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村集体经济⑳ | 蓬塘官水村:“小牧草”激活“沉睡”土地

近年来,蓬塘乡官水村坚持党建引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村两委班子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以“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形式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孟夏时节,走进官水村,连片的田野间,只见几台大型拖拉机正在深翻耕"沉睡"的水田,挖机在深挖沟渠去田埂,工人正在铺装排水管道,现场一派忙碌的景象。

“这是我们村的牧草种植基地,再过80天,这些土地就会长出绿油油的牧草,总共有2000多亩。播种好了,今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0-70万元。”官水村总支部书记谷平飞自豪地介绍。

官水村位于蓬塘乡东北部,全村有耕地面积耕地2000多亩、旱土500亩。一直以来,村民以水稻、油茶、湘莲等农作物种植为主。几年前,环保部门通过检测发现,官水村属严控管控区,需全面退出水稻种植。

为进一步提升管控区土地的利用率,官水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农业部门的指导下,发展了棉、油轮作模式。但由于这两种作物有着非常强的季节性,如何扩大土地价值,为村民增收成了村两委班子面前的“拦路虎”。

聚焦本村集体经济孱弱的短板,官水村两委班子主动思考、主动出击,邀请农业专家前来会诊支招。经专家考察验证,发现官水村土地适合牧草种植,而且气候也特别适宜。

今年4月,官水村通过引企入村,引进益阳市一家农牧业公司,通过“村合作社+农户+企业”的经营模式发展牧草种植。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入土地,公司负责提供草种、种植技术、收购销售,既保证了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又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务工增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据了解,官水村种植的巨菌草是新型的有机饲料,它根系发达,适应性强,且生长快、产量高,优于传统牧草等养殖饲料,是适合牲畜、家禽、鱼类等养殖业的营养草料,一年栽种多次收,且可连续收割多年。每年可收割4次,每次亩产可达4-5吨,亩产值约5800元。

“目前已翻耕300多亩,预计7月初可完成2200亩耕地翻耕。播种后,按时间今年可完成2次收割,实现当年投产当年见效。”谷平飞介绍。下一步,还将建立青贮、干草等草料加工厂,建立示范种植、加工销售、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并在全乡严格管控区内耕地上推广牧草种植,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钱辉)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