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常宁经济稳定恢复 "迈好第一步"坚实有力



一季度,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常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衡阳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持续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生产加快恢复,需求逐步回暖,民生持续改善,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恢复、稳中向好态势,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2.07亿元,同比增长12.4%(上年同期增长0.5%),两年平均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2亿元,同比增长8.2%,两年平均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7.46亿元,同比增长14.7%,两年平均增长12.3%;第三产业增加值45.19亿元,同比增长12.0%,两年平均增长2.8%。

一、生产供给稳步恢复。一是农业总体平稳。一季度,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2.6%。春耕备耕有序推进,种子、化肥、农药等主要农资保障有力,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稳步实施。经济作物收成较好生猪产能加快恢复。二是工业持续回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两年平均增长9.6%。工业增长面大幅提升。37个大类中,2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0.3%制造业拉动有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两年平均增长9.9%,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8个百分点。三是服务业稳定恢复。去年同期下滑明显的传统服务业稳步恢复。一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23.5%、40.4%。

二、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一是投资加快恢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4%,两年平均增长9.8%。二是消费持续回暖。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2亿元,同比增长23.6%,两年平均增长5.0%。22个限上商品零售类别中,15个商品类别同比增长超过20%。基本生活类消费增长平稳。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分别增长30.9%、29.8%,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4%、6.1%。大宗商品消费拉动作用凸显。石油制品类、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4%、37.3%,拉动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长9.6个百分点。升级型消费增势明显。可穿戴智能装备,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0.3%、76.5%,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2.7%、51.9%。

三、动能转换加速推进。一是市场活力持续释放。一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663户。其中,新登记企业345家,净增217家。一季度,全市新增"四上"单位8家。3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7.56亿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13.3%。二是新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5.2%,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两年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三是新消费持续发力。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网上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30.1%。全市快递业务量、快递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6%、53.6%。

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一是财税收入量质并进。一季度,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05万元,同比增长31.4%。其中,地方税收同比增长24.4%。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季度,三次产业比为:11.5:33.5:55.0三是企业效益逐步改善。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5.0%,两年平均增长9.7%;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1%,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五、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一是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57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6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71人。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一季度,全市全体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增长0.3%。其中,3月同比上涨1.0%,环比下降0.3%。三是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061元,增长12.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9元,同比增长14.9%。

总体来看,当前全市经济循环逐步畅通,积极向好因素不断累积,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蔓延,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严峻复杂,全市部分领域、行业尚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有待巩固,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大力推进"一体两翼"建设,奋力夯实经济回升向好基础,持续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常宁市统计局

2021年4月28日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