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胜桥镇泉峰冠村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积极引进、培育种植大户因地制宜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带动群众通过参与种植、土地流转、务工就业等方式实现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初夏,正是农产品管护的好时机。走进泉峰冠村,纵横交错的农田、层峦耸翠的青山与错落有致的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夏日田园美景。在上千亩连片中药材种植基地里,枳壳树、栀子花、玉竹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材漫山遍野、郁郁葱葱,基地负责人曹金文正和几名工人穿梭其中,忙着给生长期的枳壳树打营养点滴,林下一片火热朝天的劳动景象。
“药材基地采用的是林下经济种植模式,在枳壳、栀子等道地药材林中套种玉竹、迷迭香、苦参等近30个品种,种植面积1100余亩……”曹金文介绍,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培育,目前药材基地年产值在100万左右,每年能够为村里解决季节性用工两三百余人,劳务工资达30-40万元。而在这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
泉峰冠村位于胜桥镇西南方向,全村共有22个村民小组,人口2300余人。境内森林繁茂、树木葱郁、植被优良、耕地充足,油茶、水稻、林业种植历史悠久,是村民主要经济来源的支柱产业。
在“打工潮”的诱惑下,村民们放弃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而外出务工,农村老年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导致大量土地面临荒芜和无人耕种的困境,产业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如何“破局”预防陷入困境,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呢?这是摆在村“两委”面前必须思考和直面的首要课题。
为推动乡村振兴,壮大村集体经济,泉峰冠村成立村集体合作社,结合地域优势,将土地集中流转经营,盘活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现有土地,以土地资源变产业资本,大力发展烤烟、果木、药材等种植产业,从而实现农民、种植户、村集体经济三方赢利。
“通过村合作社,实行集中流转经营,将分散地变成集中地,有利于机耕、排涝、灌溉、运输等,有利于产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更提升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土地效益最大化。”村党支部书记彭能斌介绍,村民将土地流转后,可在种烟大户、药材基地等地做工,在家门口赚钱,除租金外还增加收入。
土地活则产业兴。如今,泉峰冠村通过集中土地流转、租赁,产业得到了多元化发展,拥有烤烟、中药材、柑橘、林场等产业,还推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品“泉峰冠穇子酒”品牌,村集体经济积累增加,村民收入不断攀升,乡村振兴后劲十足。据了解,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实现35%的同比增长。
“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发展产业,吸引了外地企业来兴业,并带动大批返乡人员回家创业,他们已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了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一条适合村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彭能斌充满着信心。下步,将利用泉峰冠旅游景点,打造乡村旅游事业,目前已经对村林场进行改造,建成后,预计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多万元。(钱辉)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