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023年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一季度,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及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开局。但受部分领域发展不及预期,部分行业企业下行压力犹存,经济稳增长的基础尚需进一步巩固夯实。

一、全市总体情况

(一)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暨争先创优情况

一季度,在衡阳市2023年"聚力中心化攻坚年"行动暨争先创优中,我市总分为61.45分,得分排名第五,与排名第一的衡东县(66.55分)相差5.1分。从全市12个指标排名来看,其中:有2项(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排名第一;有1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排名第二;有3项(地方税收收入、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四上企业数量)排名第三;有2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招商引资总额)排名第四;有4项(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净增市场主体总量、净增企业数)排名第七。

(二)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95.23亿元,同比增长6.5%于衡阳市5.2%增速1.3个百分点,增速在衡阳七县市排第2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9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33.67亿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52.16亿元,同比增长5.4%。

2、规模工业。一季度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79亿元,同比增长8.8%。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衡阳市(5.6%增速3百分点衡阳七县市排第1位

3、固定资产投资。一季度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于衡阳市3%增速1.4个百分点,衡阳七县市排第7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3.07亿元,增长6.7%,低于衡阳市增速0.1个百分点,在衡阳七县市排第7位。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全市经济整体呈稳中上升趋势,同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地区生产总值。季度我市GDP核算基础指标中有短板指标较多,34个基础指标中前3位的12个,排后2位的有11个。其中,有6项指标排七县市第7位:①规下工业增速2.1%,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②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1.5%,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8.6个百分点;③金融行业中的贷款指标增速8.5%,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④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22.4%,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25.7个百分点;⑤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4.6%,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速-8.0%,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8.8个百分点。有5项指标排七县市第6位:建筑业总产值增速-14.1%,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18.4个百分点;住宿业营业额增速15.3%,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0.4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14.7%,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10.6%,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19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增速-6.1%,比衡阳市平均水平低6.5个百分点。

工业方面。虽然我市工业经济一季度生产形势较好,持续稳定增长,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工业发展效益不高,企业亏损面较大。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6家;企业亏损面为13.3%,较上年扩大4.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38.7%。

固投方面。在库项目数量严重不足,投资稳增长压力较大。目前在库剩余可报项目71个,可报投资额在45亿元左右,低于库存投资额警戒线,难以支撑后续报数工作,如不尽快抓好新增项目入库工作,预计二季度投资增速会出现负增长。

社零方面一是退出企业基数大,直接影响行业增速。退出的6家限上企业全年带基数约1亿元,直接拉低限上单位平台增速。二是汽车类商品销售下滑严重。在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速逐渐放缓的大形势下,由于我市汽车销售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导致部分购买力外流,汽车类商品销售下滑严重。一季度,全市17家限上汽车销售企业中有8家零售额比上年同期下降,其中下降幅度大的3家分别同比下降46.52%、-20.72%、-16.13%,拉低全市限上零售额增速6.4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是坚持监测为先。强化经济发展目标意识,聚焦年初经济工作会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密切关注重点板块、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变化,继续完善监测体系,强化跟踪调研,精准研判风险,研究提出针对性建议,更好助力发展。

二是固优势补短板。各行业牵头单位加强对经济运行情况的总结和梳理,瞄准短板弱项,逐项分析,针对相对靠后指标,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补差距、赶进度;对排位靠前的指标,全力固优势、挖增量,巩固好稳经济增长的基础盘,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好企业入库要切实抓好企业入规工作的培育,壮大企业梯队。大统计牵头责任单位要尽快将133家的四上企业申报任务细化,各成员相关单位今年要继续完成申报目标,积极培植入规企业,为全市能在"五经普"中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做实工作基础。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