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脚步丈量山川 以服务温暖瑶乡 ——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卫生院公卫服务扎实有效开展

辖区应建档7268人,截至目前共完成建档7875人,建档率108%,年更新档案3000余份;应管理“两病”患者754人,已管理863人,管理率114%;家庭医生应签约2219人,已签约3022人,签约率136%,其中九类重点人群签约1984人;设置健康教育专栏6块,举办健康知识讲座7次;管理重症精神病人45人、肺结核病3人、慢阻肺29人;为331名0-6岁儿童、31名孕产妇做好健康服务……这是常宁市塔山瑶族乡卫生院2025上半年度交出的亮眼公卫服务答卷。

塔山瑶族乡位于三市(郴州、永州、衡阳)四县(新田、桂阳、祁阳、常宁)交界处,为衡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且为高寒边远山区,春夏云雾缭绕,冬天早早冰封,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坐落于该乡板角村的塔山瑶族乡卫生院仅13名干部职工,却承担着辖区11个村、1.2万余群众的医疗和公卫服务,服务半径长达25公里,且均为崎岖山路、陡峭难行,瑶族群众更占53.5%。

用海拔标定使命,以温度诠释担当。为做好辖区公卫和医疗工作,卫生院持续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体制机制,结合辖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工作计划;组建由负责人牵头、上级医共体医院医师和衡阳“人才雁阵”支医人才指导,医护、公卫人员、村医参与的公卫服务团队;将公卫工作列入考核范畴,与绩效工资挂钩;定期对辖区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促其业务素质提升;多措并举推动公卫工作有序高质开展。



把足印留在山路上,把健康送进家门里。卫生院以建档“防未病”,持续做实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根据患者就诊信息定期更新档案内容,按照“健康、慢病、大病、重病”4类进行分类管理,对未建立档案的居民及时补充建档,促档案动态化更新、常态化管理;以体检“控慢病”,进村入户认真做好65岁及以上老人免费体检服务,对体检结果异常的对象派专人上门解读报告并做好诊疗和健康指导,为每名慢病患者制订个性化方案,有效控制病情;以“访”“疗”同步做好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分季度、月度或不定期开展随访,并在随访过程中备齐常规药品和诊疗器材,为有需要的群众进行诊疗服务;以网络推动“医”“群”互动,在开展签约的同时将重点人群拉入管理群,群众可随时在群咨询、提出服务需求等,团队可随时为包村分片的群众提供宣教、随访、诊疗、转诊等医疗健康服务。



以山为家、以路为尺、以心为灯,卫生院干部职工认真服务瑶乡群众。当地百姓经常可以看到,卫生院的医护们开着公卫服务车行驶在崎岖的山道上,有些群众的家不在马路边,医护人员就背着箱子跋山涉水,到群众家里为他们签约、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宣教等,在山路上勾勒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行医画面。

塔山瑶族乡卫生院克服硬件软件薄弱的条件限制,务实抓好公共卫生服务,在青山绿水间谱就生命健康服务的民生乐章:成功促辖区群众健康水平提升,4种慢病患者人数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增慢病患者比例大幅度降低;促群众实际问题得到解决,克服了辖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儿童多等现实困难,促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让健康隐患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促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费用更惠民,2025年度门诊就诊比例较去年上升15%,月住院人数下降了8%,人均住院费用下降了9.6%,住院日数为平均6.5天,下降了7.5%;促“医”“群”关系更密切,干部职工常抓住下午诊疗工作较少等空隙,背着设备和药箱走村入户,甚至为适应山区群众白天上山劳作晚上才能归家的生活习惯,牺牲休息时间于晚间到百姓家中开展签约、体检等服务,务实的服务、用心的宣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些群众的不良卫生习惯,提升了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控防控意识,而这支吃苦耐劳、不畏艰辛、团结向上的医疗队伍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被誉为瑶乡百姓的健康依托。(郭洁琼)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