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常宁市档案馆现有在职人员18人,设有办公室、接收征集股、管理鉴定股、查阅利用股、科技信息股、编研展览股等股室,主要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负责馆藏档案的分类和保管,建立全宗卷,记载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演变情况。负责馆藏档案的鉴定开放,编制检索工具,提供档案信息查阅利用。负责馆藏档案安全工作,维护档案完整,保守党和国家机密。
(二)整体绩效目标
常宁市档案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以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根本遵循,不断强化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为宗旨,主动作为,狠抓落实,有序推进常宁市档案馆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三)整体基本情况
2020年度,常宁市档案馆预算总支出345.66万元,基本支出179.43万元,其中:公用经费18.51万元,人员经费160.92万元;项目经费166.23万元,其中档案事务147.48万元,其他支出17.93万元。
1、人员经费160.92万元,费用由财政工资统发中心实行统发,保证了全部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全额发放。
2、公用经费18.51万元,用于单位的水、电和办公用品购置等,保证正常运营。
3、项目经费166.23万元,用于档案事务158.25万元,其他支出17.93万元。
二、评价过程及绩效分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衡阳市档案馆的关心指导下,常宁市档案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干事,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较好地履行了档案工作职责。从时效目标、成本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可持续影响目标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健全规范,资金专款专用,资金项目安全,服务群众满意度达100%。
机构改革后,常宁市档案馆迅速转变角色,及时调整内设股室、人员,理顺单位内部职能分工,以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为契机,对照《湖南省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标准》,开展自查自纠,推进整改,全面夯实档案馆业务工作基础。
1.馆藏资源更丰富。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移交进馆工作。2020年档案馆共接收全市21个乡镇的149182户农户土地确权档案资料,整理验收进馆16500余盒档案。二是档案征集工作。2020年征集到《康熙常宁县志》、《嘉庆常宁县志》等各类书籍、族谱、专著作品,资料汇编等30余种共149册。
2.档案编研出成果。常宁市档案馆国家重点档案项目《常宁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第1卷《哨所管理》、第2卷《军情战况》2019年已完成书稿编纂工作,2020年经湖南省档案局复审和国家档案局终审验收,目前正交由中华书局预备出版发行。第3卷《募集兵力》于2020年10月完成初稿编纂任务,现已报送省档案局复审。
3.档案信息化上台阶。2020年,档案馆引进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目前系统内有民国档案案卷目录1565条, 卷内文件目录 6万多条,归档文件目录20多万条,经数字化处理后上传的民国档案原文图片 30.1164万页。2020年10月份常宁市档案馆启动了馆藏档案第二期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其中民国档案300余卷、原劳动局档案1400余卷),共计1700余卷350000余页的档案全文扫描和数字化加工。
4.档案安全有保障。一是常态化做好库房日常安全排查,做好通风排气、去湿等温湿度监控工作。二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完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结合新修订的档案法,对馆藏档案的开发利用和保管保护加大了安全监管,确保档案安全万无一失。
5.档案宣教有力度。一是突出档案特色,彰显宣教作用。围绕“6.9”国际档案日,以“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为主题,通过演讲比赛、制作宣传横幅、利用电子显示屏等方式普及档案常识,开展档案文化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档案、参与保护档案的氛围。二是挖掘馆藏资源,开发文化精品。2020年,档案馆积极配合市委做好常宁市廉政文化园建设工作,为文化园建设提供大量史料,促进文化建设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更好地对外展示我市的红、古文化。
三、存在的问题
1、档案馆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馆藏已趋于饱和,且档案抢救保护、档案数字化等业务用房都很紧张,与新时代档案馆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2、档案信息化进度较慢。对于档案信息化重视不够,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资金预算不多,对馆藏档案的信息化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档案信息化查阅利用未全面开展。
四、有关建议
1、档案库房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消防等现代化管理。
2、财政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常宁市档案馆
2020年6月18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