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办事处信息公开目录 > 兰江乡 > 规划计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工作部署,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积极作为抓党建、突出重点促振兴、真抓实干惠民生、守牢底线保安全、全力以赴护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25年上半年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强力推进耕地保护、耕地恢复工作,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年完成图斑整改260亩,恢复耕地属性280亩,创建百亩水稻示范片20个和兰江片、湖塘片2个千亩水稻种植示范片。修缮农田水利设施、更新农业机械设备,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全年修建水利设施7处,可覆盖农业种植土地新增1000亩;成立农机联盟,办理新购置农机具补贴21台;通过采取订单共享的方式,推广机育、机插4000亩,耕种水稻6500亩,完成早稻种植面积4300亩。对严格管控区275.66亩水稻种植进行摸底造册,要求严格管控区严禁种植水稻,实行种植结构调整,种植棉花160亩,确保严格管控区全部退出水稻生产。
二是持续开展畜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及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对全乡14个猪场、5个牛场、4个羊场、5个鸡、鸭场养殖大户进行全覆盖式防疫防控,应免密度达100%,送检省、市畜禽采血样本合格率达100%。
(二)产业转型加速运行
兰江乡围绕“一村一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和产业潜力。一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应伏村引进推广小龙虾180亩、鹌鹑3万羽等特色养殖,双合村种植白玉丝瓜290亩、酵素香瓜30亩,兰江村种植酵素水稻200亩,村集体经济产业不断向专业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二是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兰江乡依托本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如今已引入荷塘别院生态庄园、金源山庄、草莓生态采摘园等民营企业;本地红色旅游景点萧石月故居附近基础设施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三)项目建设工作持续深入
充分发挥兰江交通便利的独特区位优势,持续推动铁塘通用机场建设,结合G234线道路建设及铁塘通用机场建设项目,打造人流、物流、车流集散中枢,加快融城步伐。应伏村和美乡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厚植乡风文明。双合村及铁塘村的以工代赈项目,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经济来源,促进区域协调。太子塘村、芭梨村、应伏村的村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拓宽增收渠道,提升治理效能。老鸦桥村的美丽湾场建设,筑牢生态屏障,提升生活品质。上庄、元山、铁塘、双合等6个村的农田建设项目,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波江、景星、双合、上庄等7个村的一事一议项目,精准回应民生需求,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太子塘村、南枫村的高标准农田扶持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技术集成。波江、洞山、新山村的G234国道建设,优化区域交通网络,驱动区域经济协同。
(四)巩固衔接有序推进
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政策落实状况,及时补短强弱、查漏补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对符合监测条件的对象,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予以纳入并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医保“三重保障”制度,实现“高糖结精”慢病随访率、大病救治率100%。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活动,确保义务教育“零辍学”和资助政策全覆盖。2025年雨露计划春季预计支助73人次10.95万元。开展常态化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及时排查房屋安全全面保障农户住房安全。严守安全饮水四项标准,每季度开展水质检测,制定季节性缺水供水预案,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脱贫在外务工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建立脱贫户务工信息台账,目前拟申报务工交通补贴300余人;5所乡村车间吸纳就业200余人(含脱贫户51人),开放乡村公益性岗位,解决36户脱贫户就业问题。
(五)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一是社保服务提质增效,织密民生保障网。以“全民参保”为目标,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扩面工作。上半年累计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1.85万人,参保率达98%;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73人,参保率95%。同时,高效完成6010人养老金资格认证工作,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实现“零延迟”“零差错”。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激活劳动就业活力。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联合本地企业举办招聘会2场,提供就业岗位800个,达成就业意向1500人。针对脱贫劳动力、失业人员等群体,组织技能培训3期,培训120人次。
三是精准落实救助政策,兜牢困难群众底线。严格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开展低保、特困人员动态管理工作。上半年新增低保对象20户32人,退出不符合条件低保对象36人,现有低保对象514户960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62.4万元;新增特困供养人员10人,现有特困供养人员319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32.2万元。对114名90岁以上高龄老人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补贴,累计发放金额7.25万元。实施临时救助62人次,发放救助金4.73万元,有效缓解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优化残疾人服务,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精准掌握残疾人需求。为26名残疾人申请办理残疾证,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38人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567人,累计发放金额48万元,切实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强化计生服务,促进家庭和谐发展。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新增79名符合条件的奖扶对象,发放奖励扶助金8.058万元,3名特扶对象,发放特别扶助金3.78万元。
(六)平安法治水平全力提升
一是森林防灭火及学生防溺水措施有力。以“管好田”“护好林”“治好水”为原则,乡村两级干部定期开展“三长制”巡查。按照市林长办的要求,对全乡259个护林巡护点进行采集,护林员坚持每天巡林,防止森林火灾发生。根据季节性和实际性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和防溺水自救自护演练,300余人次参加,切实提升我乡森林防灭火的应急能力和学生在遇到溺水时的自救自护能力,也让群众安全意识更入脑入心,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二是强化应急管理,安全底板持续加固。党政领导带队检查安全生产58次,排查隐患102处,整改率100%,约谈企业责任人8名。整改道路安全隐患88处,增设警示标牌170块;投入5万元升级应急指挥平台,接入水库、地质灾害点监控12路,实现风险实时预警;开展森林防灭火、防汛避险等演练15场,参训300人次;配备消防车、无人机、卫星电话等装备,物资储备达标率100%。举办“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活动,发放宣传册1.2万份,推送警示案例45期;平安校园4所,“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深化“网格+警格+志愿格”三格融合机制,优化全乡98个基础网格布局,配备专兼职网格员236名,升级“智慧网格”管理平台,实现“人、地、事、物”动态监管一网通办。上半年通过网格巡查发现并处置治安隐患73起,协助化解矛盾纠纷115起,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8.6%,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组建“兰江平安护卫队”20支,开展夜间巡逻1200余次,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23%和18%,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三是矛盾化解深耕源头。健全“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功能,推行“领导干部接访日+专业调解团”双轨模式。完成重大决策风险评估8项,提前介入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敏感领域,预警风险点32个;依托“屋场恳谈会”“法律明白人”等载体,调解土地纠纷、邻里冲突等矛盾178起,化解率96.7%,实现“矛盾不出村、风险不外溢”;对7名重点人员建立“一人一策”档案,通过心理疏导、帮扶解困实现“零非访”。
四是禁毒斗争纵深推进。坚持“打防管控宣”五位一体,巩固“三年无毒乡镇”成果。完成社会面吸毒人员毛发检测500人次(含依托咪酯专项检测),检测率100%、复吸率为零;开展禁种铲毒踏查行动40次,无人机巡查覆盖全域,实现毒品原植物“零种植”;校园禁毒讲座12场、社区宣教活动28场,发放资料8000余份,创建市级“无毒示范村”5个。
五是反诈护蕾雷霆攻坚。摸排涉诈高危人员312名,劝返滞留境外人员3名,破获电诈案件5起,挽回损失12万元;深化“利剑护蕾”行动,摸排留守女童、智力障碍群体等特殊对象142人,落实乡村干部“二包一”监护机制,入校开展防性侵教育16场,筑牢未成年人保护“防火墙”。滚动排查行业领域乱象12类,整治治安乱点5处,保持涉黑涉恶案件“零发生”。
二、存在问题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土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二是经济基础薄弱,我乡典型农业经济特征明显,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足以支撑整体经济发展。三是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有差距,现代化治理手段不足,基层治理仍需加强。四是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待加强,不少陈规陋习依然存在,乱停乱堆、乱丢乱倒等现象时有发生。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举措,认真加以改进解决。
(一)旗帜鲜明讲好政治。持续巩固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利用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采取“三会一课”“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等形式,分级分批分类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以“党建+”为引领,着力推进基层党建典型创建,打造党建示范品牌,统筹推进各村(社区)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二)真抓实干谋求发展。把握乡村振兴主基调,做好防止返贫致贫预警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突出产业主抓手,根据各村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围绕“一村一品”探索村集体经济增长新路径。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介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主动引导客商投资,不断优化投资软环境,营造良好营商氛围。
(三)用心用情惠及民生。做好困难群众帮扶救助等工作,保障好低保、特困供养、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健全完善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保障机制,兜住基本民生底线。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工作,落实救助政策。进一步健全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工作,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织密“未贫即防、返贫即扶”保障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坚守初心维护稳定。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清严峻复杂的安全生产形势,时刻保持清醒认识、高度警觉和临战状态,以“万无一失”的严密工作,防止“一失万无”的严重后果,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聚焦道路交通、自建房、燃气、森林防灭火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排查整治,抓好全过程风险管控,确保安全管理到位、隐患问题清零。不断完善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加大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推动信访案件办理提质增效。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不稳定因素管控,提升违法打击效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威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常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常宁市数据局 政府门户网站举报电话:0734-7223897
备案序号:
湘ICP备10025889号-1
湘公网安备 43048202000013号
网站标识码:4304820003 Email:cnxinxiban@126.com
常宁市人民
政府门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