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常宁市数据局全面贯彻国务院“高效办成一件事”,努力推动湖南省实施“八大行动”落地落实,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行动,全面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政务环境,服务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2024年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落实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落实常宁市“136”营商环境工作机制,对全市2983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目前政务大厅共设置窗口工位数297个,进驻单位34个,进驻人员215名。二是全面开展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通过对全市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起底式梳理,现已完成其中2582项事项的流程标准化再造工作,实现审批环节减少20%,申报材料减少30%,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50%以上,确保政务事项办理提质提效。三是创新实施政务服务“首位确认制”。对公安、民政、住建等16个窗口单位的高频办理事项进行最大程度地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目前已完成共计32项高频事项首位确认制的流程再造,建立起标准化办事流程,平均时限压缩率达到71%,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截至目前,首位确认共办理事项15901件。四是整合优化政务大厅窗口布局。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和服务,对政务服务大厅提质改造,新扩建约1700平方米,开设“民政、医保、税务、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工程投资报建、社会事务、高效办成一件事”8大专区,开辟老残孕等特殊群体“绿色通道”,设置帮代办爱心窗口,为民服务更加贴心;针对业务复杂、时间段集中、排队时间长等问题,合理调配人员,设置“潮汐窗口”,高峰期打开实现“即来即办”,空岗期关闭开展后台审批,实现群众办事“一刻不等”。五是全面优化作风。2024年大力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暨行政审批领域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高压态势重点整治吃拿卡要、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冷横硬推等作风不严不实问题,截止目前,已对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单位提醒谈话114人次、诫勉谈话5人、责令检查6人、立案2人、解聘4人、免职2人,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二)“数字政府”建设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完成全市网络资源整合。对全市所有预算单位的网络租赁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摸底(共439个网络项目、7572条线路),把所有网络租赁项目打捆,化零为整,先后进行2批整合公开招标,每年为我市节约财政资金918万元,同时提高了网络资源使用效率,为今后政务数据融合打下基础。二是持续深化政务信息公开。截止目前,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共公开各类政府信息5023条,其中常宁动态信息被衡阳市政府门户网站采用630条;三是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效果明显。全面排查全市各单位正在运营使用的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及微信工作群等,共梳理使用的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955个,并按“关停并转”要求,已完成2024年度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总体删减率达60%以上。

(三)政务服务平台不断优化

一是持续深化“一网通办”。加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最大限度利企便民,组织全市35个相关单位开展全省“一网通办”系统上线试运行和业务培训会。二是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地。加大“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建设力度,在政务大厅设立专窗、安排专人,开展专办专督;完成两批24件“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配置、测试和培训工作,并推行应用。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覆盖,多措并举提升“高效办”改革知晓度,切实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到改革便利。截至目前,“高效办”已产生41256件办件量,居衡阳市第一名。三是加强“湘易办”应用推广。新增“湘易办”超级服务端政策兑现8个,营商地图73个。在市、乡、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张贴“湘易办”宣传海报,发放湘易办衡阳旗舰店操作手册1万余份;制作“湘易办APP功能演示”微视频,充分利用本地新媒体平台,让每个用户感受到“身在湖南,办事不难”。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数字资源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全市数据资源体系建设规划工作不够完善,数字政务基层支撑能力比较薄弱,尚未构建统一标准的数据资源汇集、存储、共享平台,各部门的数据壁垒仍然存在,不同部门间数据流通存在困难。

(二)政务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随着“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以及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政务服务中心窗口人员较为复杂,层次不一,个别部门人员变化频繁,稳定性不足,个别窗口工作人员思想素质、服务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行政审批工作效率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市直单位政务服务效率不高,对政务服务窗口行政审批权力集中下放不到位,导致行政审批权责分散,部分窗口不能全流程办理业务,群众和企业仍存在多头跑、多次跑的问题。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一是深化流程再造,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制度,推进“一网通办”与“高效办成一件事”工作,提高办事效率。二是拓展“首位确认制”服务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三是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建立健全《常宁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及窗口工作人员管理与考核办法》,强化工作纪律,全面提升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意识、纪律意识。四是持续加强“三集中三到位”,按照“应进必进”的原则,进一步推动进驻单位的人员和业务进驻落实到位,让群众企业真正“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二)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和数字政府的监测工作。一是加强和规范全市政策文件解读工作,提高解读质量,确保企业群众找得到、查得准,助力打通政策落地的操作链。二是及时公开征集调查的反馈结果,更新政务公开各栏目信息,并做好新媒体留言答复。三是严格落实“互联网+监管”工作,加强监管人员和监管信息采集工作,督促相关单位将发生的监管行为录入“互联网+监管”系统,做到应录尽录,推进监管行为常态化录入工作。

(三)全力推进两批24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全覆盖。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在实现第一批17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第二批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落地,实现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最大限度利企便民。

(四)完善对全市信息化项目的审核机制。加强与财政部门联动,进一步完善对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审核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项目规划计划、立项审批、资金预算、建设标准集中管理,确保有效提升全市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