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工作调度会召开,市委书记吴乐胜强调,要统一思想、精准施策,引导和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粮食生产,加快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水稻种植、代耕代种等粮食生产服务,盘活耕地资源、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长邹雄杰参加。
会上,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分别就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全市粮食生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汇报,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等,围绕本单位村集体经济及粮食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依次进行了发言。
2023年,全市399个村、社区(含涉农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015.8 万元,比上年增加2056万元,增长41.45%。10 万元以下的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其中30-50 万元的村 13 个;50-100万元的村 13个;100 万元以上的村5个,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良好态势。目前,全市已建粮食产地烘干中心15个,烘干机67组,日烘干能力 1400吨。建有早稻集中育种设施共 18 处,单次育秧能力约 4.3 万亩,计划建成的早稻集中育秧设施 41 处,单次育秧能力约 11 万亩,预计2024年早稻工厂化集中育秧能力将达到 15 万余亩。
吴乐胜指出,要统一思想扛牢粮食生产的政治责任,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要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来抓好粮食生产,通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升,实现我市种粮面积有保障,种粮效益有提高、集体经济有收入。
吴乐胜强调,要全面动员、精准施策,大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把握好农业生产规律,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综合能力提升建设工作,不断提高集中育秧、插秧等机械化程度,保障 2024 年早稻集中育秧进一步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乡村产业要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乡镇要加强涉农资金的监管,确保涉农项目资金不出现挪用、挤占等现象。
吴乐胜要求,要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工作纳入对乡镇 (街道) 绩效考核、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确保到 2024 年底我市集中育秧设施建设能基本满足粮食生产育秧需要,实现我市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龙显蓉、金慧慧、彭益玲参加。(刘石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