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门概况
(一)部门基本情况: 中共常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既是常宁市委的工作部门,又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为正科级行政单位,本办内设处室4个,内设处室分别是:综合组、机构编制组、工资基金组、行政审改组。所属事业单位1个,所属事业单位为机构编制信息中心。目前在编在岗人员共14人,退休人员1人。主要职能:1、贯彻执行中央和省有关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统一管理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工作。3、承办市委、市政府机构编制委员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9年本部门整体支出规模与使用方向:当年支出规模为180.59万元,使用方向和主要内容,一是基本支134.47万;二是项目支出46.12万元。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基本支出
基本支出主要用于:基本支出134.47万元,其中:人员经费114.82万元,公用经费19.65万元,均按财政部门要求进行使用和管理。2019年三公经费支出0.89万元, 比年初预算6.8万元减少86.91%。“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严格规范,接待费支出完全按照省市关于公务接待的有关文件执行。
(二)项目支出
1、项目资金安排落实与投入情况分析。全年专项业务费实际到位46.12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机构编制清理、消化党政机关超编、“三超两乱”整改工作经费13.1万;编制日常事务(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事业单位改革分类经费、档案管理、大编委会议、机构编制统计工作、中文域名注册费)10万;编制日常事务1.97万;公共服务事务6万;从机关事业专项资金中安排2018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单位奖金2.6万;党政群机构改革工作经费12.45万。
2、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分析。我办专项业务费的使用,严格按照市财政局有关要求进行安排。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分析。我办出台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专项经费由综合科统一管理,实行申报使用制度。
三、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一)市乡二级机构改革蹄疾步稳,基本完成
一是主动学习相关精神,沟通汇报我市有关情况,推动出台改革《方案》。改革前,我办组织专门力量,深入各部门(单位)开展机构改革前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意见,结合上级对我市本轮机构改革有关机构设置、编制管理、领导职数、报批程序、时间节点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我市改革前存在的长期想解决而一直没有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等相关情况,专门向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汇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与此同时,多次赴省、衡阳市委编办和其他县市区学习,了解改革相关精神,对接相关口径要求,沟通汇报我市有关情况,成立专班,起草方案,反复修改,几易其稿。元月4日,《常宁市机构改革方案》(简称“方案”)经充分论证,按程序提交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审议通过后上报审批。2月28日,《方案》经省、衡阳市批复,正式印发。
二是厘清单位职责权限,规范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科学制定“三定”规定。根据《方案》批复,我市设置党政机构37个,人大机构9个,政协机构7个,市委、市政府直属及部门所属正科级事业单位12个,原事业单位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的行政职能全部收回机关。为进一步强化机构编制管理,推动出台部门“三定”,我办在印发《关于开展承担行政职能和职能萎缩事业单位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常编办〔2018〕17号)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统计出本轮机构改革涉改市直单位67项(大类)职能划转,并以此为依据,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文件,尤其是衡阳市委编办对我市市直单位领导职数、内设机构设置相关口径精神,专门召开“三定”培训会议,就推动科学制定部门“三定”进行安排部署。
三是严守机构编制纪律,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统筹协调工作推进。机构改革相关工作启动以来,我办积极配合市直相关单位统筹推进新组建(设立)机构办公用房调整、机构挂牌、印章制作、领导职数核定和班子配备等具体工作,尤其是经请示市委主要领导同意,牵头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反复研究,分别出台市乡二级《机构改革人员转隶实施方案》,并具体在与市直、乡镇各单位的反复沟通和繁杂对接中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按要求完成市直单位工作人员转隶824人,按比例拟下放乡镇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60人。在此过程中,我办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管理要求,主动带头维护机构编制纪律,严格将上级关于人员转隶“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相关精神贯彻到底,落实到位,为常宁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一是加强行政审批监督管理。二是减证便民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公共服务、中介服务工作工作扎实推进。四是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实施清单梳理工作稳步推进。五是“最多跑一次”工作推进成效初现。
(三)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一是严格机构编制控制。二是及时完善更新机构编制数据信息。三是顺利完成“超龄”人员的信息核实和销编工作。四是着力抓好机构编制统计季报工作。五是继续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机构编制实名制系统(实名制档案数据库)规范方面:因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异动,2019年录入登记文件62条,录入新增人员信息440条,出编人员信息611条,异动人员信息1239条,新增2018年实名制档案台账数据信息1061条。如实统计业务报表,分年按季度上报衡阳市委编办,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
机构编制监督(省委巡视整改)方面:报衡阳市同意,初步完成省委巡视交办问题22个(其中“已整改”14个,“阶段性整改”8个),目前正积极与省委组织部衔接,拟销号19个,已销号3个。
(四)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持续发力
一是持续推进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公示工作。二是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三是持续推进实地核查制度。四是持续推进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系统数据有效核准。五是持续推进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
2019年共完成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公示215个,公示率100%。设立登记24个,变更登记49个,换领证书2个,依法注销机构15个。完成机关群体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初领10个,变更18个,依法注销机构6个。按《常宁市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抽查实施方案(试行)》文件抽查事业单位信息55家。根据《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和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实地核查办法》实地核查单位87个。依法废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32家,冻结事业单位法人证书74家,校核法定代表人信息11家。
(五)党建扶贫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群众满意
突出“一个节日”。以11月11日全省三市六县八个瑶族乡镇的“盘王节”为契机,全力协助相关部门做好活动筹备工作,维持节日秩序,给来访的嘉宾呈上了一张耀眼的塔山旅游扶贫名片。狠抓“两大建设”。一抓帮扶项目建设。争取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02万元,申报8个扶贫项目进入市扶贫项目库,其中,年内已完成4个。二抓美丽乡村建设。加宽了洋塔公路西江村路段5.7公里,维修了30盏照明路灯,新建了12个大型瑶族长鼓,翻新了2个瑶族风情旋转水车,聘请了3名村级卫生保洁员经常打扫村内卫生。落实“三大行动”。扎实开展“大清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动,在全面走访调研排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重点解决贫困户住房、医疗、安全饮水和子女教育问题,赢得了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六)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卓有成效
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严化管理制度,优化工作环境,硬化管理措施,将工作责任分解到组(室),将工作压力传导到个人,将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形成了人人抓维稳,维稳人人管的工作格局。今年,我办没有因工作责任不落实而出现任何群访和越级上访事件。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预算完成率有待提高,预算完成率仍有提高空间。
二是预算准确率有待提高。存在小部分预算项目完成率不高的现象。
五、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一)尽可能减少年底结余资金,以有效提高预算完成率。
(二)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计划,避免超额支出的情况,以加强预算的控制。
中共常宁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