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数据局 > 规划计划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政务公开信息发布
常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发挥信息公开主阵地作用,上半年共发布各类政府信息2002条,243条政务动态信息被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采用。公开市政府规范性文件9个并深度解读,及时图解重要会议,依申请公开23件均按时答复,保障群众知情权与监督权。
(二)深化“一网通办”改革
组织开展“一网通办”事项对接、流程配置行动,召开专题培训会议,围绕系统操作要点、事项认领规范、流程配置逻辑等核心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会后,除医保局未按要求确认相关事项外,其余单位积极响应,按要求完成事项认领、流程配置工作,实现业务平稳运行与顺畅对接,为企业群众带来高效便捷服务。
二、重点工作推进
(一)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逐步落实落地
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问题,全力推进三批次39个“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落地,截止到6月30日,“高效办成一件事”共办件4336件,其中办件量较多的事项有新生儿出生、农村建房、退休、残疾人服务等“一件事”,完成第二批中的个人创业、退役军人、公租房高效办成一件事测试。同时根据衡阳市数据局“高效办成一件事”“揭榜竞优”工作要求,局党组高度重视、统筹谋划,结合单位职责与实际工作需求,经充分讨论研究,“揭榜”了“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事项。预计在12月份前通过标准化流程再造,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实现平均审批环节减少20%,申报材料减少30%,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50%以上;审批事项100%可网办受理,30%政务服务事项可不见面审批,实现“零跑动”。
(二)规范中介服务管理
5月份,我局发送《关于确认及梳理常宁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函》给市文旅广体局、公安局、科工信局、水利局、应急管理局等17个相关单位,请相关单位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确认及梳理。经各部门确认,除市金融管理局的中介服务职能已收归衡阳市人民银行管理,发送的69个中介服务事项,16个单位确认47个事项,其中新增2个事项,不确认的24个事项中介权力都在上级部门。下一步,将联合财政局、发改局,推动涉及中介服务的16个部门通过网上超市进行采购,促进中介服务采购规范化、透明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三)深化流程再造,提高审批效率
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办事流程,完成全市2781项政务服务事项100%流程再造工作,实现审批环节减少20%,申报材料减少30%,审批时限较法定时限减少50%以上。目前,已完成流程再造的事项经联合审查后,已在常宁市政务服务旗舰店上向社会公布,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更清晰、更便捷。
(四)提升服务意识,实现事项百分百进驻
严格落实常宁市“136”营商环境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全面进驻大厅,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政务大厅进驻事项从2024年7月的1892项增长至目前的2781项,实现了事项100%进驻。尤其是推动了人社、医保局的人员和事项全面进驻,解决了长期以来这两个重要领域进驻不全面的问题,极大方便了群众办理相关业务。
(五)设置8大专区和“兜底办”窗口
在政务服务大厅开设“民政、医保、税务、不动产登记、企业开办、工程投资报建、社会事务、高效办成一件事”等8大专区,各专区按照业务类别集中整合服务资源,实现了事项办理“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时在大厅每层设立“兜底办”窗口,对于群众和企业反映的复杂问题、疑难事项,进行兜底协调解决,切实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让企业办事不再东奔西走,该窗口运行以来,已成功解决群众诉求20件,有效降低了投诉率,大幅提升了群众满意度,让政务服务更有温度、更有力度。
(六)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自3月份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我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学习教育走深走实。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开展集中学习3次,专题学习研讨3次,深入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引导干部职工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同时,在专题学习研讨中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结合实际工作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公务接待等方面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严明纪律规矩,干部职工的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显著增强,工作作风持续改进。
三、亮点工作成果
(一)积极开展应急系统数据及信息化工作调研
根据4月7日市政府主要领导安排,4月9日至14日,常宁市数据局由局长带队,联合分管负责人、业务股室负责人及技术人员成立专班,对市水利局、应急局、林业局等12个应急系统单位的数据及信息化工作开展深入调研;4月21日由副市长曹阳带队赴衡山县应急局考察学习该县应急管理信息化系统。此次调研旨在推进全市应急指挥系统筹建工作,确保建成后能实时获取防汛抗旱等关键数据,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此次调研,摸清了全市应急系统数据底数,梳理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全市应急指挥系统搭建、数据整合及后续信息化项目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对提升常宁市应急管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持续推进政务服务“首位确认制”
全力推行“首位确认制”,发布了第四批“首位确认制”高频事项20项,今年上半年首位确认制共办件948件,当日办结648件,承诺办结300件。同时实施综合窗口改革,推广设立“兜底办”窗口,打造“一站式”服务,真正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只进一扇门”。
四、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一网通办”率低。按照上级要求,年底“一网通办”率需要达到90%,但目前“一网通办”率不到10%。主要原因在于:系统内有389项政务服务事项长期未产生实际办件需求,这些“僵尸事项”严重拉低了整体办件比例。同时,个别部门对“一网通办”改革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严格执行“应上尽上、全程网办”要求,仍存在线下办理或未及时录入系统的情况。
二是“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不均衡。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过程中,虽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仍存在个别事项办件量未破0的情况。例如“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事项,由于涉及部门多、业务流程复杂,协同难度较大,导致该事项尚未真正发挥出集成办理的优势,成为改革推进中的短板。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落实。持续探索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围绕企业开办、项目建设、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更多主题式、套餐式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与便捷性。
(二)拓展“首位确认制”服务范围。结合企业群众办事诉求,制定发布第五批“首位确认制”事项清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三)提升政务公开质效。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优化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功能,完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确保信息发布及时、准确、规范。丰富政策解读形式,采用图文、视频、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重要政策进行多角度、深层次解读,提高政策知晓率。
(四)完善对全市信息化项目的审核机制。加强与财政部门联动,进一步完善对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审核机制,充分利用现有政务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项目规划计划、立项审批、资金预算、建设标准集中管理,确保有效提升全市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
(五)落实“一网通办”工作。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为核心,全力推进“一网通办”工作,确保年底前“一网通办率”达到90%以上,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