金融政策,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条件,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由财政出资50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政府风险补偿基金,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5亿元贷款,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优化支出不松劲,民生保障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始终以“三保”支出为重点,严格按照先“三保”支出后其他支出的资金拨付顺序,牢牢守住“三保”底线,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稳定。2020年,全市“三保”支出完成44.76亿元,其中:“保工资”22.53亿元,“保运转”3.38亿元,“保基本民生”18.85亿元。二是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安排教育专项支出10.59亿元,义务教育经费足额保障,各项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和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义务教育学校化解大班额等重点任务基本完成。三是巩固社会保障体系。安排社会保障支出8.04亿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至1137元/月,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13元,城乡低保最低保障线标准分别每人每月620元、4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提高到每人每月65元。四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在城市发展上,向宜居型迈进。加大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主要用于提质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和地下管网、实施“两供两治”工程、改造老旧小区、开工建设常祁高速等,市容市貌不断改观。在乡村振兴上,向产业化前行。投入农林水事务支出9.69亿元,全面落实惠民惠农政策,稳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全力支持“两油”“两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渠道逐步拓宽。此外,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提高到村均21万元(含群众服务经费1万元),确保农村基层各项事业的有序开展。五是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卫生健康支出7.95亿元(其中新冠疫情防控支出0.76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经费全额保障,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六是逐步解决城镇住房难题。安排住房保障支出1.83亿元,及时发放城镇保障家庭租赁补贴,持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深入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调研。七是统筹支持其他重点工作开展。积极统筹调度资金,统筹保障其他重点工作开展:全力做好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支持全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支持新时代文明中心、“衡阳群众”品牌创建、平安建设、扫黑除恶、禁毒等重点工作有序开展,全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守住底线不偏离,三大攻坚战役稳扎稳打。一是支持打好脱贫攻坚战。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105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808万元;省级资金3555.5万元;衡阳市级资金1711.5万元;本级资金4030万元,主要用于产业扶贫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支持全市圆满完成了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并在国家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检查和省、市扶贫专项检查中赢得高分,得到了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充分肯定。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创新资金管理模式,实行资金分配与水质优化、空气质量改善情况挂钩。安排节能环保资金1.61亿元,全力支持完成中央、省级环保督察和审计交办工作,落实湘江保护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河长制,加快建设园区污水处理系统,等等。三是全力打好防范化解债务风险攻坚战。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化债的各项要求,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分析研判,摸透债务风险点。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新上政府投资项目,严控债务增量,化解债务存量,严防债务违约风险,2020年,全市已实际化债1.13亿元。另通过借新还旧、债务置换等“六个一批”措施置换隐性债务共计14.87亿元,从而有效缓释了债务风险。此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已成功申报财政部建制县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试点,争取了新增债券资金额度33亿元。

(五)提升质效不盲目,财政管理改革持续深化。一是严格落实“六个严禁”。按照“明确规矩、强化约束、压实责任、守住底线、防范风险”的要求,切实做到严禁编制赤字预算、严禁留有“三保”支出硬缺口、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严禁违规动用国库库款、严禁违规举债和使用债券资金、严禁低效无效使用和浪费财政资金。二是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大力压减一般性项目支出,从严从细从紧编制部门预算,并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三是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改革圆满完成。顺利建成电子支付安全支撑体系,财政、人民银行、代理银行、预算单位之间系统达到互通互联,真正实现“无纸化”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四是全面加强库款管理。按照先“三保”支出、后其他支出的库款拨付原则,坚持无指标不支付,严守国库管理底线。全面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力度,避免资金闲置。全面清理以前年度暂付款,严禁新增对外借款和赤字挂账。五是全面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在乡镇机构改革的大背景下,理顺乡镇财政管理机制,按照《常宁市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和《常宁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监管,堵塞管理漏洞。进一步规范惠民惠农补贴发放工作,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六是全面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严格政府采购审批程序和采购行为,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目录和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金额度,切实为财政节支。2020年,全市累计采购160批次,完成采购金额2.76亿元,节约财政资金0.31亿元,节资率达11.23%。七是全面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加强财政投资项目的预算评审和结算审核工作,2020年,共评审项目951个,审减资金3.53亿元。其中:审核预算项目765个,审减金额2.58亿元;审核结算项目189个,审减金额0.94亿元。八是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出台《常宁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管理办法》、《常宁市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常宁市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了财政资金审拨流程和使用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六)执纪监督不含糊,源头治腐能力切实提高。一是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预算、决算审查监督能力和水平。二是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督”工作,提高民生资金安排和使用的透明度。三是巩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成果,扎实开展会计监督,规范代理记账市场管理,提高依法合规意识,防范金融风险。四是开展涉农(扶贫)资金、财政支持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等专项检查及政府采购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并就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提出整改建议,做到抓早抓小,对不正之风和违纪行为坚持零容忍。

(七)牢记使命不懈怠,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恪守“为政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初心。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同财政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两个责任”,精准运用“四种形态”,强化执纪问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续正风肃纪,挺纪在前。三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落实局党组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完成重点党建工作任务,坚持用活党建“指挥棒”,以党建力量助力其他财政工作。四是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创新干部培训锻炼模式,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继续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服务质量,提高群众满意度。按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进行选人用人,提高财政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下发《中共常宁市财政局党组关于对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乡镇财政干部职工进行奖励的通知》,旗帜鲜明地“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进一步激发乡镇财政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当前,我市财政工作困难主要体现在“四期”上:一是社会经济转型面临历史艰难期。常宁素称“世界铅都”,水口山铅锌矿也一直是推动常宁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水口山地区受资源枯竭、环境整治、企业关停等因素影响,收入逐年下滑。为此,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产业主导、工业主打、统筹城乡、全面发展”的战略,不断“筑巢引凤”,推动水口山地区由资源型产业向工业型产业转变。目前,经济社会转型已迈入深水区,后续的资金需求已使常宁财政难堪重负,举步维艰。二是财政收入增长迈入爬坡过坎期。近年来,常宁市为推动经济发展,着力建设“一区两园”,工业产业发展突飞猛进,铜铅锌和湘南纺织两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从而为财政增收注入了强劲动力。但由于目前投入多、建设期长,且大多产业处于税收抵扣期,财政投入和支出还未成正比,投资效益也未完全显现。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和全面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的影响,短期内财政增收形势不容乐观。三是财政运行压力步入债务风险、赤字风险、支付风险三重叠加期。当前,常宁市巨大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债务包袱是制约财政平稳运行的两座大山,随着国家惠民惠农政策的扩面提标,常宁市“三保”压力空前巨大,现有财力完全满足不了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财政支付能力逐年下降。同时,还需随时防范平台公司债务风险向财政转移。四是财政队伍渐入新老更替期。近年来,常宁市财政队伍年龄结构逐步步入老龄化,以前作为财政中流砥柱的工作人员多已退休或临近退休。而受体制制约,年轻的、专业能力强的财会人员又难以进入财政系统,从而造成财政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乡镇财政所人员,为数不多的年轻同志也多为退伍军人,财政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三、2021年工作打算

(一)突出收入任务,加强部门协调。努力顶住新冠疫情影响,克服当前复杂严峻的征收形势和政策性减税降费的客观因素,鼓足干劲,合理组织收入,加强部门协调,进一步强化财政收入目标管理,认真分解细化月度和年度财政收入任务,狠抓责任落实,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努力提高地方税收收入占GDP比重。

(二)突出“三保”底线,增强民生福祉。坚持“量财办事”的原则,压减支出规模,减轻财政负担。按照先“三保”支出、后其他支出的拨付顺序,优先保障人员工资及时拨付,确保政府部门正常运转,大力支持各项重点民生事业有序推进。统筹调度资金,支持三大攻坚战打好打赢,并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

(三)突出财政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坚持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在预算绩效管理、库款调度、乡镇财政管理、财政评审、政府采购、财政信息化建设以及财政监督等方面做足功课,做好文章,不断深化财税改革,持续加强财政管理,做到以改革促发展,向管理要效益。

(四)突出队伍建设,提升行政效能。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落实局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强调“政治机关”属性,扎实开展机关党建活动,引领财政队伍勤勉学习、提升服务、廉洁从政,以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为重点,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展示财政部门良好形象。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