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农业局2018年度整体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常宁市财政局关于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评价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常财绩[2018]12号)要求,我局对2018年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概况

常宁市农业局为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挂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牌子,为一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部门职能职责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检查监督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资产财务管理,拟订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指导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拟订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负责农口系统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畜禽屠宰的监督管理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组织、监督对市内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采集、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拟定全市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农业环境与农业资源保护、检测和管理;拟订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政策并指导实施,依法管理耕地质量,发展节水农业指导、协调农口系统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抓好市直农口各局、科级事业单位的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口各单位的纪检监察和思想政治工作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机构设置情况 

根据上述职责,市农业局设14个内设机构:办公室(市农业应急管理办公室)、人事宣教股、计划财务股、政策法规股(行政审批服务股)、市场与经济信息股、综合调研股、科技教育股(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新农村建设股、农业产业化指导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蔬菜股(市人民政府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经济发展股、重点项目办公室、农业核算中心; 

 所属事业单位10个:农技推广中心、种子服务中心、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原种场、农科所、农产品质检中心;直管四个专业股站:粮油作物站、经济作物站、土壤肥料站、植保植检站。另有21个乡镇(办事处)农技站。全局共有干部职工495人。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2018我局资金总额5675.3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拨款收入4943.55万元,占总收入的87.11%,其中基本支出2965.67万元,占总支出的52.26%,项目支出2709.63万元,占总支出的47.74%其他资金731.75万元,占总收入的12.89%。

2018年我局项目支出2709.63万元,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转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05万元;新农村建设及扶贫专项260万元、扶贫资金270万元;粮油站冬种生产专项资金100万元、粮食发展资金182.11万元、早、晚稻种子款83.65万元、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专项资金67万元;经作站棉花补贴资金251.84万元; 科技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75万元;植保站2018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85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173万元、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199.89万元、常宁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56万元,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专项资金100万元;其他项目资金601.14万元。

三、农业整体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目的。

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基础,通过绩效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项目顺利完成,达到项目建设预期目标;二是从财政角度对资金支持对象的实际产出和效益进行评价,改进预算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促进业务主管部门科学编制预算,强化资金使用效益意识,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四是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等重要依据。

二)、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1粮油生产稳中有增2018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8.2万亩,总产量48.3万吨,实现面积产量的稳步增长。实施湘米工程,全市共推广优质稻面积23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9万亩,我市获评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市)。夏收油菜40.8总产5.14万吨,冬种油菜42.5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种粮。全市新发展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370户、家庭农场1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大力发展“稻—油”、“稻—稻—油”生产。今年全市夏收油菜面积共40.5万亩,较上年增加0.5万亩;总产5.07万吨,较去年增加0.21万吨。实现冬种油菜41.5万亩。

2、基础设施不断夯实。2018年农田水利建设共完成小农水建设1207.32万元,完成清淤疏浚渠道14.7公里,灌排渠道护砌5711米,土方开挖5.01万立方米,完工渠道节制闸18座、人行桥18座、机耕桥1座,渠道配套机耕道路5条,高效节水灌溉2500亩,工程效益明显提升。推进农田水利项目县建设、盐湖水治理、宜水堤防、白水山洪沟治理、湖子堰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亲仁水闸等小Ⅱ型水库除险加固、广济水库及白甫水库工程扫尾等水利项目建设;全力以赴完成46个省级贫困村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快市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ppp项目落地实施

3、产业融合持续发展。农产品加工提档升级。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可达30.56亿元,增长27.95%以上,创历史新高2018年底,我市获评衡阳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5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0家,其中今年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家,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4家。我市初步形成优质稻、油茶、茶叶、无渣生姜、中药材、肉禽等六大产业链。其中以耘茂、三益等企业为龙头的大米产业链;以殷理基、中联、齐家、常宁农耕等企业为龙头的油茶产业链;以福塔、兴华、瑶园、谷佳等企业为龙头的茶叶产业链;以大山、国洪等企业为龙头的中药材、无渣生姜产业链;以康佳利、过龙岭、伟大、柏坊农业等企业为龙头的肉禽、蛋类产业链。乡村旅游如火如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我市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30余家,其中获评国家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罗桥百万樱花园);省五星级休闲农庄1家,省四星级休闲农庄6家,省三星级休闲农庄12家。三产融合硕果累累。我市获评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常宁茶油”成功申报为“一县一特”主导产业;塔山瑶族乡成功申报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塔山瑶族乡成功申报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强乡镇。我市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成功召开提供参观点;成功承办第四届油茶旅游文化节;我市参加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二十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并成功举办常宁市特色农业品牌推介会。“常宁茶油”、“常宁无渣生姜”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塔山山岚茶”为湖南省优质茶。

4、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为抓手,突出问题导向,聚焦精准施策,抓好“三个落实”,有力推进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今年来清退“四类对象”和识别不准人员1381人,新进贫困人口731,返贫543人,全市贫困对象底子更实。驻村扶贫、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投入1100万元,推进油茶产业扶贫。建成了小松柏村20兆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等一批产业扶贫项目。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社会兜底保障等主要行业指标任务全面完成。2018年我市有望实现12个贫困村退出、11789名贫困人口脱贫。

5、生态建设稳步推进。造林绿化扎实推进。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其中:完成新造油茶林2.3万亩,杉木造林1.5万亩;完成通道绿化里程490公里;完成油茶低产林改造5.3万亩;完成油茶垦复5万亩;完成近三年新造油茶幼林抚育13.5万亩。圆满完成上级下达我市的造林任务。油茶收摘秩序维护有力,有力保障了经营者合法权益。农业环保不断加强我局扎实推进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认真做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严格耕地质量管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技术,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开展全方位巡查,全面禁止秸秆露天焚烧和推进综合利用,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全市今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面积100万亩,全年节肥总量达到900吨。城乡同治成绩斐然。全市367个村(社区)生活垃圾基本做到分类处理,集中处理率达到了100%。各乡镇(办事处)新建了3200余个垃圾处理池,配备了380名卫生监督员,基本稳定了42个集镇保洁员队伍、1245名的集镇保洁员队伍和365个农村保洁员队伍、2434名村级保洁员队伍。有力夯实了城乡同治工作基础,实现了全域化保洁。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集镇变靓、乡村变美、江河变清、公路变畅,天空变蓝”,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美丽乡村持续创建。抓好西岭镇石江村、胜桥镇苍坪村、宜潭片区禄福村、洋泉镇新石井村4个省级美丽乡村创建。抓好塔山、胜桥、洋泉、官岭、西岭5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和面上示范村创建。今年各示范村(片)已整合扶持项目资金2434万余元、社会群众自筹1865万余元,实施生产发展项目69个、基础设施项目87个、人居环境项目72个、乡风文明项目68个,稳步推进了全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片)建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到竣工验收,产生的工作经费,不能很好的解决。

2、上级下达指标和资金的时间较晚,导致资金拨付较迟

3、基层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高效推进。

4、补助资金严重不够。目前,我市水稻种植、新增粮食产能等配套设施条件较差,县级财政资金匮乏,省级项目专项资金较少,项目实施资金缺口大

五、建议

1、中央、省、市财政加大给予农业局的资金扶持力度。

2、请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利于项目进行和相关工作开展。

3、建议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常宁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6月27日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