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坊镇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方案

柏坊镇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方案

 

为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加快三强一化建设,推进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全面提升城乡治理标准化水平,根据常宁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的实施意见和考核方案要求,根据柏坊镇工作实际,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柏坊镇发展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示范引领、全域推进原则,用标准化理念和方略提高城乡治理现代化水平,逐步解决影响城乡人居环境、生活品质、交通秩序、市场经营、公共安全的瓶颈问题,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常安常乐常宁的大美宜城贡献柏坊力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柏坊镇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联络员,负责日常的上传下达、组织统筹、督导汇总工作

三、主要内容

标准化是一个开放、包容、革新的制度体系。开展城乡治理标准化重点从五个方面着力。

1.城镇治理标准化。提升柏坊镇规划、建设标准,巩固拓展三清三建(清违建、清垃圾、清管线,建路、建园、建绿)成果。完善公共绿地、公共卫生间、绿色照明、供排水管网、生活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精准制定城镇道路清扫养护标准、园林绿化维护保养标准、背街小巷保洁整治标准、垃圾收集清运处置标准、建筑施工管理标准,提升城镇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序化水平。

2.乡村治理标准化。全面推进巩固农村厕所革命成果,加快三改三清三改即改水、改厕、改路;三清即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进程。落实上级各部门制定的集镇管理标准、乡村环境卫生标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维护标准、农房及农业生产用房管理标准,推进民生实事暖心工程、安心工程、舒心工程、顺心工程、开心工程,加快乡村振兴步伐,推进更高质量、更好水平城乡一体化。

3.交通治理标准化。全面提升交通路网设计、建设标准,提高停靠点、路口、标识标线设置标准,优化车辆停放管理标准。从严治理驾驶员违规操作、货运车辆三超两乱行为和农村道路交通违法乱象,用系统方法和标准方略,打好交通治理翻身仗”,不断提高道路畅通度、承载力和安全性,筑牢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4.市场经营治理标准化。完善柏坊中心市场和桐梓市场管理标准。全面加强以门前三包为基础的临街店面、五小门店和夜市、摊点管理标准,规范广告牌设置标准,不断优化市场经营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5.公共安全治理标准化。围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镇网格化管理、乡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标准化创新。制定完善社会治安管理标准、乡村基层治理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标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标准、防溺水管理标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柏坊。

四、工作措施

1.宣传发动。加强城乡治理标准化舆论引导,悬挂横幅、书写标语,推动全社会了解标准、掌握标准、实践标准,积极营造自觉对标用标的良好氛围。综合运用各类媒体,积极投稿,全方位、深层次宣传推介。

2.力量联动。配强治理队伍、汇聚治理力量、发挥联动合力,逐步构建起良性互联、互动、互补的城乡治理新格局。发挥全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阵地优势,积极主动融入全市标准化建设。把网格化管理+衡阳群众作为城乡末端治理的主力军,充分运用志愿服务、村规民约等形式,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力量参与城乡治理。

3.统筹驱动。统筹上级相关资金用于城乡治理标准化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增加资金有效供给,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补齐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有效撬动社会资金,全年预投入资金100万元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

4.规范推动。根据上级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和行为规范,标准对事,规范对人,真正做到有标可依、有规可循,长期坚持各类标准和规范,推进全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提升行政效能,全面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5.日常调动。坚持月调度、季讲评,及时转发上级各类标准,查漏补缺、查短补长,推动各类标准和规范落实落地。积极主动邀请各牵头责任部门对柏坊镇标准化建设情况的具体指导。

五、明确职责

根据常宁市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实施意见和考核方案,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步骤及考核项目,特制定柏坊镇城乡治理标准化职责分工表(附件2),明确领导小组成员职责,细分标准化建设。

 

附件:1.柏坊镇城乡治理标准化宣传标语;

     

 


附件1

 

柏坊镇城乡治理标准化宣传标语

 

1.以标准引领城乡品质建设。

2.让常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通通畅畅、舒舒服服。

3.标到事,事到岗,岗到人,人有责,责有行,行有范。

4.事事有标准可依、岗岗有标准规范、人人按标准履职。

5.一花一木总关情、一路一灯亮风采、一楼一店出标准、一步一景显文化。

6.人人知道标准、人人遵守标准、人人维护标准。

7.标准化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标志。

8.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助推常宁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

9.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构建美丽常宁新格局。

10.加快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努力构建标准化新格局。

11.加快推进城乡治理标准化,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12.城乡治理有标可量、公共服务有标可循、底线工作有标可依。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