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移民开发局2017年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 年度预算目标设定情况
1、2017年预算及支出
2017年预算总额3408.96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拨款911.3万元,政府性基金拨款2488.36万元,事业收入9.3万元。2017年基本支出489.85.55万元,项目支出2919.11万元。
2、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及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一)预算绩效目标:
(1)直补受益移民13938人,小水库移民扶助金直补到人受益移民(1846)人
(2)移民人均收入增长40%
(3)贫困人口减少942 人
(4)移民满意度100 %
(二)绩效指标设定:
绩效指标设定情况 |
一级 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预期指标设定 |
管理工作 |
项目决策 |
决策过程 |
指标1:规划编制和调整 |
规划编制程序、内容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规划目标明确具体 |
指标2:年度计划制定和变更 |
年度计划制定程序和变更程序规范 |
资金分配 |
指标1:分配办法 |
办法健全、规范,因素选择全面、合理 |
指标2:分配结果 |
资金分配符合相关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方向符合相关管理办法规定 |
项目管理 |
资金到位 |
指标1:资金筹集和到位 |
库区基金、小水库移民扶助金全部征收到位 |
实施管理 |
指标1:组织机构 |
组织机构健全、职能分工明确 |
指标2:管理制度 |
配套政策和制度健全 |
指标3:后扶人口核定和动态管理 |
直补到人建档立卡完整,核定到人的扶持人口严格实行动态管理 |
指标4:资金管理 |
补助资金发放和项目资金拨付合规,预决算及财务会计工作规范,不存在挤占、挪用等违规使用资金 |
指标5:项目管理 |
项目实施过程实行公开公示、移民参与和监督,政府采购和建设管理“四制”执行、档案管理符合制度规定 |
监督检查 |
指标1:稽察(审计)工作 |
按规定开展稽察(审计)工作,稽察(审计)意见整改落实到位 |
指标2:监测评估工作 |
按规定开展监测评估工作并按时报送成果,成果质量高并得到有效运用 |
信息统计 |
指标1:信息统计工作 |
按规定开展后期扶持实施情况统计工作,并按时报送统计报表且填报完整,信息系统数据及时更新 |
指标2:材料报送 |
按要求按时报送各种材料,受到县级以上媒体或简报宣传 |
绩效管理 |
指标1:制度建设 |
按国家要求制定绩效管理实施细则 |
指标2:填报质量 |
绩效指标填报准确、完整 |
指标3:报送时效性 |
在规定时间内报送绩效目标和自评材料 |
项目绩效 |
产出指 标 |
数量指标 |
指标1:资金直补受益移民(人) |
13938 |
指标2:避险解困人数(人) |
|
指标3:建成美丽移民自然村(个) |
9 |
指标4:建成特色产业移民自然村(个) |
15 |
指标5:生产开发扶持受益移民(人) |
2492 |
指标6:完成土地开发(亩) |
2600 |
指标7:建设村内交通道路(千米) |
70.7 |
指标8:建设通村交通道路(千米) |
12.7 |
指标9:新建和改造住房面积(平方米) |
|
其中避险解困建房面积(平方米) |
|
指标10:培训移民劳动力(人次) |
340 |
指标11:新增耕地灌溉面积(亩) |
3780 |
指标12:完成人畜饮水工程(处) |
2 |
指标13:完成电力通讯设施(千米) |
|
其他: |
|
质量指标 |
指标1:项目验收合格率(%) |
100% |
其他: |
|
时效指标 |
指标1:截至当年底,资金完成比例(%) |
≥70% |
指标2:截至次年6月底,资金完成比例(%) |
75% |
指标3:截至当年底,项目按时验收比例(%) |
≥80% |
指标4:截至次年6月底,项目按时验收比例(%) |
100% |
其他: |
|
成本指标 |
指标1:每亩土地开发投入(万元) |
0.0115 |
指标2:建设村内交通道路每公里投入(万元) |
40.2 |
指标3:建设通村交通道路每公里投入(万元) |
50.2 |
指标4:新建和改造住房每平方米投入(万元) |
|
其中避险解困建房每平方米投入(万元) |
|
指标5:培训移民劳动力每人次投入(万元) |
0.065 |
指标6:新增耕地灌溉面积每亩投入(万元) |
0.23 |
指标7:人畜饮水工程每处投入(万元) |
5 |
指标8:电力通讯设施每千米投入(万元) |
|
其他: |
|
项目绩效 |
效益指标 |
经济效益指标 |
指标1:增加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2750 |
指标2:提高移民收入占当地农村居民收入比例(%) |
80% |
其他: |
|
社会效益指标 |
指标1:减少贫困移民(人) |
942 |
指标2:减少贫困移民村(个) |
20 |
指标3:增加达到当地县农村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移民人口数(人) |
5750 |
指标4:减少饮水不安全移民人数(人) |
212 |
指标5:减少不通公路移民村(个) |
9 |
指标6:减少不通机耕道移民组(个) |
50 |
指标7:减少没有卫生室移民村(个) |
|
指标8:减少不通电组(个) |
|
指标9:减少没有接入互联网宽带移民组(个) |
|
指标10:增加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 |
|
其他: |
|
生态效益指标 |
指标1:新增污水处理自然村(个) |
|
指标2:新增垃圾处理自然村(个) |
|
其他: |
|
满意度指标 |
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
指标1:移民对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满意度(%) |
≥90% |
指标2:与后期扶持有关的非正常进京、进省越级上访事件(起) |
|
指标3:交办的信访事项及时处理率(%) |
100% |
3、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报送及审核批复情况
我局对2017年度预算绩效目标报送工作非常重视,2017年1月就开始着手安排部署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工作,3月初开始编报2017年度项目计划,并把项目年度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列入2017年度项目计划,2017年3月中旬及时上报市局与省局进行审核。2017年度我市上报的后期扶持项目计划均得到市局与省局批复。
二、 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 绩效评价的目的
按照《财务部关于印发〈财务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15]426号)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大中型水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管理,建立健全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投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各类移民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各类移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安全,充分发挥各类移民专项资金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维护库区移民思想稳定,不断提高移民库区生产生活水平。
2、 绩效评价的过程
常宁市移民开发局根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湖南省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及常宁市财政局《关于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评价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的要求,及时召开了专题工作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并成立了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刘云华任组长,副局长秦卫平任副组长,邓永红、尹红优、唐亮、廖红凯、罗淑慧、尹云、张满生为成员,组建专门班子,在局党组的领导下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并制订、下发了常宁市移民局《关于开展2017年度移民后扶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做好2017年度各类移民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自评工作的通知》对2017年度移民后扶资金整体绩效评价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
3、 自评结论
通过开展后扶资金绩效自评,有效理清了思路,提高了工作效率,
能较为真实的反应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自评绩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移民收入普遍提高,移民满意度高。
常宁市2016年和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141元和15190元,抽样移民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2120元和13365元。从收入增长趋势来看,2017年全市农村居民收入较2016年增长10.2%,移民收入增长了13.9%,高于全市农民年均纯收入增长率,贫困移民逐渐减少,移民脱贫效果明显,库区移民满意度高。
(二)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通过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供电、通讯和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常宁市移民生产、生活条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主要体现在移民居住条件提高,饮水更加安全、卫生,出行更加方便,移民居住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三)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常宁市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得到改善,通过基础设施与生产开发项目的实施,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收入得到提高,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保护,突出问题得到了较大的缓解,促进了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经济发展。
(四)在维护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工作方面。
常宁市移民局做了大量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定了维稳预案和应急机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能够注重移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移民后扶人口核定、到扶持方式的确定以及后期扶持项目的选取等都经过多数移民同意,使得不稳定的因素在工作开始之初就大幅的减少。维稳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维护了库区社会稳定。
三、 后期扶持政策实施管理情况
1、 资金的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强化资金管理,促规范化管理。根据上级移民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管理制度,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制定了《常宁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发放使用管理办法》、《常宁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办法》,《常宁市移民资金县级制实施办法》、《移民资金支出管理制度》、《常宁市移民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扶持资金使用程序、项目建设管理及监督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在项目管理上,从申报、立项到实施、管理,从结算付款到竣工验收和资料归档等做了详细规定,为规范项目资金管理和项目建设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
(二)严格落实财务制度。配备了专门的会计人员,对移民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
(三)资金、项目实施台帐管理。对后扶项目实施等建立台帐,对资金和项目进行规范管理。
(四)严把资金拨付关。根据计划拨付资金,在审批资金拨付时严格按照移民村申请、村理财小组、项目法人代表审查、市移民局审批的程序拨付项目资金,确保了资金的安全。近年来,我市按照移民后扶规划,确保了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计划走,保证了移民资金专款专用,未发现挤占、截留、挪用移民专项资金的现象。
2、 项目实施管理情况
(一)项目管理制度基本健全
常宁市移民局依据省、市有关规定对后期扶持项目进行管理,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后扶项目实施管理细则。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从申报、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管理、验收结算到资料归档均按相应管理规章制度进行。
(二)从项目抽查情况来看,移民工程项目管理做到了公开透明,移民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公开,同时常宁市移民局积极引导移民群众参与监督,确保了移民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发挥了移民资金效益。
(三)项目资料整理需进一步规范。要及时归档,对实施完成的项目资料收集归档不够及时,部分项目资料简单,缺乏前后对比图片,协议不够完整,部分项目资料没有整理成册;对两者结合项目,项目资料简单。
四、 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1、2017度计划完成及效益总体情况
根据省局明确的2017年工作重点、工作要求、资金投向及政策向导,结合我市各库区实际,因地制宜科学编报2017年项目,集中资金打造库区“亮点”。年初我们与乡镇移民站对各移民村需实施的项目进行摸底调查,深入移民村与干部群众座谈,收集来自最基层的意见,实时调整移民资金安排重心,确保计划项目接地气,切实符合移民村实际和群众利益,经移民意愿,移民受益大的项目,编报后期扶持项目计划上报到省市主管部门。2017年度上报我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计划有(湘移计[2017]3号)上报计划50个,项目资金433万元。其中:用于基本口粮田及农田水利项目投资5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1万元,用于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项目投资22万元,用于生产开发项目投资60万元。(湘移计[2017]9号)上报计划47个,项目资金323万元。其中:用于基本口粮田及农田水利项目投资58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57万元,用于排渍站改造63万元,用于生产开发项目投资45万元。(衡移发[2017]29号)上报计划1个,项目资金6万元。(湘财综[2017]68号)项目资金8万元。(湘财综[2017]4号)项目资金1796万元。用于移民避险生产安置项目。(湘移计[2016]1号)上报移民后期扶持基金1065.06万元,其中直补到人827.18万元、项目基金237.88万元,项目45个。其中:用于基本口粮田及农田水利项目投资6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141.1万元,用于生产开发项目投资18万元,其他费用17.78万元。(衡移发[2017]27号)市直节余资金项目计划7个,资金为53万元。(衡移发[2017]31、32号),小水库直发资金27万元,上报移民扶助金项目23个,投资86万元。(湘财综[2017]11号)项目资金121万元。(衡移发[2017]26号)上报计划2个,项目资金15万元。(湘财综指[2017]19号)上报移民库区基金资金6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湘移计[2017]7号)报移民库区基金资金15万元,用于农田水利项目。(湘移计[2017]8号)上报移民库区基金资金1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湘移计[2017]11号)上报移民库区基金资金40万元,用于生产开发项目。(湘财综指[2017]42号、43号、57号)上报移民库区基金资金251万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上级项目批复下达后,我们及时把项目转发到项目所在乡镇,要求乡镇、村要严格按照计划文中项目名称、内容、规模、进行实施,不得随意变更。严格按照上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积极推进计划实施工作。截止2018年6月底,总计资金4301.06万元,已拨付资金2849.12万元(含直补资金),未拨付资金1451.94万元(湘移计[2017]1号20.57万)、(湘移计[2017]3号190万)、(湘移计[2017]9号节余147万)、(湘财综指[2017]4号657.37万),(湘财综指[2017]11号、19号、42号、43号、57号437万元。项目实施效益情况包括:1,农田水利项目中:改建渠道14.5km,堤坝1座,山塘(水库)21座,桥涵10座,新增灌溉面积3780亩,改善灌溉面积13612亩,累计受益移民6980人。2,基础设施类中新农村建设类安装实施路灯项目19个;整治、绿化环境项目6个;;新建饮水管网2.3千米,受益移民2600余人;维修、新修公路桥、人行便桥、桥涵共10个;扶持硬化通村通组道路86.9公里;受益移民4700余人。3,社会事业基础中学校改造360平方米,文化教育类休闲广场一个。通过项目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库区及安置区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极大的方便了移民的出行,带动和扶持了传统优势产业,特别是油茶产业和茶叶,促进了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
2、注重动态调整直补对象,准时发放直补资金
我市共登记水库农村移民总数17751人,2017年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直补移民人数为13938人,直补资金为827.18万元。上级批复后我局根据资金管理规定及时与市财政局衔接,资金到位后及时打卡发放到户。
2017年移民扶助金的下达资金指标控制数,我市2017年移民扶助金资金规模为113万元,主要分为:
(一)直补到人计划:我市移民享受扶助金直补人口为 1846 人,直补资金发放为27万元。
(二)项目扶持计划:扶持项目23个,资金总额为86 万元。项目扶持主要确定为农田水利配套投资12万元,农村交通投资32万元,新农村建设安装路灯17万元,生产开发投资25万元。
截止到2017年12月底止,发放直补金27万元,发放直补1846人,直补资金发放率100%;计划项目23个,已经完工验收下达的项目20个,项目完成率86%,拨付项目资金77万元,资金完成率89%。
3、实施经验总结
自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以来,常宁市移民开发局坚持面向库区、服务库区,以服务移民、维护稳定为宗旨,以维护和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社会稳定发展为主线,以解决移民群众最关心、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为着力点,为库区移民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常宁市移民开发局着力增加移民收入、改善生存条件、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解决库区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移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主要体现在:
(一)着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库区和安置区各项基础设施条件,面貌大为改观。有力增强了库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改善了库区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加快移民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全面实施移民产业开发任务。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创建品比示范基地、激活龙头企业活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先后与衡阳南天山茶油业有限公司、湖南大三湘茶油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江山生态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合作,充分利用库区宜林山地多、移民劳动力闲置多的特点,规模开发,引导移民走产业致富道路,目前各基地年创收2000万元,惠及移民9000余人,生产开发项目的市场前景看好,达到了带动全市移民脱贫致富的目标效果。
(三)扎实开展移民培训工作。常宁市移民局在总结以往移民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规划,科学合理安排移民培训工作。截至2017年年底,投入资金22万元;举办了生猪养殖、良种油茶抚育、小水果种植、高效蔬菜栽培等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的培训班,共培训移民280人次,移民就业技能培训3期,共60人次。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移民户种养操作水平,调动了广大移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为库区培养了一批技术能手和带头人,发挥了他们的示范和推广作用,促进常宁市移民产业开发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智力扶贫、科技致富的目标。
五、 对下一步后期扶持工作意见和建议
1、整合部门资金资源,加大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的投入。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地属偏远,移民基数大,移民部门的投入是有限的,希望上级政府和部门能出台有力文件措施,使其他涉农部门资金按一定比例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倾斜投入,该项资金可以单独规划,由牵头部门组织,移民部门实施,相关部门参与。
2、后扶资金及项目实施管理机制有待完善。移民管理机构应是各级政府移民后扶工作的主体责任单位,后扶资金的拨付、管理应以移民机构为主,财政部门只是实施监督,责权必须分明。要强化移民机构的职能,同时对库区及移民安置区的项目实施管理应进一步完善,除项目实施主体责任单位,项目审批程序,项目规划预算、结算,工程进度、质量及验收外,对项目实施的前期相关经费列支应下具体明确和规范,以确保项目实施管理有序进行。
3、重视移民就业培训。对有到外地发展意愿的,可以考虑通过就业技能培训,特别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技能培训,例如计算机技术、月嫂等,让这部分移民靠技能逐步致富,鼓励二、三产业的发展,减少对这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
4、对有深度开发基础的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如有林木资源的、旅游资源的,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安置点的水、电、路、设施等要倾力投入,以便尽快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让移民尽快富起来。
常宁市移民开发局
201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