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办事处信息公开目录 > 烟洲镇 > 规划计划
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全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坚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不动摇,全镇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2025年上半年各项工作情况
(一)强化组织建设根基,党建引领提质增效。
一是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组织1000余名党员学习相关论述与精神,通过学习研讨、查摆问题、集中整治、开门教育,改进工作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是扎实推进全镇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攻坚工作,共摸排企业5家,社会组织1个。三是全面落实农村党员冬春训,全镇33个支部通过集中学习、线上学习等形式,提升党员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四是扎实做好履职事项清单工作,精准规划部署,全方位梳理排查,精准确定事项,明确职责,严格审核把关,保障清单质量,其中,梳理基本履职121项,配合履职104项,上级收回127项。五是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组织结构,确定拟发展对象12人,上半年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7人、拟发展对象10人、预备党员12人,参加市级拟发展对象培训2人。
(二)筑牢产粮保供基业,拓展特色富民新路。
一是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紧盯关键农时季节,强化生产指导与服务保障,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12万亩,其中双季早稻4159亩,中稻和一季晚稻7100余亩;重点推广优质低镉高产品种3个,落实早稻低镉品种700亩,中稻750亩,晚稻550亩;落实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1.2万亩,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基础。二是积极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要求,稳定发展蔬菜、生猪、家禽、水产等生产,指导建设高效设施蔬菜基地300亩,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生猪存栏量稳定在1.5万头,家禽出栏量达4万只,水产品产量达0.5万吨。三是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面积0.5万亩,完成秸秆还田0.7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示范区5处。四是壮大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扶持发展棉花产业,打造万亩示范乡镇,引进推广棉老高产抗虫棉新品种5个,落实棉花种植1.2万余亩,坚决杜绝耕地抛荒,种植棉花开垦抛荒地共计1000余亩,做到村村全覆盖,村村有规模;巩固湘莲种植,落实技术服务和加工销售,加强产业保险举措;积极发展壮大巩固油茶产业,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五是积极引导支持农业产业服务,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购买棉花一体化播种机5套,拖拉机3台,无人机2台,高速插秧机1台,完成机耕面积2.6万亩、机播面积1.5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六是鼓励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订单收购、股份合作、托管服务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100户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户均增收约2000元。七是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完成定量检测样品5批次,快速检测样品5批次,总体合格率保持在100%以上。八是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面积1.8万亩,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保持在90%以上。
(三)压实环保监管责任链,筑牢生态环境防护墙。
一是明确“集中整治+长效管理”双轨机制,通过党政联席会、专题推进会等形式部署工作3次,推动环保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二是严抓秸秆禁烧,改善空气质量,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00人次,覆盖全镇18个村(社区),重点加强田间地头、探头盲区等区域的巡查频次;通过广播宣传、入户讲解、微信公众号推送等方式开展禁烧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400余份。三是推进工业污染防治,严守生态红线,对镇域内的企业开展“拉网式”摸排,建立“一企一档”巡查台账,针对石岭村红星选厂非法生产的问题,联合环保局执法中队、镇执法大队,依法下达整改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拆除,生产设备已拆除;同步加强对其他企业的日常监管,上半年未发现新增违规排污行为。四是开展生态环境隐患排查,重点检查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如化粪池、堆粪场)运行情况、污水直排风险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落实情况,累计发现16个问题,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16份,对整改难度较大的2家规模养殖户,目前已完成整改12个,整改完成率75%。五是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检查4次,重点排查河道污染、垃圾乱堆等问题,累计发现并整改各类环境问题22个,整改完成率100%。
(四)筑牢平安法治防护网,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一是严格落实平安法治工作一月一排查、一月一上报制度,及时掌握下属各辖各村(社区)不稳定因素(矛盾纠纷、重点人员动态)等信息,全镇18个村(社区)上半年共计自主摸排上报矛盾纠纷35件,突出事前预防,有效遏制不安全、不稳定事件的发生。二是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4起,调解成功56起,接待来访群众24批30人次,将群众所反映问题登记在册并及时回复,处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反映问题84件112次,按期回复率100%。三是共有在册社戒社康人员10人,其中社区戒毒人员2人,社区康复人员8人,无脱管、漏管和严重再犯罪状况的发生,常态化组织社会面吸毒人员参加毛发检测,以掌握社会面吸毒人员动态,目前社会面吸毒人员复吸率为0%。四是存有5名境外窝点人员,除了矮岭村1人、向星村1人无法联系外,其余3名窝点人员成功被劝返,并在公安系统中进行了上报核销。常态化开展涉境外窝点人员自主摸排,共计摸排上报风险人员383人,为公安部门进行人员分析研判提供有力支撑,从源头上降低了涉诈及跨境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风险。五是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民调工作,在村(社区)重点路段张贴平安法治宣传资料90余处,发放各类平安建设宣传折页(资料)4000余张,开展以“以平安宣传”为主题活动举行集中宣传1次,通过各类宣传,大大普及村居群众参与率,从而提高了村居群众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是产业发展仍然存在瓶颈:水稻、棉花、湘莲特色产业规模小、链条短,精深加工不足,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二是基础设施需完善:农村设施条件有待加强。对此,我镇将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下半年是推动全镇经济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我镇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秉持实干至上、行动至上,奋力抢抓新机遇,沉着应对新挑战,自觉把烟洲工作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融入省“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融入衡阳“加快推进中心化进程”、融入现代化山水田园新常宁发展目标,建设美丽富饶幸福新烟洲。
(一)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强镇
一是谋划产业布局,打造可持续发展路径。规划打造“一中心、两产业、三片区”的产业结构,即引进冷链仓储物流中心,发展油茶产业、棉花产业,建设绿色产业发展区、“林光互补”生态产业区、农旅休闲度假区。二是规划镇村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集镇基础设施,制定S219省道(烟洲段)改道的方案,完成高速公路出口沿线及附近两个村民小组的规划设计,全面控规我们烟洲的千亩“产业园”园地。三是发挥地理优势,促进农旅融合。打造沿线海棠花路,建成集农耕体验、科普示范、油茶采风、田园观光、休闲娱乐的舂陵山水乡村旅游带。实施集镇“扩改翻”项目,大力打造千年特色古镇,制订近远期规划,建设烟洲社区文化广场,数字化恢复烟洲古戏台,逐步打造“古塔——古戏台——古街——古树——古寺”这一“舂陵江畔千年古镇,烟雨绿洲梦里水乡”的特色小镇,以景为媒,铺就舂陵江边“烟雨之洲”的山水田园画卷,展现出“烟洲有戏,山水有您”的宏图愿景。
(二)着力改善民生,建设更高幸福指数的和谐烟洲
一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农村水、电、路等建设,以超常力度和攻坚举措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加快5G移动通信规模应用,实施交通投资倍增计划,持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开发公益岗位,强化农民工、残疾人、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救助兜底困难群众,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保障、临时救助等兜底保障。同时,加强社保基金、医保基金、民政资金、惠民惠农资金清查和管理使用,确保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三是统筹科教文卫事业协调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教育资源布局,加强师风师德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优化教学环境,提升乡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深耕细作烟洲文化厚土,支持农村文化建设,提升群众整体素质。
(三)加强社会治理,建设更加高效有序的治理格局
一是严格落实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制度。完善信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持续攻坚积案化解,抓早抓小,减存量、控增量。二是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平安烟洲”建设,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三是统筹抓好禁毒、反电诈、反性侵等工作。做好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加大滞留缅北人员劝返力度,从严打击性侵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四是筑牢安全生产防线。把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作为头等大事,大力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统筹做好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道路交通安全、防溺水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督促各村全面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坚持安全生产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