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表彰9名“最美老干部” 常宁赵中福榜上有名

  衡阳市离退休干部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最美老干部”发布会近日在市广电中心举行。黄厚瑜、江文普、贺宗武、袁有余、赵中福、林芳仕、刘庆柏、徐燕燕、刘运义9名老干部被授予“最美老干部”荣誉称号。常宁赵中福榜上有名。

  

  赵中福,女,1944年出生,长沙市人,1963年参加工作,1973年入党。1990年当选常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1年9月至今任常宁市老科协会长。198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2012年获“全国科普宣传积极分子”,2014年获“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2016年获“全国老科协工作先进个人”。

  她,今年75岁高龄,身材瘦小,满头银发,却能量爆棚。她,退休后仍常年奔走于常宁村村寨寨的果园间,手把手地教村民果树的嫁接、施肥、防病技术。她,让宜潭乡成了常宁的“吐鲁番”,家家户户靠种葡萄捧上了“金饭碗”,盖起了小洋楼。她,让樱桃、百香果、酥脆枣等娇贵水果在常宁生根发芽,带着全市180多个村5万多农民靠种水果致富。她,就是被人誉为“水果奶奶”的常宁市老科协会长赵中福。

  

  一、技术指导千万家

  “要是没有赵老师,就没有这片橘园。”2017年11月下旬,常宁市胜桥镇群秀村果园第一期30多亩“纽荷尔”脐橙成熟,园主李福洪惊喜万分。李福洪从种脐橙的“门外汉”成长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完全归功于“水果奶奶”赵中福的技术指导。

  李福洪是2014年3月认识赵中福的。他原本是供销社的下岗职工,在群秀村承包了110亩山地,第一期种下了一片脐橙。果树开始长势很好,可几年过去了,就是不挂果。后来,树木变得病恹恹的。正在心灰意冷、打算废弃的时候,他无意中打听到赵中福是位有着30多年经验的果木专家。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李福洪拨打了赵中福的电话。

  赵中福来到果园,看到的是一片杂草。这里黄土土质比较好,也开成了梯土,照理说适合各类柑橘的种植。问题出在后期管理上。赵中福建议,除了常规的移植措施,应再给果树补硒,投入生物肥,补充有益的腐杆菌,以活化土壤,培肥地力。

  在赵中福的技术指导下,李福洪的果园发生神奇的变化,第一年“活”起来,第二年“长”起来,第三年就挂果了。一园脐橙,果形、作色都比较好,单株产量11.2千克。2018年春节前后,满园的脐橙在果园现场就被抢售一空。

  2001年9月28日,常宁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赵中福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紧接着就进入市老科协担任会长,现在已经工作了3届,整整16年时间。

  赵中福在老科协的办公室里,经常放着出门用的一双旧套鞋、一把雨伞。她还专门为农民开设了专家服务热线电话“12396”。农民遇到什么问题,只要拨打电话,她与老科协的同志便会赶过去。16年来,像李福洪这样一个电话就和赵中福“结缘”的常宁市各地果农,不知有多少。

  多年的劳累使赵中福患上了高血压、胆结石等疾病,但疾病挡不住她为民服务的脚步。她说:“只要农民有需要,只要我能走得动,只要他们喊我,我就会到他们那里去,就会一直为农民服务下去。”

  

  二、科技扶贫做表率

  长期与农民打交道,赵中福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蓬塘乡新田村村民陈经如是赵中福结对帮扶的贫困户。老陈一家五口人,妻子腿脚不方便不能弯腰,儿子与儿媳都患有智力障碍。每次来到老陈家,赵中福都会像回到自己家一样,帮着他们做农活。

  看着年事已高的赵中福忙前忙后,陈经如很是感动:“感谢老科协。不是老科协科技扶贫,我家里现在没有这么好。现在一年能收入几千块钱。日子也有了奔头,真好啊!”

  尽管有着多年的果木种植经验,赵中福却从不满足,仍注重学习最新的科技知识。无论是外出参观学习,还是她邀请外地专家来常宁授课,她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把看到的听到的要点记得清清楚楚。

  赵中福说:“传授技术,就是要让农民一听就懂,记得住、用得上。”水果的修剪、清园等技术活光在教室里纸上谈兵,老百姓往往难以领会,赵中福便常常把课堂搬到田间果园现场。她讲课绘声绘色,通俗易懂。

  葡萄修剪时节,赵中福到园里搞教学。一些果农看到葡萄枝繁叶茂,舍不得剪枝。赵中福边作示范边解释“葡萄主枝只能留一株,这就好比一碗饭,一个人吃吃得饱,三四个人吃只能填个角落,营养跟不上,自然长不好……”这样一比喻,大家连连称是。

  近几年来,赵中福先后举办科技培训班820多期,培训果农5万多人次,还编印了《布朗李高产优质栽培要点》《柑橘保叶、保花、保果技术》等资料27种2.1万余份,免费发放到果农手中。

  在她的影响下,全市600多名老同志加入老科协队伍,深入47个贫困村扶贫,争着为发展农村经济献余热。

  对于大家的肯定和赞美,赵中福总是面带微笑地说:“通过科技扶贫,让困难群众富起来,同时把我们掌握的技术本领传承下去,就是我们的目的。”

  

  三、白发丹心谱晚晴

  退休后的赵中福,每年下乡200多天。像过去一样,上门服务不收一分钱,电话费、车费全部自理。有的山村离城区十几公里,不通汽车,她就租摩托车过去。

  有人劝她:“您这么大年纪,坐个‘电驴子’颠簸这么远,日晒雨淋不说,还得自己掏钱,要是摔一跤怎么办?”

  赵中福说:“我有固定工资,吃穿不愁,农民致富不容易,我怎么忍心拒绝他们呢?”

  “农民致富不容易”,赵中福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赵中福刚刚分配到常宁工作的时候,农户只是在各自房前屋后种着本地黄皮橘,并没有走上商品化道路,更没有想过通过果木种植发家致富。

  1987年,时任农业局经作股长的赵中福从衡阳市买了产自酃湖乡的5斤巨峰葡萄,让领导、同事、乡亲们品尝。赵中福打算将这个品种引进到常宁,先在宜潭乡上义村跃进组做实验。

  经过动员,李玉成、汪云五等5户农户申请试种葡萄。赵中福设法联系车辆,把他们带到酃湖乡一个葡萄园参观,现场讲述种植技术要领。当天返回后,赵中福安排他们每一户准备0.5亩田,用于种植葡萄;准备500元钱,买苗子和肥料。

  1988年农历正月十二,赵中福早早赶到跃进组,在欢快的鞭炮声中,5户农户种下葡萄苗,也种下发家致富的希望。

  第二年,挂果了。农户们第一次尝到种稻谷之外的甜头。周边农户纷纷加入葡萄种植,赵中福忙得不可开交。

  1990年3月,赵中福当选为常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乡亲们来探望,急切地问道:“赵老师,您当官了,还管不管我们呀?”

  “管呀,谁说不管!”赵中福坚定地回答。

  “您怎么管呢?”

  “我可以星期六、星期天管呀。”

  说到做到。就在那个星期六中午,赵中福抄小路走了五六里,来到潭水河边。

  一个锄地的大爷看见了,马上站在田埂上喊:“赵老师来啦,你们快来背她过河呀。”乡亲们闻讯跑过来,把赵中福背过河去。断黑时分,又把她背回来。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30年过去了。常宁的葡萄种植,从跃进组扩大到上义村,到周边村组,到宜潭乡,到整个常宁市;面积从2.5亩扩大到宜潭乡的8000多亩,到常宁市的几万亩;销售方式从提着篮、挑着担、推着板车叫卖,到开着摩托、驾着汽车长途贩运。

  仅义田村(原来的上义村)葡萄种植收入由过去的年人均600元,增加到现在的1万元。小茅屋被一座座别墅、小楼取代。连片成排的葡萄架铺满了整个村庄,远远望去,义田村像是掩映在葡萄园水墨画中,美得如同世外桃源。

  常宁的水果种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开发良种和反季节水果4万余亩,培育出冰糖橙、桂夏橙、巨峰葡萄、礼品瓜、早熟梨、冬枣等20多个优良品种,不仅满足本地的需求,还畅销周边10多个县市。

  赵中福清晰地记得,到常宁县农业局报到的第一天,19岁的她和女炊事员睡了一晚,被铺都没有解开。第二天,直接背着步行赶往50多公里外的白沙镇。

  岁月匆匆,58年过去了。当年俊俏的长沙城里妹子,变成了如今满头白发、满口常宁话的“水果奶奶”。不变的,是她亲切的笑容、忙碌的脚步、炽热的心。

  赵中福最欣慰的是,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现在,她下村指导,果农仍旧一圈一圈围过来;她在田间讲课,果农仍旧认真听、认真记;丰收了,果农仍旧每样水果摘一点,派代表给赵中福送去,“请赵老师尝尝鲜”。

  退休前,赵中福的兄妹为她在长沙市买了房子,想要她回长沙城里老家,共享天伦,安度晚年。赵中福谢绝了,她难以离开常宁的山山水水和乡亲父老。正如乡亲们说的那样:“‘水果奶奶’离不开常宁,常宁也同样离不开‘水果奶奶’。”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