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商务局 > 规划计划
常宁市商务局2025年上半年总结
2025年7月2日
2025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全力推进招商引资机制创新、内贸流通多向循环、对外贸易提质增效、电商产业稳量拓优等关键领域工作纵深推进,为全市商贸经济行稳致远注入新动能。现将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一)招商引资:1-5月,新增签约项目14个,其中乡镇签约10个项目,招商引资总额27.18亿元;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11家,到位资金17.98亿元;引进三类五百强项目1个(常宁市谷道混合氯化稀土技改升级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到资3.2万美元。
(二)外经外贸:1-4月,我市完成外贸进出口27.28亿元,1-5月预计完成进出口30.76亿元,进出口总量衡阳县市排名第一。1-5月,完成对外投资3.5万美元,完成实际利用外资3.2万美元;对非经贸企业4家,完成对非贸易3.5亿元。
(三)社零: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6.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在衡阳市各县市中排名第二。新增限上商贸企业6家,6月申报1家,正在统计部门审核中。
(四)电商:1-5月全市电商销售农产品零售额突破2亿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招商引资"多维拓展"。高位推动与专业招商双管齐下。市委书记多次会见重点企业负责人深度对接项目,市长率队赴大湾区开展纺织服装产业链精准招商靶向对接龙头企业,分管副市长带队赴广东、江苏等地专题招商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同时组建13支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的产业招商小分队分领域分区域开展专业化招商。乡情纽带与商会平台聚力赋能。以"家乡有礼,家商有你"为主题深入开展湘商回归专项行动,通过组织返乡考察、召开政策推介会、举办乡情恳谈会等形式增进了解、增强信心,累计收集返乡投资意向项目97个并成功签约落地11个湘商回归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异地常宁商会换届及年会等活动契机精心组织招商推介,深入挖掘在外企业家资源精准对接需求,以乡情为纽带、项目为载体实现以会引商、以情聚商拓宽引资渠道。清单管理与全周期服务协同。出台《常宁市构建大招商格局六条机制》,建立专班工作机制、流程管理机制、部门协作机制、项目推进机制、问题调处机制、招商激励机制,限时解决问题保障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的全周期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困难,全力保障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二)三外工作"保量提质"。多措并举稳外贸。依托特色产业集群,举办2025湖南产业带上平台活动衡阳站暨服饰专题对接会,联动亚马逊、希音等平台推动纺织产品"跨境出海"。华甄服饰4月对美出口牛仔服221万元,纺织业成外贸新引擎。开展企业走访帮扶,助3家企业转内销去库存;为15余家企业纳入中信保平台降低出口风险。组织企业参与消博会、广交会等展会,促成华甄服饰对接日本市场,即将亮相亚洲时尚展。开拓市场促外经。强化政策宣讲与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推动参与"一带一路"及中非合作,组织米思阳服饰、烟州情茶油亮相衡阳形象馆。在中非博览会上,烟州情茶油与塞拉利昂代表团达成合作意向,共拓非洲市场。精准对接引外资。对接荣诚鞋业、鑫桂农业、广东农优品等外资企业,做好项目服务工作,提升外资落地效率。
(三)消费引擎持续激活。巧抓节庆融合政策红利。充分利用春节、端午等重要消费节点,组织开展"情系职工办实事·以旧换新助发展"、"统筹促消费,聚焦惠民生"、"粽享优惠·嗨购常宁"端午节促消费文娱惠民活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三进"活动等线上线下主题促消费活动5余场,市民享受补贴金额达600余万元,进一步撬动扩大汽车、家电、家装、3C、电动自行车等消费市场,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积极支持企业培育申报。密切关注商贸流通企业经济运行态势,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积极培育、申报"四上"企业,不断充实限上商贸企业队伍。2月21日与市统计局联合召开2025年度贸经统计业务培训会,宣传普及《统计法》和统计业务知识。
(四)电商生态加速构建。活动引领产销对接。成功举办常宁市2025"网上年货节"暨消费促进活动,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常宁本土特色农产品,8天销售额突破300万元。基建赋能产业升级。引进速达云仓建设电商供应链云仓,提供仓配一体化服务,打通农产品直供通道,显著降低企业成本,提升电商产品竞争力;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引进宏洪农产品集团运营,园区面积达4000㎡,提供企业孵化、人才培训和选品等服务,重点助力纺织服装企业开拓电商市场,做强纺织产业。生态培育多元载体。积极引导直播、短视频等内容电商向农村普及,鼓励农产品企业和电商开设直播账号,培育本土主播;高效运营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中心,构建集贸易、平台、仓储、孵化等多元产业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五)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常态化全域生产排查整治。1-5月份,我局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共42次,其中发现一般隐患5起都要求现场整改,送全国安全生产三年专项行动数据平台8起重大隐患均已整改到位。专项整治与联合检查并行。召开商贸流通领域市场消防安全整治调度会及市场消防安全专项部署会,对25个农贸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发现一般隐患均已当场整改完毕;联合市消防救援大队对泉峰市场、西门市场开展安全生产联合检查,针对泉峰市场商户基础设施安全问题,下达督办函并确保全部整改到位。
(六)构建商业服务体系。持续夯实市场硬件基础。规划建设桃江路星级农贸市场项目,预计一年内完成投入并使用;与城建投共同谋划,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式省专项债资金,对全市所有乡镇以及城区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实施升级改造。做好资金争取与库管验收。加强2024年度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管理,全力做好6月16日省厅来常验收准备工作,所申报的农商旅一体化融合项目、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中心建设项目预计争取资金1090万元;同时于今年3月成功扩充申报湖南冠翔农业有限公司养殖项目进入2025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项目库,预计争取资金200万元。严格把关管理二手车市场。全面加强对二手汽车销售的管理,对全市二手车经营主体重新进行备案申报。
(七)提升监管服务质效。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始终以"服务企业、方便企业、奉献社会"为服务理念,坚持以"服务内容、办事程序、审批依据、申报材料、承诺期限和收费标准"六公开为核心,努力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制定2025年度涉企行政检查清单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计划,坚持公开透明,实行"阳光执法",扎实推进"双随机"抽查制度化、规范化。强化油气领域安全环保监管。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责任制,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常宁市2024年度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检工作的通知》,于6月初完成成品油年检审查工作;按照市局要求,推进我市九家加油站油气回收三级改造,目前已完成改造1家,其它八家正在改造中。
(八)织密平安建设网络。高效化解信访矛盾纠纷。1-6月,办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群众诉求交办件57件。云常系统网络舆情4件;国家、省级智慧信访信息系统转送信访件5件,已全部办理。深化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禁毒、反诈骗等普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咨询解答等多种形式,提高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协同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积极响应"城市微革命、幸福家门口"精细化治理三年行动部署,建立常态化参与机制。每周五派出六名工作人员下沉城北社区协同开展"门前三包"劝导、环境整治工作,助力社区环境显著改善,市容市貌焕然一新。
三、当前存在问题
(一)招大引强效果不佳
我市全年招商引资目标160亿元,当前仅完成全年目标量的17%,虽然新引进项目个数在县市区中排名前列,但投资总额排名第五,签约项目平均投资额仅1.84亿元,没有5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凸显"小项目多、大项目少"的结构性矛盾。
(二)外贸风险高度集中
五矿铜业和水口山有色金属两家重点进口企业占我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96%以上,结构高度集中。水口山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因调整原材料供给计划停止进口,1-5月进口额归零(去年同期6.1亿元),直接导致全市进出口急剧下降。受全球经济下滑、国际形势复杂及中美贸易战(加征关税)影响,以美国市场为主的湘南纺织基地企业4-6月订单几乎为零。
(三)消费增长动能减弱
一方面是重点行业、企业影响大。汽车、成品油占我市社零总量58%。连续两年的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刺激下,居民购买力已充分得到释放,汽车消费受政策刺激透支,多家企业关停,高位增长难续。高诺供应链产业升级,企业停产致贸易锐减;帝煌大酒店关停拉低住宿餐饮增速。另一方面是群众消费意愿不足。居民因经济不确定性及就业压力,对非必需品消费趋谨慎,更重性价比。禁酒令的推出导致公务、商务酒类消费骤降,并抑制家庭聚会饮酒及外出就餐意愿,餐饮收入受创。
(四)跨境电商基础薄弱
我市外贸特色产业集群企业多从事传统加工,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匮乏,行业数据积累薄弱,引领型企业缺失。品牌培育、开发力度不足,无有影响力的电商品牌。政策性资金支持不足,制约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影响产业整体发展。
(五)安全生产短板犹存
当前安全生产领域仍面临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导致消防通道占用、电气线路老化等隐患有所反弹;二是应急能力建设存在短板,企业应急演练流于形式,部分员工安全操作技能欠缺;三是新兴业态安全监管亟需加强,仓储式超市、电商直播仓储等新业态的安全监管标准有待进一步健全细化。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一)以精准的布局,攻坚招商引资
一是围绕"一主一特"精准招商。锁定上下游龙头企业,开展"延链补链强链"专项招商行动;组建"市领导+产业链专班"招商突击队,赴长三角、珠三角开展"链主叩门行动",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提升产业吸引力,以"精准对接、全程跟进"模式推动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二是坚持"百花齐放"多元招商。持续开展"家乡有礼 家商有你"湘商回归活动,力争招商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提质增效。出台《常宁市构建大招商格局六条机制》,聚力打造大招商格局;开展闲置土地专项清理,通过"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源,保障在谈项目用地需求。
(二)以清晰的视野,聚焦三外提质
一是外贸提质"稳增长"。精准对接五矿铜业、水口山有色进口需求,依托海关服务站推动纺织产业产贸融合,助力米思阳等3家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组织企业参加消博会、中非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搭建多元贸易渠道。二是外经拓展"走出去"。提供从项目申报到年报管理的全流程服务,重点推进德邦生物投资印尼200万美元项目落地。三是外资招引"请进来"。优化外资来源结构,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深挖外资企业潜力,积极促进鑫桂农业、荣诚鞋业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三)以明确的行动,深挖消费潜力
一是政策引领释放红利。持续深化"以旧换新"政策落地,联动汽车、家电、家装等重点领域,形成每两月一场专题促销活动的常态化机制,有力释放消费深层需求力。二是推动消费市场创新发展。鼓励企业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升级,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支持传统零售企业与电商平台融合发展,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经营,积极培育新兴消费业态,如夜间经济、绿色消费、文化旅游消费等,打造新的消费增长点。三是持续加大限上企业培育。重点引导消费品以旧换新参与企业"个转企""小升规",建立近限企业和"大个体"个体户台账,尽力做好应转尽转,应进尽进。
(四)以新兴的动能,构建人才矩阵
一是建强产业载体。提速电商产业园(集聚区)建设与升级,完善仓储物流等基础配套,优化招商引企,构建电商产业生态圈。二是深化人才引育。联合院校机构开展直播、跨境、运营等实战培训,建立实训基地,完善引才机制,强化智力支撑。三是壮大市场主体。支持传统企业触网、特色产品上行,孵化本土电商企业,助力跨境电商发展,规范直播、社交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多元化活力主体。
(五)以实践的脚步,铸牢安全防线
一是开展消防培训演练。组织商贸流通企业开展消防安全集中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提升从业人员应急避险与初期火灾处置能力。二是深化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查找身边隐患"活动,要求企业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建立隐患台账并限期整改,实现闭环管理。三是组织联合执法检查。针对商场、超市等人员密集型场所,联合消防、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形成监管合力,全面排查、彻底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六)以科学的建设,谋篇商业布局
一是强化资金要素保障。积极谋划重大商业项目,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协同,全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及省级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同步积极向省商务厅申报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资金,为项目落地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二是规范市场交易秩序。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交警、税务等职能部门,深入开展二手车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优化市场环境,促进公平交易。三是提升项目服务效能。主动协调财政部门审核拨付项目资金,推动高效办理,精准解决企业项目推进中的资金困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七)以扎实的作风,优化服务效能
一是强化便民服务举措。聚焦"便利化"工作重心,将行政审批与廉政建设相结合,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意识,着力推动审批服务高效便捷。二是抓实信访矛盾化解。建立健全信访事项快速响应和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提升办理质效,积极做好信访事项办理和稳控工作,确保按期答复率与群众满意率实现双百。三是深化社区协同治理。持续完善常态化下沉机制,督促落实开展保洁和劝导工作,做到卫生无死角、街道无乱风,有效提升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