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2022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常宁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锚定"全省经济十强"奋斗目标,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6月全市经济运行平稳有序,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存忧"态势。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一)总体平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经济运行稳。努力克服疫情多点散发和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在合理区间。1-6月,地区生产总值(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5.8%、10.2%、14.3%、1.9%。6月,规工、投资、消费稳健运行,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生产稳定,常宁市工业以基础性原材料为主。上半年,几大央企生产稳定,水口山有色金属产值4.55亿元,同比增长9.4%;五矿铜业产值8.05亿元,同比增长5.6%;株冶有色金属产值6.82亿元,同比增长12.3%;大型民营企业金翼有色金属产值5.74亿元,同比增长47.6%;高诺铜业产值13.9亿元(新增无同期数)。以荣诚鞋业、伟成鞋业为重点的轻工制造行业企业订单充足,产能稳步释放。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2、3、4、5、6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4.8%、14.7%、17.8%、11.2%、14.3%,为常宁稳住经济大盘打下坚实基础。市场销售稳步恢复。全市在严格落实防疫措施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开展消费活动来刺激经济复苏,鼓励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支持汽车下乡等八条措施,全市消费市场逐步恢复。6月,全市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中有10个实现增长,其中粮油食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零售额预计分别增长60.8 %、28.3%、12.9%。龙头零售企业好又多商贸有限公司 6月零售额增长119.7%,比5月回升81.6个百分点。疫情防控稳。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息方针,落实"早快准严细实"要求,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今年我市在全国上半年疫情防控形势总体严峻的情况下,一直保持无新增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二)稳中有进。主要表现为"三好"。质量向好。1-6月,全市工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均保持较高增速;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9.1%;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5.7个百分点。效益向好。在落实组合式退税降费政策和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基础上,1-6月全市地方税收增长30.2%,非税占比下降1.7个百分点。"纾困增效"专项行动成效明显,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增长21.4%、9.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1-6月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73,较上年同期缩小0.02个百分点。动能向好。"三强一化"工作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库、"小升规"重点培育库,将有退库风险的企业全部纳入纾困增效重点帮扶名单。上半年,我市共完成22家四上企业入统,其中规上工业完成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5家,建筑业1家,房地产业5家,限额以上商贸业10家。截止到7月14日,我市净增市场主体 8614户,其中净增企业967户;"个转企"318 户,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三)稳中存忧。主要表现为"两忧",即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隐忧。工业稳增长压力有增无减。受市场需求疲软、环保和安全相关政策,以及有色金属(铅、金、银、铜、锌金属)价格下跌等影响,有色金属加工冶炼等企业盈利较预期减少,根据我局走访调研企业的情况来看,若下半年全球有色金属价格持续下跌,预计部分企业全年度产值较计划会有所下降。如:水口山预计年度产值较计划下降10%,即下降4亿元左右;铜业在产量不减,因铜价下跌,产值预计下降10亿元;金翼有色金属公司因产品价格下跌,公司预计难以完成20亿元的产值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压力较大。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投资形势较为低迷,目前政府投资拉动不足,民间投资活力不强。截至目前,已立项的政府投资项目较去年同期大幅度减少。同时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1-6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6.3%,低于全部投资增速2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与房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五金电料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回落0.3、31.6个百分点。

二、下阶段经济形势预判

自身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稳增长仍需精准发力。从不利因素看,我市除面临外部风险压力外,还存在诸多结性矛盾。一是扩内需持续承压,基础设施、民生工程投资政府性投资逐步放缓,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居民消费倾向有所降低,住宿餐饮、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二是部分行业领域增长受限,如建筑业受房地产市场降温影响,增长乏力。三是中小微企业盈利受冲击,主要是原材料价格高位波动,结构性价格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议价能力有限,对冲成本波动能力弱,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四是债务化解和保运转压力较大。从有利因素看,产业发展正面临难得的政策和市场机遇,有利提振发展信心,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宏观政策赋予重大机遇。围绕减税降费、稳岗就业、促进消费、稳经济大盘等,国、省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为下步稳增长提供强有力政策支撑。二是农业生产基础稳固。早稻播种面积超额完成市定目标任务,蔬菜等经济作物产量稳定增长,生猪出栏保持高位,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有望维持较高水平。三是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稳定。虽然金属市场价格波动较大,但我市的株冶、五矿铜业在生产端无明显影响,每月产量保持稳定。

三、相关工作建议和措施

(一)聚焦产业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全力稳农业基本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稳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做好农资稳价保供工作,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稳定。抓好生猪疾病防控和市场行情监测,稳定生猪生产,确保"菜篮子"供应。二是全力保工业增长。把工业稳增长摆上最重要位置,切实发挥工业"压舱石"作用。认真落实省政府促进工业平稳增长26条措施,全力助企纾困。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强力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投产达效,尽快形成经济新增量。围绕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实施精准招商,做好"强链""补链""延链"文章。三是全力促服务业复苏。落实省、衡阳市政府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促改革、调结构、强创新,夯实服务业持续回升基础。针对住宿、餐饮、零售、旅游、客运等行业,在就业扶持、房租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出台帮扶纾困具体举措,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二)聚焦市场需求,增强发展动能。一是精准发力扩投资。积极策划包装项目,全力争资争项争政策争平台,增强投资发展后劲。继续以项目为抓手,强化项目管理,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项目进度,确保按期达产增效。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撬动作用,带动更多民间投资。二是激发潜力促消费。落实促消费八条具体举措,抓住法定节假日等黄金节点,加大营销力度,提升供给品质,发挥消费稳增长基础作用。推进汽车和家电下乡,扩大大宗消费。继续发展养老、托幼等服务消费,支持商贸和平台企业开拓线上经营,培育新型消费。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和农产品营销渠道,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挖潜农村消费潜力。

(三)聚焦民生重点,筑牢发展基石。一是稳就业。坚持就业优先,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持续深入推进"送政策、送培训、送服务",确保重点企业稳、重点行业稳、重点人群稳。二是促增收。加大稳企援岗力度,激活农民资产收益,提升政策兜底保障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三是强主体。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金融信贷、招工用工、降低税费等方面的扶持力度,进一步畅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提升企业生存能力和盈利空间。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落实"四上"企业申报入统综合性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手段,引导扶持培育"四上"企业发展壮大,推动达标企业依法依规申报入统。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