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宁市2012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宁市统计局
2013 年3月25日
  2012 年, 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富挑战、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 全市上下 坚持 以争创全省经济十强为目标, 克服 结构性减税、落后产能淘汰 、洪涝灾害 等多重困难,凝心聚力,真抓实干, 大力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经济 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
 
一、综 合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8.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3%。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6.65亿元,增长4.2%;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85亿元,增长15.1%;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9.37亿元,增长13.3%。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9%、55.1%、38%,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8、6.8、4.7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市三次产业比为 19.4:45.7:34.9。 与上年相比,一产业占比下降1.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比分别提高0.3个和0.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6%,与上年相比,提高了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8%,拉动GDP增长6.6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稳定趋好。 城镇新增就业8896人,同比增加522人。 失业人员再就业5480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1668人。公益性岗位援助就业困难人员96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520人。 举办各类培训班126期,共培训学员8376人,其中 农民工培训2832人,企业职工培训(含高技能人才培训)4028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00人,创业培训416人。
 
二、农 业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1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22.05亿元,林业产值5.5亿元,牧业产值31.46亿元,渔业产值3.99亿元。
2012 年实现粮食种植面积1 27.5 万亩,增长 6.25 %。全年粮食总产 50 . 3 万吨,增长 10.5 %, 实现“九连增”。 全市推广种植优质稻 61.2 万亩, 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8%。 落实水稻集中育秧大田示范15万亩。 全市夏收油菜35万亩,增长9.4%;油菜籽总产45150吨,增长7.7%。 全市全年出栏生猪124.79万头,增长2.9%;出笼家禽1303.64万羽,增长3.0%;放养水面7.73万亩,水产品总量2.77万吨,同比增加1.6%;蛋品19571.98吨,增长1.6%。 全市共完成造林 5.5 万亩,其中油茶造林 2.7 万亩;主要造林树种育苗面积176.5亩,可产合格苗木924.6万株。
农业产业化转向。全市规模经营的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8个, 50 亩以上种粮大户164户。 国家生物油茶产业基地通过评审。中粮·江山茶油加工厂建成投产,中国油茶博物馆奠基。烤烟种植面积3.8万亩,收购烟叶9万担,进入全省烤烟生产重点市行列。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4个。全市共发展养猪规模户5458户,现全市共发展规模养禽户2922户,全市渔业产值超过50万元的养殖大户达到89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2012 年,我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88.52亿元,增长14.0%,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373.33亿元,增长16.2%。完成工业增加值86.63亿元,增长15.4%。产销衔接状况趋好。2012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销售产值376.08亿元,同比增长17.2%,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0.74%。
工业集聚化转向。 “一区一园”建设加快,水口山经济开发区跻身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宜阳工业园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米,承接产业转移项目51个。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0.24亿元,增长3.6%。建筑业增加值达到4.21亿元,增长7.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5万平方米,增长3.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0.4万平方米,增长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 资79.20亿元,增长39.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4.89亿元,增长66.2%。开工建设重点项目67个,完成投资45.47亿元。我市首条高速公路衡桂高速顺利通车。所有乡镇和98%以上的行政村公路基本硬化。水库除险加固完成21座,小农水重点县工程竣工。胜桥、罗桥镇河道治理工程完工。松柏千吨级码头完成规划设计。城区管道天然气工程敷设供气主管网30余公里,覆盖城区居民4000余户。水口山天然气供气站建设完工。罗家湾22万伏智能变电站投入使用。
 
五、国内贸易
  2012 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2亿元,增长14.2%。从全年份情况看,零售市场仍主导消费品市。批发业4.65亿元,增长13.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零售业41.85亿元,增长1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2%;住宿业0.35亿元,增长17.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7%;餐饮业5.35亿元,增长20.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城乡市场均稳定发展。全年,我市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18亿元,增长14.4%,乡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8.02亿元,增长12.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商品销售额7.97亿元,增长27.5%。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2012 年,实现外贸出口271万美元,其中促进一般贸易企业出口203万美元,加工贸易企业进出口68万美元。全市共引进内外资项目55个,同比增长10%,引进资金28.3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引进外资项目10个,实际到位外资5613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45个,实际到位内资24.89亿元。初步形成了鞋类、制造、电子、服饰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全年共组织推介、洽谈活动 18次,洽谈项目121个;接待42批客商307人(次)考察洽谈。
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 104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 2.6亿元,分别增长15.6% 和18%。 年末全市共有等级旅游区(点)3个。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26亿元,增长16.2%。完成货物周转量21.28亿吨公里,增长23.6%;完成客运周转量19.15亿人公里,增长18.9%。全市继续加大交通投入,全年配套2000万元用于交通建设。衡桂高速常宁段今年11月30日竣工通车;35公里的茶常高速前期工作加速进行。S214线松柏至常宁车田段改建工程于已完成省发改委立项。S320宜阳至柏树下段改造工程,启动前期工作。完成安保工程建设43.24公里。2012年全市投资660万元用于22公里通畅工程计划,全部竣工通车,全市行政村通畅率达98.6%。截止目前全市已有680个村通班线,通客班车率达98.5%,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全市邮电业务收入22796万元,增长24.9%,其中电信业务收入6151万元,增长19.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89万户,增长5.1%。移动电话用户35.64万户,增长18.4 %。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8.92万户,增长15.8%。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2 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1.74亿元,增长15.9%,占预算任务11.65亿元的100.75%,全年财政收入任务超额完成。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7亿元,增长14.7%;上划中央和省级收入4.04亿元,增长18.2%。从收入方式看,税收收入完成8.48亿元,增长21.7%,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2.2%,较上年提高近4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6.45亿元,较上年增加3.63亿元,增长15.9%。其中,民生支出完成1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70.61%;安排教育资金5.67亿元,增长52.4%;拨付医疗卫生资金3.29亿元,增长6.0%。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9.12亿元,增长18.0%。其中,单位存款20.45亿元,增长3.1%;个人存款108.60亿元,增长20.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43亿元,增长11.1%。其中,短期贷款为22.44亿元,下降1.6%;中长期贷款18.38亿元,增长20.7%。2012年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账面盈利1.11万元,增长25.3%。
2012 年末,全市保险机构共实现保费总收入21661.65万元,增长8.6%。其中,财产险收入5974.2万元,增长28.7%,人寿险收入15687.45万元,增长3.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安排教育资金56687万元,其中投入资金1353万元,为11.46万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投入资金6991万元,提高各类教育生均经费标准;投入资金2901万元,改造校舍面积2.4万平方米,新增城区小学学位5005个,受益学生3.5万人;招聘了170名教师,还向省里争取了220多名特岗教师,接受了32名免费师范生,全年师资补充达到422人。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达22294人,增长5%。小学在校学生77070人,增长3.1%;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100%。初中在校学生30418人,增长5.7%;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巩固率100%。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1148人,增长13.2%。全市共有各类民办教育机构146所,在校学生27162人。全市学校(包括公办、民办)共有在职教职工8953人。
2012 年,我市被国家科技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合格县市”,实现了连续3年被评为合格县市的目标。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5亿元,增长21.6%,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26亿元,同比增长30.3%。组织实施工业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引进先进重大工业科技成果6项,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家。培育开发新增工业创新产品20个、新技术8项。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家。2012年共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个,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 2个,获省科技计划项目3个。“基层社会管理信息化与应用”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完成衡阳市科技成果鉴定1项,实施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个。2012年全市专利申请量88余件、专利授权量2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31件,外观设计专利50件。2012年先后服务15家企业,促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为全市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30余次,向企业导入技术6余项,技术推广服务60余次。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我市现有省级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3个,图书馆共有藏书139584册。 全市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全面完工;所有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全部建成并顺利通过验收;累计送戏500余场、送电影2000余场。歌剧《塔山青青》参加衡阳市专业剧团新创剧(节)目评比汇演获得九项大奖;复排民俗歌舞《瑶族谈笑》参加湖南省第三届少数民族调演获金奖;大型原创红色歌剧《夏明翰》代表衡阳地区参加湖南省第四届艺术节荣获“田汉优秀剧目奖”、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戏剧奖。《火种——水口山工人大罢工1922》入选晋京展出并荣获三等奖;《人龙舞者》、《油茶老汉》等被选送湖南省参赛。剪纸《晨梳》被衡阳市选送湖南省参赛;在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摄影展上,《醉乡》获三等奖,《油茶飘香》、《丰收时节》获优秀奖。 全市有电视台1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 架通主干光缆700多公里,电缆网络总长2100多公里, 有线电视用户6.7万户,增长11.7%。
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 859所,其中市直二级医疗机构4所,包括二级综合医院2所、中医院1所、妇幼保健院(所站)1所、乡镇卫生院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所、村级卫生室708个、民办门诊部43所、其他各类各种机构80所(包括分院、厂矿医务室等)。卫生技术人员52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98人,注册护士1107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床位 2745张。拥有乡镇卫生院22个,床位数860张,卫生技术人员1485人。 全年 拨付医疗卫生资金32888万元,增长6.03%。其中:新农合补助资金20940万元。全市718210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61%, 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290元,住院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0万元。全面实行参合农民乡镇住院150元起付线外全报销制度,群众住院负担进一步减轻。继续落实五保户基本医疗费用全免政策,加大农村重大疾病救治保障力度,对14岁以内的先心病、白血病参合患者分别给予免费救治和80%补助,将肺癌、食道癌等30种重特大疾病的报销比例提高到80%。市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率(受益度)为75.40%。全市“五苗”全程接种率97.33%,全年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9.7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率84.09%,免费婚检率98.5%,高质量完成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00例。
2012 年,我市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了 “德泰隆”杯男子篮球赛、 “五一”老年人门球赛举行、 “雁峰杯”第三届端午龙舟邀请赛、 “学府华庭”杯乒乓球比赛、庆祝政协成立“三十周年”羽毛球、门球赛, 参加了“衡阳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团体第三名。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体彩公益金,分别在沿江风光带和泉峰公园修建了全民健身路径。投资450万元,在13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升竞技体育。 7 月份,女子摔跤队参加湖南省摔跤比赛,勇夺金牌3块。9月初,参加衡阳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获得团体第二名,夺得金牌4块、银牌6块、铜牌5块。11月份,参加衡阳市少年儿童跳水比赛,夺得金牌2块、银牌3块。 推进体育产业。 现我市共有体彩店20个,其中双彩店11个,单彩店9个。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2012 年全市环境质 量总体上保持平稳,部分区域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88.7%,较上年相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比上年增加了20天;城市饮用水源源头洋泉水库、自来水取水口断面水质分别达到Ⅰ类、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100%;湘江松柏断面、舂陵水罗渡断面各项污染因子浓度较去年均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完成了天弘冶化公司等10家淘汰关闭企业的结构减排;完成了张金容养猪场等13家养殖场粪污治理;水口山集团公司八厂膜法处理生产废水等3个治理项目顺利实施。据测算,我市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铅可分别削减16621.2吨、479.2吨、417.47吨、51.4吨、8.9吨,静态削减率可分别达到了43.72 %、11.97%、2.08%、2.07%、42.2%。
2012 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0起,死亡23人,受伤91人,分别下降9.1%、14.8%、18.8%。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7起,死亡21人,受伤104人,分别上升2.4%、上升16.7%、下降5.5%。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12,下降0.04个百分点;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6.47,下降6.32个百分点;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6.58,上升0.43个百分点;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0,下降0.48个百分点。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2 年,全市年末总人口97.1万人。全市常住人口81.63万人,城镇化率45.09%。据市计生委统计,全市出生婴儿11194人,人口出生率为12.18‰,村民自治合格率为65.5%,出生人口性别比108.92,符合政策生育率89.74%。 死亡人口4480人,死亡率5.28‰。人口自然增长率6.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关口,达20868元,增长13.9%。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284元,增长14.0%。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7%,下降0.5个百分点。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2.71平方米。 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28元,增长16.3 %。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6399元,增长14.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8.0%,上升1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53平方米。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100%, 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农民达464718人,共为93421人发放养老金6052.81万元;参保城镇居民14606人,共为5802人发放养老金419.40万元;2012年全市49个征地项目共涉及农民4246人,被征地农民新增生活保障和养老保险 1115 人,被征地农民新增医疗保险人数442人,被征地农民新增就业培训人数415人。 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840人, 在职参保人数41838人,征缴基金22800万元,共为15888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27694万元。失业保险参保单位144个,参保总人数50558人,新增参保人数3679人,征缴基金1009万元,共支出1140.39万元 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开展率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已实行“大医保”系统,参保人数为57045人,共征缴基金7327万元,共支付15738人次医疗费用810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参保人数12.35万人,共征缴基金3295万元,共支付15927人次医疗费用2480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普通病门诊统筹开展率100%。工伤保险参保单位473个,参保人数51392人,征缴基金1371万元,共为764名工伤职工支付待遇1086万元。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8067人,征缴基金253万元,共为181人支付待遇76万元。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职参保人数19367人,征缴基金20802万元,共为5991名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540万元。
 
 
 
 
注:
1 、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最终核实数据以《2012年常宁市统计年鉴》为准,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 、公报中各项指标增速无特殊注明均是指2012年与2011年同比结果。
3 、常宁市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4 、人口数据为省、衡阳市统计局核定返回数据。
5 、出生率、出生性别比由市人口计生委提供;卫生部门数据为初步统计数,以年报数为准;环保部门数据为初步统计数,以环保部认定的数据为准。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