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意见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市加快发展的振兴之年、补齐短板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常宁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全市上下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着力优化农业结构,做强特色产业,保障综合安全,推进富民强农,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衡阳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农业产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智慧农业,走高端、高品质、高外向度农业发展之路,确保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8年全市粮食总产48万吨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以上,争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市),巩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地位,争取省、衡阳市单项工作先进。

三、工作重点

具体抓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突出稳粮油,着力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面稳产提质增效为主攻目标,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118万亩以上;粮食总产48万吨以上,巩固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一是培主体办示范保面积。抓好三区五带乡镇和15个国调粮食生产基点村的双季稻生产,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粮食经营主体进行补贴,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种植面积不减少。二是推广关键技术稳产量。开展罗桥、三角塘、蓬塘3个万亩双季稻绿色高产创建,推进专业化集中育秧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和三一水稻栽培示范,稳定粮食总产。三是发展粮食加工做响品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引导耘茂农业、三益米业等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开发,延长优质稻米链条,提高市场竞争力,打造石盘贡米知名品牌。四是实施湘米工程提效益。实施湘米工程,提质粮食生产,着力发展优质稻、超级稻和旱粮生产,推广一季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完成10万亩高档优质稻、20万亩绿色高产创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提高到75%,优化稻米品质,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效。五是严格落实责任遏制抛荒。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要开展耕地抛荒隐患田块的排查工作,逐一造册登记,落实责任人和耕种人,确保辖区内可种水稻的田块无5亩以上连片抛荒,不宜种植水稻的田块改种旱粮或经济作物,坚决杜绝耕地长年和连片抛荒。全市冬种油菜40万亩以上,抓好宜潭、柏坊、洋泉等八大油菜示范片建设,重点抓好宜潭片区塘湾村观光油菜示范片和曹同村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片。

   (二)突出创品牌,着力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大力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一是构建十大产业格局。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粮食、油茶、油菜、茶叶、烟叶、优质果蔬、中药材、茶山养鸡(水面养鸭)、田尾豆油、休闲观光十大产业。二是发展规模农业基地。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1600亩城镇设施蔬菜基地;新增有机茶基地5000亩;发展水果3200亩,茶山养鸡100万羽;水面养鸭100万羽;新增中药材1600亩。三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选择优质稻、茶叶、休闲农业3个重点产业进行融合试点,引导耘茂农业等企业发展粮食产加销,建设石盘贡米品牌;支持福塔农业、兴华茶业做强茶叶产业,并依托塔山丰富资源,发展瑶乡茶旅文化和生态休闲观光。实施农业产业百千万工程,扶持福塔农业、兴华茶叶、三益米业、康佳利食品、齐家油业、过龙岭生态农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乡村自然生态旅游升级版,重点支持田野绿世界、玫瑰博览园、兰江金源农业等休闲观光企业发展。加大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力度,发展省级星级休闲农庄。加大对塔山旅游景观的保护力度。年内抓好1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和5个衡阳市级特色产业园的创建。力争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突破20亿元,年内新增省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家以上、衡阳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以上。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四是做响五大农业品牌。敦促企业做好三品一标QS等一系列认证工作,推行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电商模式,以市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为平台,积极组织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本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参加国家级、省市级农业展会。以市委、市政府将举办第四届油茶旅游文化节为契机,充分借助节会营销、广告营销、网络营销等手段,打造常宁茶油、塔山山岚茶、无渣生姜、石盘贡米和休闲农业五大知名品牌。

   (三)突出优服务,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一是推进校地合作共建。加强与湖南农业大学的合作交流,推进校地协同创新,以油茶、茶叶为重点,支持建立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产业研究所及产学研合作基地,通过财政奖补等政策倾斜支持校地合作项目。二是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加强农技站日常管理。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力度,大力推广设施栽培、测土配方、机械化生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等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入户率和贡献率再提升。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突出抓好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500名。三是加强农业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年为抓手,加强与省市主管部门对接,争取更好更多的农业项目在我市实施。抓好中联天地、福塔农业、齐家油业、大三湘油茶、金源农业、田野休闲6个衡阳市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招商引资,利用平台实现产业链招商,力争在引进战略投资者上实现重大突破。四是加强耕地质量管理。严守耕地红线,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实施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抓好耕地质量管理保护,开展水旱轮作、有机肥代替化肥行动和秸秆还田试点。

   (四)突出严监管,着力保障农业综合安全。一是开展农产品安全监管。强化农业行政执法,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国家禁用农药和经营假劣农资的行为,引导农民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以水稻二化螟为重点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绿色专业化防治,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植物病虫害。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申报农产品认证,力争年内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10个以上。加强市、乡、村三级农产品监管体系建设,强化粮食、果蔬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加大日常监测整治力度,确保主要农产品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二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完成2018年湘江流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工作任务。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12万亩、专业化统防统治23.5万亩以上,种植绿肥5.9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示范,推广稻鱼共生、鱼菜共生等新模式,打造1个以上猪沼果、猪沼菜、猪沼茶等模式的生态循环项目,抓好水口山镇红星、胜桥镇亿成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光伏发电和光伏扶贫,加快湖南积宝、湖南光聚、中国核能电力等3家光伏企业的施工建设;三年内在全市建设100KW光伏扶贫村级电站46处,全面实施10kw“贫困户+公司模式光伏扶贫,让光伏扶贫惠及千家万户。积极参与点亮常宁工程建设,推广智慧型太阳能路灯5000盏。三是集中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推广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积极实施重金属污染区耕地修复治理项目,在水口山镇实施500亩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治理示范。

(五)突出补短板,着力打赢产业扶贫攻坚战。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时期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实现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要对照“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综合施策,抓好贫困对象精准识别,强化驻村帮扶和行业帮扶。抓实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安居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等行业扶贫。要按照“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的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的根本之策来抓。加大财政资金整合力度,遴选优质企业实现帮扶贫困群众全覆盖。乡村实行“村社合一”全覆盖,通过“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把广大农户及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和拓展农产品销售带动贫困对象增收。办理金融小额贷款实现全覆盖。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产业,为其提供1-5万元、3年期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助推贫困群众增收“再造血”。

   (六)突出惠民生,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美丽乡村创建,打造宜居宜业新农村。实行市级领导联乡镇、后盾单位联村、工作队驻村新机制,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质升级行动。全面完成3个村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56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扎实推进面上乡镇(街道)现有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在此基础上,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倾力打造塔山茶旅融合、胜桥乡村休闲、西岭特色产业、洋泉生态保护、官岭城乡一体化等5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片。加快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进一步理顺“三农”工作机制,加强“三农”干部队伍建设,激发农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热情。

   (七)突出增动能,着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在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权改革的基础下,推进一流转五服务工作,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一是加快培育新主体。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年内耕地流转总面积50万亩、林地流转总面积60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家庭农场40家以上,新增规模种养大户500户以上。二是继续推进乡镇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开展星级乡镇农技站创建,加强农技推广绩效考评,做好公益性农技人员三年一次续聘工作,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探索公益性机构和农技人员参与经营性服务的新机制、新措施。三是加强农业法治建设。开展七五普法,加强农业法律法规宣传工作,做好政务公开,要加快建立各自权责清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