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镇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以来,白沙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偏远重镇、农业特镇、古韵小镇”目标,高位统筹、高点谋划、高效推进,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各项目标任务,全镇呈现出经济运行平稳、产业提质增效、社会大局稳定、环境持续优化的良好态势。现将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如下: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全力抓思想、强纪律、转作风、提能力,党的建设更加有力。一是把牢思想稳方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上半年镇党委共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9次,各基层党支部积极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严格落实党委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及民族宗教场所常态化走访巡查制度,上半年累计开展民族宗教场所专项检查8次。牢牢守住党报党刊、新媒体等宣传舆论阵地,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意识。二是廉洁自律筑防线。依托“清廉时刻”“湾村明白墙”“清廉家访”等载体,筑牢党员干部廉洁思想防线。利用“单位、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模式,强化党员干部职工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上半年组织开展廉政谈心谈话共150余人次,党纪政务处分2人。深入开展三湘护农、群腐及身边不正之风集中整治纪律宣讲,着重就村(社区)两委干部在履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等问题,结合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进行宣讲解读,教育引导镇村干部“学出真本领、干出新作为、比出精气神、严出新作风”。

致力办实事、谋发展、惠民生、促增收,乡村振兴更加见效。一是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最是乡音解乡愁”大走访活动,彻底解决杜西易迁安置点42177名搬迁群众饮用水质量不高问题;利用原中国人民银行旧址等资源,打造集美术馆、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党员带动创业馆、留守儿童活动馆、版画创作馆、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探索出“白沙古韵文化+美食+旅游+乡村振兴”新发展模式城乡供水一体化主管网支管网连通工程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已连通支管网2000余米,让1000余人喝上了干净水、放心水。二是发展五园产业激发两代表一委员作用,以党组织联合作社促带动,合作社联企业促发展,合作社联农户促增收三联三促模式,构建产业文旅联兴基地,巩固发展黄牛、高抗棉花、无渣生姜、特色文旅、中药材等五园产业,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调整管控区产业结构,实施棉油轮作,种植棉花2000巩固黄牛、牲猪等特色畜牧养殖规模,存栏黄牛1200头,牲猪11000 头,山羊800只;扩种有机蔬菜180亩。过引进民间资本、利用建行共享贷等方式参与,光荣、向阳等村同仕恒药业、湖南湘草公司合作,已投资建成2030亩的中药材现代化产业基地三是巩固脱贫成果。用足民生政策,常态化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排查。今年以来,积极开展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年度复核工作,全镇认定享受低保待遇对象共4761038人,评议取消低保1833人,新增低保2344人;特困供养人员107人,其中集中特困供养人员19人,分散特困供养人员88人;临时救助20人;1-4级持证残疾1012人,其中享受残疾两项补贴701人(其中领取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59人,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42人)。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81.521万元;发放特困人员资金53.8578万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 1.98万元;发放残疾两补资金42.06万元。

全力守碧水、护青山、优生态、促宜居,生态画卷更加壮美一是厚植生态底色。持续加大历史破坏区域生态修复依法清运含砷历史遗留废渣6000余吨,封堵历史遗留废弃矿硐17,统筹开展生态环保隐患排查整治着力抓好湖南省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两个突出问题整改,截止目前,已完成两个项目区域内的应急风险管控处置,成功将两个生态修复项目纳入生态环境部项目储备库,其中杨柳塘生态环保项目已下提前批资金2195万元,白沙子岭已下拨2025年土壤污染防治(第二批)预算内资金2804万元。杨柳塘区域应急管控工程重金属废水一体化处理设备设施及配套电网设施正在建设中;杨柳塘区域治理项目已完成发改立项和概算评审工作,正在抓紧推进财评和环评工作。组建常态化巡查管护队伍积极配合常宁市驻白沙及周边地区联合执法队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安装55个高清摄像头、一套不停车超载超限检测系统,添置无人机、对讲机及巡查特种车辆等执法设备,全方位立体式打击非法盗采和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二是打造和美湘村。以光荣、杜阳等村为示范,成功打造一个和美湾村和一批幸福庭院。以阳市、下洲等村为示范点,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湾容村貌,拆除空心房23栋,整治问题厕所11户。三是加强舂陵河流域保护。聘请10名河道保洁员对舂陵河流域定期进行清理全力打造示范河堤。2025430日,乡级河长陈志刚被评为2024年度湖南省“优秀河长湖长”。是抓好大气污染防治。采取分片包干、分段负责、集中收集办法,实行人盯人、人盯田,杜绝秸秆焚烧现象发生

(四)倾力保安全、维平安、促和谐、优治理,社会大局更加稳定。是抓社会稳定。实行主要负责人AB岗值班,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分队,备足物资,全力做好防汛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摸排发现村(居)民房屋安全隐患89处,均已制定针对性整改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风险,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添置高压细水雾灭火机5台,油锯10台,高压接力消防水泵2套,森林消防电动灭火水枪70个,加强偏远乡镇应急能力建设。坚持排、解、稳、教四字方针,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今年以来,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1起,开设宣传讲座2次。扎实推进政法三项重点工作,禁毒、防性侵工作持续平稳。反电诈工作方面,目前仍有4人滞留缅北,已严格落实涉诈重点人员“三包一”管控措施,共管控204人,同时自主摸排上报涉诈线索585条,源头治理成效显著。是守稳发展底线。全面推进田长制、河长制、林长制,压实耕地、水资源及林地的保护责任2025年完成早稻生产1700严治耕地两非”,上半年累计查处农村违占耕地建房3处。统筹推进安全生产、生态环保、防火防汛、防溺水、烟花爆竹、道路交通等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改到位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安全隐患13,劝导农用车、三轮车载人20起。定期进行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摸排,完成危房改造3组织开展民法典系列普法宣讲活动切实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推动民法典精神融入基层治理。

致力凝共识、聚合力、强协作、促共建,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汇聚新风合力拍摄“白沙古镇的狂野Country Walk”宣传视频,吸引年轻游客体验古镇文化与自然野趣,提升白沙旅游影响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教师、好医生、好少年”“五好”移风易俗活动,择优推荐7名先进典型,带树文明新风。组织镇村干部、志愿者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20余场次,引导群众树立婚丧嫁娶新观念,倡导简约适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畅通民意渠道。线上线下联动,畅通民意渠道。线上整合“码上找代表、12345热线、信访系统”平台,高效响应诉求;线下开展“最是乡音解乡愁”走访活动,收集道路硬化、水利修缮等急难问题38件。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的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调整。无渣生姜、中药材属白沙传统特色产业现阶段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普遍较低。二是基层治理基础亟需夯实。部分群众法治素养有待提升,平安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三是历史欠账化解任务十分艰巨。因历史遗留废渣量大、废弃矿硐点多、舂陵河流域治理线长等历史遗留生态环保突出问题存量较多,生态修复投入大、周期长。四是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有所弱化。因班子不团结、带富能力不强,茭河、上游二个村级党组织被确定为2025年软弱涣散党组织。五是民生领域短板较多。因毘帽峰、观坪、和谐村地理位置较高,供水难度大,尚未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一期项目进程;白沙唯一公路通行等级低、弯多路窄;原有水渠年久失修,基本丧失灌溉功能。对此,我们将直面这些问题,迎难而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党建强基,筑牢战斗堡垒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班子。严把党员入口关,深化“片组邻”三长制,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党建载体,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工作模式,全力打造一批党组织示范和美湾场、党员示范幸福庭院。二是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扎实做好村级财务专项审计及村级组织成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问题逐一销号。强化结果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村干部目标积分管理的重要依据。三是推进智慧监督管理。深化大数据监督模型应用,推进村集体“三资”管理领域大数据监督模型建设,推动村级财务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三资”管理动态监测、风险智能预警,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规范化水平。  

(二)民生为本,提升幸福指数

一是精准发力完善基础设施。全力配合市交通运输部门启动省道219荫田至白沙段干线提质改造工程建设。加大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推进力度,全面连通到村到户自来水管网。以点带面打造和美湘村总结梳理光荣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成功经验与发展模式,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加大空心房拆除、卫生保洁、移风易俗以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加快提质扩容,以光荣村为核心,辐射带动杜西、杜阳等村,全力打造省级和美湘村倾尽全力发展产业项目立足本镇实际,挖本土文化资源禀赋,推进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亮点产业做大做强“五园产业”,力促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双增长”。依托白沙老街、传统古村落、农民协会旧址等特色景点和常宁汉剧、白沙美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白沙镇美术馆和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打造旅游休闲、民俗文化、中药材产业文化园、农业科普教育等特色旅游路线,鼓励发展乡村民宿、特色餐饮、乡村购物等配套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消费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四是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常宁市136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大招商、安商工作力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底线守护,夯实发展根基

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补齐安全饮水、住房保障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精准解决脱贫户、监测户等困难群体在产业发展、稳定就业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化生态系统治理,持续巩固砂石土矿专项整治成果,统筹推进福坪地区白沙子岭、杨柳塘历史遗留废渣综合治理等生态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及时解决农业面污染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不彻底问题。三是筑牢安全稳定防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抓实农村交通、防溺水、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宣教、巡查监管及隐患整改。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持续加大反电诈、防性侵、禁毒工作力度,以白沙一隅之安保常宁政通人和、百业兴旺。

 

 

常宁市白沙镇人民政府

                                                                                                                                                                                              202573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