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常宁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17年常宁市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17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称《条例》)有关规定,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公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行为,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我局2017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如下:

一、总体工作情况

我局结合教育行业特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文件精神,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开展。

1.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一是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机关各处室为成员的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整合新闻、公开电话、教育网站等力量,实现政府信息发布、政府信息咨询等工作的一体化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二是局领导多次在机关干部大会上进行动员,提出要求、布置任务,经常听取工作汇报,给予具体的工作指导。各极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已成为教育局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

2.拓展公开平台。2017年,常宁市教育信息网按照上级要求,在进一步完善信息发布机制的同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拓展教育信息发布内容,特别注重加强“政务公开”栏目建设,按照要求及时公开依法行政相关信息。在网站上增设了“办事指南”、“信息公开”、“政策法规”、“阳光服务”等栏目,为广大市民查找信息提供方便。结合在网站首页设置的“新闻中心”、“教育通知”等栏目,实现了局文件的实时发布更新,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和时效性,使公众对我局的信息能及时了解。同时,向社会公开监督电话,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全年,我局信息网公布各种教育信息2000余条,图片信息400多条,访问量60万次。极大的提高了市民对我市教育的知情权,为我市教育和谐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3.完善公开体系。在继续完善常宁教育信息网的基础上,按照衡阳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常宁市教育局于20147月启动了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建设工作,81日正式运行,9月启动了各校教育阳光服务站(点)的建设工作。截止20173月,我市共有教育阳光服务中心1个,教育阳光服务站(点)42个。全市教育阳光服务平台运行两年半多来,对于促进教育政务公开、畅通诉求渠道、联系服务群众、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掌握教育舆情,化解基层矛盾,起到了明显的效果。

4.提升工作水平。完善政务公开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提升政务公开工作效率。教育局阳光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沟通与服务”的总思路,严格落实日常监测机制,每天有专人进行舆情监测,一旦发现舆情及时与相关单位上下联通进行处置,能答复的必须立即答复,不能及时答复的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回复。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我局已建立起一支覆盖整个系统、专兼职结合、规模达50余人(含乡镇)的政务公开工作队伍,并不定期组织业务培训,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1.多种渠道公开信息。形成了以常宁市教育信息网为主体,以宁教育阳光服务网为依托,以窗口公开、媒体公开、网络公开为载体,实现了信息发布、资源共享的信息公开格局。全年在常宁教育信息网上主动公开信息240条,其中:教育信息186条、教育政务24条、公开文件30条;在常宁教育阳光服务网上接受网友政策咨询300多次,受理投诉56件,回应舆情16件,接受群众建议20次。协调《常宁报》记者采访发表文章共30多篇;常宁电视台播出报道10多篇,有计划、有导向、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正面宣传。

2.咨询答复。我局要求教育阳光服务中心和学校教育阳光服务站(点)所有信访接待、举报受理、舆情回应都建立相应的工作台账,特别是要登记服务对象的电话号码,事情按规定期限办结后,马上进行电话回访,对群众不满意的进行再次交办,直到满意为止。从201711日至12月,局阳光服务中心共接到来电、来人诉求78件,全部办结,其中因电话无法接通有2件未回访成功,回访75件,回访率达到98.1%。处理网上舆情92件,化解矛盾200多起,接受群众咨询2000多次。各校教育阳光服务站共接到诉求544件,回访489件,回访率90.9%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无。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无。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常宁市教育局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公开意识及内容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三是信息公开监督检查需要进一步加强。

 

常宁市教育局

20173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