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板桥镇:党建领航“三力”并发,铺展环境善治“新画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农民群众根本福祉的基础民生工程。近年来,板桥镇以“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巧用“三点发力”推动新时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坚持党建“引领力”,立稳人居环境整治“风向标”。

“党建+网格”,分好责任田。坚持镇村联动,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责任机制,明确包保职责,压实包保责任,成立“党支部+党员+网格员+群众”整治队伍,自上而下落实环境卫生整治责任,形成“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群众联动”的整治工作机制推动长效落实。“党建+文明实践”,找准结合点。坚持强化系统思维,在“找准结合点”上下功夫,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齐抓共管同步推进,充分发挥文明实践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作用,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双提升。“党建+示范引领”,拧紧责任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通过党员亮身份、明职责、做表率,切实发挥宣传员、先行者模范作用。通过“党建引领、党员互助”走出了“支部带动+党员冲锋+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新机制,全面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坚持干群“行动力”,按紧人居环境整治“加速键”。

明晰“党员干部”职责。通过“党委带动、支部推动、党员出动、群众联动”工作机制,党支部深入一线调研,利用党员网格化管理,增强党组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引领力和执行力。板桥镇40多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投工投劳,投身和美乡村建设热潮,积极发动身边人成为亲身参与者。发挥“人大政协”力量。以行政村为单位,以自然湾场为基本单元,以X206、X077、X079线、乡道为重点大力开展公路沿线垃圾清理整治行动,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织发动群众整治环境脏乱差,特别是对村部村道、自然湾场、垃圾池、“门前三包”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发现一处、整治一处、美化一处。坚持“群众自治”原则。板桥镇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召开座谈会、屋场恳谈会等形式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不愿干”向“自愿干”转变,就环境整治、垃圾处理、卫生管理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干群合力共同为乡村发展增添底色。累计召开屋场恳谈会10余次,开展村庄清洁行动6次,清理河道、公路沿线垃圾30余处,参与人数达150余人。


坚持制度“续航力”,把好人居环境整治“行船舵”。

用好考核制度,厘清“如何评”。为彻底改变我镇农村“视觉贫困”现象,树立干净、整洁、靓丽的新农村形象,板桥镇充分发挥组织力量,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板桥镇2024年度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考核方案》,并联合镇自然资源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统筹推进党建引领环境整治“1+9+N”政策体系,推行“一月一排名”“一月一考核”“每月不定期督查通报”的方式量化考核,动态掌握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推动形成共抓落实的强大合力。建立长效机制,规范“怎么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主体作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到村规民约中,明确责任和义务,对破坏人居环境的行为加强批评教育和约束管理。同时与保洁公司签订《板桥镇环卫保洁作业承包合同》,负责定期的垃圾清运,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农村垃圾收集、户厕管护等制度,将其与乡村治理结合,并加大对生活污水、医疗垃圾、规模养殖场沼气池、三级沉淀池等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力度,严格管控各项污染源头无害化,做到“建”“管”兼顾,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实效。(文/蒋钰)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