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应急管理局 > 规划计划
2025年上半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2025年上半年,常宁市应急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系统施策,扎实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救援等各项工作,全力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生产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截至2025年6月30日,全市累计发生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5起,死亡5人,其他行业均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向好。
(二)责任体系构建迈上新台阶。一是层级传导更严实。今年以来,我市召开2次市委常委会、3次市政府常务会、2次应安委会全会、7次专题调度会,研究部署"两个行动"工作。二是基层督导更密实。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全体市级领导及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深入各行业领域开展督导检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督导检查683次,检查企业(场所)830余家,排查问题隐患1123条。三是风险提示更精准。市应安委坚持超前研判、精准提醒、全力防范,推动安全生产向事前预防转型,市应安委办下发各类工作提示12份,提前安排部署每个季度、重要节点、重点部位安全生产工作,对特殊时期、恶劣天气、高危行业等方面风险做到精准提醒。
(三)风险防范化解实现新突破。一是隐患治理出实招。聚焦矿山、危化品、工贸、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城镇燃气、消防等重点领域, 深化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行动,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54条,整改128条,整改率达83.1%;排查一般问题隐患2182条,整改2156条,整改率99%。同步对"三法一条例两办法""三法一条例一规定"、治本攻坚系统重大事故隐患及省、衡阳市交办问题隐患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责任、措施、时限全面落实。二是专项整治下实功。烟花爆竹行业,扎实开展烟花爆竹"打非治违"行动,严厉打击烟花爆竹经营领域非法违法行为,开展联合执法行动6次,收缴非法储存烟花爆竹2128件;危险化学品领域,全面深入开展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目前已有8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完成企业内部风险点辨识评估,查处安全隐患81条;非煤矿山领域,全面贯彻落实"八条硬措施",完成了地下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回头看",开展"三个一批"整治,关闭退出矿山2家,整合重组2家;消防领域,持续开展"两电"、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养老机构、高层建筑保温材料、动火作业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等重点工作,截止目前,共检查单位180家,发现火灾隐患172处,整改隐患166处,责令三停单位1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立案3家;交通运输领域,查处非法载客103起、超限运输90起,处罚金额98万元,约谈运输企业7家;道路交通领域,严厉查处"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农村"两违"等违法行为,共查处酒驾(醉驾)176起,载客汽车超员14起,超载70起,疲劳驾驶21起;公共安全领域,关闭取缔九小场所1家,停业整顿1家;住建领域,对全市在建工程、经营性自建房、物业小区、城区排水防涝设施等进行全面排查,查处事故隐患76条,下发停工整改通知5份,取缔非法混凝土搅拌站2处。三是举报奖励见实效。去年以来,我市共接到安全生产隐患举报18起,核实查处11起,举报奖励5万余元,企业内部隐患举报奖励6起,发放奖金3750元,构建了全员参与的举报奖励体系,有效激活了社会监督力量,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形式稳定向好。四是监管执法提质效。截止2025年6月17日共下达各类执法文书811份,现场检查记录122份,责令整改指令103份,整改复查意见112份,立案11起,法制审核意见书11份,罚没款5.28万余元。其中,打非治违案件3起,无一例引起行政复议和诉讼
(四)应急能力建设取得新跨越。一是预案体系更健全。 及时修订全市防汛抗旱预案,完成8家重点企业预案备案审查,开展市级综合性防汛抗灾演练1场、乡镇防汛应急演练23场,社区应急演练400余场,预案针对性、操作性显著增强。二是应急物资储备更完善。目前全市共储备编织袋1.5万个、编织布5万平米、砂石料2万立方米、块石0.5万立方米等防汛物资,储备帐篷、折叠床、棉衣、棉被等生活类救灾物资7种1000余件,确保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能够迅速响应、高效处置。三是应急装备更齐全。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我市为应急综合救援队再添置3套射泵500米以上的高扬程泵,5000米高压水带以及6枚灭火弹,重点林区乡镇各配备一套射程500米的高扬程泵、2000米的高压水带,其他乡镇各配备一套射程200米的高扬程泵,1000米高压水带,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应急能力。四是救援力量更精干。 我市市级层面共组建3支救援队伍,共计80人,每个乡镇组建不少于30人的半专业队伍,各村(社区)组建村组干部和护林员为主的村级群众义务扑火队伍,救援力量达1000余人,目前市应急管理局正组织对全市救援队伍进行培训,9月份组织开展应急能力比武。五是救援处置更高效。今年应对3轮强降雨,紧急转移避险519人,紧急转移安置214人,成功处置3起地质灾害,其中曲潭街道大屋村"4・19"山体滑坡成功避险案例获国家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六是冬春救助更惠民。根据受灾群众实际,通过财政惠农一卡通系统,高效、精准完成1368万元冬春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共计惠及95000余人,及时调配并发放棉被1440床、棉衣1000件、大米3600袋、食用油1200桶,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五)安全文化培育开创新局面。一是聚焦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分层举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专题培训班13期,参训人员达1100余人次。二是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宣传周"为契机,设置咨询台36处,发放宣传资料1.8万余份;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号、户外LED屏等平台推送安全警示视频、标语320余条,曝光典型违法案例7起,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宣传氛围。三是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培训方式,组织550余名乡镇灾害信息员参加2次专业培训,有效提升基层灾害信息员的业务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下步工作打算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和深层次问题,一是企业主体责任悬空虚化,部分企业安全投入不足,"重效益轻安全"痼疾未除,外包作业队伍管理不规范,一线员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监管能力面临新考验。 新产业、新工艺带来的新型风险识别评估能力不足,基层监管力量薄弱与专业要求高的矛盾凸显,监管执法精准度有待提升。三是应急处突韧性需再加固。巨灾情景实战磨合不足,联动救援机制有待优化,社会应急力量培育和规范管理需加强。下半年,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全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铁腕强责,织密织牢责任网络。一是拧紧责任链条。 深化安全生产督导,对事故多发、工作滞后的行业部门开展专项督查;二是压实企业主责。 严格落实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拒不整改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倒逼主体责任真落实。三是严肃失职问责。完善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共享和整改督办机制,对责任不落实引发事故的,依法依规从严从快追责问责。
(二)标本兼治,深化治本攻坚行动。一是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暨安全强基固本行动。深化运用"三查一曝光两闭环"工作机制,精准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稳步提升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率,督促企业全面推行内部举报奖励制度,强化自查自改实效。二是持续抓牢重点任务。聚焦重点场所,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等重点场所,推进消防安全专项行动,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消防逃生通道排查整治,广泛开展应急救援演练,切实提升消防逃生能力。聚焦重点领域,紧盯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道路交通、旅游、城镇燃气等传统领域,以及漂流、密室逃脱等新兴行业领域,精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切实整治消除各类安全风险隐患。三是强化精准执法。严格按照执法计划,开展执法检查,推广应用专家指导服务,提升执法专业化水平。
(三)砺剑强兵,统筹应对各类自然灾害。一是加大森林防灭火工作力度。扎实开展火源管控整治,加强森林防灭火专业队伍建设,强化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组织村社干部、消防员、护林员、社会救援队伍开展多轮森林防灭火实战演练,增强专业扑灭火能力。二是推进防汛抗旱工作走深走实。密切关注降水期间和汛期隐患点的实时情况,制定应急处置措施,提示周边群众注意避险。进一步做好易涝成灾地区的摸排,强化应急抢险措施,继续做好强化预测预警措施,提高预警的精准度和提前量,提前做好科学决策,强化防范措施。三是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时对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系统数据采集更新;开展地质灾害点紧急避险转移演练,提升群众自然灾害自救呼救能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和系统报灾模拟演练,不断提高灾害信息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对受灾群众积极开展冬春救助。
安全是发展的基石,须臾不可放松。下半年,我市将坚决扛起保安全、护稳定的政治责任,以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力打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战,以常宁一域之稳服务全市之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