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和2024年财政工作计划

2023年度财政工作总结和2024年财政

工作计划

常宁市财政局

 

2023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常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培财源、兴产业、控支出、强管理,实现了经济逆势增长,有效保障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平稳前行。

一、2023年财政工作情况

(一)积极施为抓增收,确保财政工作平稳运行。2023年,常宁市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克服新冠疫情的反复冲击和当前市场形势低迷等客观因素影响,以做实财政收入为重点,不断加强综合治税,规范收入管理,财政收入结构更趋合理,收入质量全面提升。2023年,常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87亿元,增长6.36%,其中: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21.02亿元,增长4.63%;非税收入完成4.85亿元,增长14.6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65亿元,增长13.4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11.8亿元,增长12.92%。财政收入质量进一步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占比达81.27%,地方收入税占比达70.89%

(二)矢志不移培财源,助推经济发展稳步向前。一是加强财源建设。全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培育壮大骨干财源,并以构建大统计大税务格局为契机,加强同各部门协调联动,加快综合治税监测平台建设,加强涉税信息共享,全力构建财源信息互联互通、税源管控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二是落实减税降费。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对化工、冶炼等制造业的留抵退税落实,全力助企纾困,减轻企业负担,并持续优化经济环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根据我市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翻身仗工作要求,召集召开常宁市财政局2023年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工作推进会,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任务清单,压实工作职责,细化工作责任。四是争取惠企资金争取外贸促发展资金310.3万元,对6家进出口企业进行扶持。争取制造业高地建设专项资金共计950万元,支持湖南株冶有色金属、嘉兴木业、德邦生物科技、康杰服饰等11家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积极向衡阳市推荐了湖南省玉兔钛业新材料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申报2023年衡阳市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加快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工信领域奖补投入资金。五是缓解融资难题。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帮助19户小微企业、个人申请创业担保贷款564万元。支持完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防范金融风险宣传投入,加强非法集资打击力度,建立金融企业风险预警机制和警示系数管控体系,调优地方金融企业资产,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三)集中财力保民生,保障社会大局稳定发展。在收支逆差大、资金调度难的情况下,坚持“以收定支”的原则,严控支出规模,集中财力保重点、惠民生,有力地保障了社会各项事业的资金需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2023年,常宁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8.8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完成34.48亿元,占比达58.58%一是全力保障“三保”支出。始终以“三保”支出为重点,严格按照先“三保”支出后其他支出的资金拨付顺序,牢牢守住“三保”底线,维护了社会的基本稳定。2023年全年“三保”支出完成47.99亿元,占总支出比达81.77%。特别是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补发了20202021两个年度绩效奖,并补齐了20222023两个年度的绩效奖基础性考核发放,共计发放4.52亿元。二是支持教育均衡发展。安排教育专项支出11.71亿元,不断巩固和完善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落实各项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政策和助学金等资助政策,支持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校舍维修和民办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巩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政策,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启动民政惠民政策,贯彻执行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城乡低保月补差水平分别达每人每月240元和378元,农村分散供养对象每人每月542元,集中供养和城市分散供养对象每人每月845元,集中供养孤儿和分散供养孤儿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500元和1100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均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四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安排农林水支出7.73亿元,着重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大力支持实施“六大强农”行动,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农村公路、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油茶、茶叶、无渣生姜等产业建设,支持农村村集体经济发展,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同时,全面落实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财政奖补资金工作,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支持打造美丽乡村建设样板。五是抓好其他重点工作。在财政资金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积极统筹财力,保障疫情防控、住房保障、平安建设、禁毒禁燃、反电诈反性侵等工作的资金需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多措并举抓管理,积极履行财政工作职能。一是加强财政制度管控。出台《常宁市财政运行风险管控“一县一策”实施方案》、《常宁市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实施方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强化风险管控措施,加强资源挖潜和统筹,守住“三保”底线,切实保障全市财政平稳运行。同时,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将财政工作由被动服务型转向主动管理型。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2023年,全市整体绩效评价对象8个,项目支出评价对象11个,财审联动评价对象1个,总评价金额7.5亿,并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及运行监控,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持“谁举债,谁负责,谁偿还”原则不动摇,实行举债终身问责制和债务问题倒查机制,扎实开展违规举债和虚假化债专项行动,积极争取建制县隐性债务试点资金3.09亿元,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出台《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总体方案》及7个分领域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债务管理工作的意见》,坚决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子孙平台公司“关停并转”,进一步推进平台公司转型。是强化政府采购管理。全面开通政府采购全流程管理,进一步规范采购人行为,简化办事流程,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推进政府采购全流程公开透明。对预算单位、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开展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对33家预算单位和11家代理公司进行了整改,对9家预算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五是强化财政评审管理。完成财政投资项目评审394个,共核减资金3.29亿元,其中:审核预算项目311个,送审金额15.82亿元,核减3.17亿元;审核结算项目83个,送审金额1.17亿元,核减0.12亿元,最大限度避免财政资金的流失。六是持续规范津补贴管理。2022年津补贴进行了全面清理,联合组织部、人社局对全市公务员和机关事业人员的20227-202312月的基础性绩效奖进行了核算并全额发放到位。七是开展PPP项目清查整治工作。按照中央、省、衡阳市要求,扎实开展PPP项目清查整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会同发改、审计对全市PPP项目开展了专项检查,下达《整治通知书》,推动了PPP项目规范阳光运行。另外,按照PPP项目政策调整精神,开展PPP存量项目分类处置工作,调减PPP项目投资约12亿元,减少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支出责任20亿元左右。八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扎实开展国有“三资”清查与处置工作,全面清理盘活资产资源,共处置106740.39万元。对国有企业出租资产进行监督,督促租金收入入库。严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严控资产配置的入口关,有效节约财政资金。九是规范惠民资金管理。开展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和项目清理以及“一卡通”资金进行专项治理检查,确保了惠民惠农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五)大刀阔斧强监督,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紧扣财政发展重点,规范财政行为,防范资金使用风险。一是持续开展会计监督、“互联网+监督”、财政专户清理、政府债务管控、政府采购监管等工作,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二是全面启动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三是按照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和省、市审计部门审计意见要求,对症下药,全面落实,如期完成了整改任务,做好了整改后半篇文章。四是按照省、衡阳市要求,会同纪检监察、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护航惠民惠农资金安全,确保惠民惠农政策落实落细。五是积极开展惠农补贴资金清理工作,配合市纪监委,对乡镇(办事处)进行跟踪督促,发现的问题58个,涉及人员7516人次,涉及金额306.3万元。牵头组建检查组对三角塘镇新铺村进行麻雀式解剖检查,并就发现的问题责令其全部整改到位。

(六)党建引领不动摇,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引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恪守“为政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初心。二是加强清廉机关建设。以建设“清廉机关”为契机,开展清廉教育活动,加强反腐倡廉宣传,弘扬清廉风尚,筑牢清廉防线,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结合“两带头五整治”工作,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严格做好“十要十不准”,力戒“慵懒散”,激励“闯创干”。三是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落实局党组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扎实完成重点党建工作任务,坚持用活党建“指挥棒”,以党建力量助力其他财政工作。四是注重干部队伍培养。选派一批中坚力量下沉基层一线驻村磨砺成长,弥补经验盲区和短板弱项,提高解决问题、应对风险的能力。五是提高干部幸福指数。开展困难干部职工慰问走访,关爱患病及生育干部职工,着力解决干部职工比较关心的职级并行及职级晋升问题,组织开展秋游、篮球赛、乒乓球赛、气排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文体生活,提高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尽管当前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一些问题仍不容小视,主要体现为:一是收入增长幅度与刚性支出规模难相适应。二是政府性基金收入难以弥补预算平衡的“硬缺口”。三财政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十分严重。四是干部职工业务素养还需持续加强。对此,我局将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4年财政工作计划

2024年是财政工作爬坡过坎的关键一年,全年财政工作总的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及中央、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瞄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落实积极财政政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力实施财源建设、财税改革、财政管理、风险管控“四大攻坚”,全力推进财政高质量发展,为我市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冲刺全国经济“百强”贡献财政力量。

2024年,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六项重点工作

(一)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当前财政队伍出现“干部老化、能力弱化、队伍断层”的趋势,抓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一是开展干部业务能力集中培训学习,局党组研究并报市政府领导同意,2024年组织50人的财政干部队伍进行脱产学习,为期105天,全面提升干部做财政工作的能力。二是公开招录一批干部,充实乡镇财政所工作力量,现已经发布招录信息,今年招录8名。三是到各单位选调三名专技人员到财评中心工作,充实专技力量。四是开展全局干部“我为财政献计策”的征文比赛,调动全区干部的积极性。

(二)开展“四大攻坚”行动。根据省财政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全省财政工作要开展财源建设、财税改革、财政管理、风险管控等“四大攻坚”行动,这也是全年我市财政工作的主线和重点。

1. 加强财源建设。一是全力推进财源培植,着力支持一区两园建设,全力打造两大千亿产业集群,培育“航母型”财源。二是继续加大征管力度,加强部门协作,精准发力、挖潜堵漏,助推收入稳步增长。三是贯彻落实中央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流入实体经济,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四是加大向上争资跑项力度,增强财政保障实力。

2. 加强财税改革。一是抓住中央、省实施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界定政府规模,避免政府支出责任扩张。二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坚持以“零”为起点,所有支出“先定事后定钱”,打破支出固话格局。三是推进专项资金、跨部门资金、财政拨款和单位资金三个统筹,强化重点战略财力保障。四是完善专项资金管理、预算执行约束、绩效管理等机制,形成一批长效化、制度化改革成果。五是积极向省财政厅汇报,在财权、事权划分上争取支持,减轻地方支出责任。六是对园区企业招商引资政策进行进一步梳理,避免税收流失。

3. 加强财政管理。一是严格落实红色运行风险地区管控要求,牢固树立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做到以收定支,科学合理编制财政预算,压实预算支出盘子,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和建设类支出。二是严格遵守“十个严禁”规定,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控,做到“无预算不支出,无指标不拨付”。三是始终把“三保”支出放在首要位置,规范资金拨付顺序,全力保障“三保”、债务还本付息、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等重点领域的资金需求。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推进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大对绩效评价不佳的单位经费压减力度。五是加强库款管理,着重对项目资金进行清理,对于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预计年内难以执行的资金,及时调整用途,统筹整合使用,避免资金沉淀。全面清理结算专户和暂存暂付款,严格控制新增借款。六是持续发挥财政评审和政府采购“利剑”作用,切实为财政节约资金。七是继续完善预决算公开机制,更好接受社会监督,全力打造阳关财政。

4. 加强风险管控。一是坚持底线思维,加强债务风险预警和分析研判,坚决遏制债务增量,有序化解债务存量,管好用好政府债券,加强融资平台公司治理,严防债务违约风险。二是建立资金红线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制度,进一步加强库款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秩序,严防支付风险。三是严格落实财政运行红色风险地区管控措施,坚持开源节流、提质增效,严防财政运行风险。四是积极向领导汇报财政工作情况,向社会各界解释财政工作困难,严防舆情风险。

(三)强化财政服从和服务意识。财政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全局工作中的一部分,财政工作要主动服从全市大局,服从发展大。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全局服务,为发展服务。通过强化服从、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改善干部作风。

(四)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制度贯彻落实。要在全市开展政府采购项目的清查清理,审查采购的必要性,资金来源和资金规模的合理性。要开展村级财务检查,不断规范村级财务行为。

(五)落实省厅《提示函》整改工作要求。按照省财政厅对我市财政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反馈问题的提示整改要求,全面剖析存在问题的根源,明确整改方向及具体措施,对标对表、不折不扣全面落实,切实提高财政管理质效。

(六)加强廉政建设,建设清廉机关。以建设“清廉机关”为契机,夯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筑牢廉政防线。开展廉政家访,召开廉情恳谈会,倡导廉洁家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强化执纪检查,净化“八小时外”生活圈,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拒腐防变的精神“抵抗力”。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