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16年6月1日
欢迎进入常宁教育政务网网站!

不断发展的城区公办初中

发布时间:2019-09-03来源:常宁市教育局 易锡茂 林凯

不断发展的城区公办初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强烈,其中人民群众对孩子能享受优质公平教育的期盼尤为突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国家对孩子的基础教育愈加重视,从普及小学教育到九年义务教育,从“两基验收”到“迎国检”,政策上大力支持,资金上全力投入,我国的教育条件逐步改善,国民的人文素养逐渐提高。我市城区的三所公办寄宿制初中:常宁七中、常宁八中、常宁九中,就是在这新时代教育发展浪潮中大步前进,日益壮大的,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常宁的杰出人才。近年来,常宁七中、八中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办学品位不断提升,为市民子女的就学提供了更多的优质学位,也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锐意进取的常宁七中

常宁市第七中学(简称为常宁七中)创建于1987年,其前身为城关中学。是一所隶属市教育局直管的全日制完全中学。学校位于常宁市城区东部,坐落在常宁市泉峰东路153号。校内树木阴翳,风景优美,校舍壮观,布局合理;校外,320省道紧贴而过,美丽的县城、繁华的街市相依相邻,交通畅通,生活便利。学校先后荣获国家、省、市、县级多项殊荣。

常宁七中植根于浓郁文化氛围中,于沉稳中见睿智,在奋进中创品牌。学校拥有一支不断成熟的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员工226人,其中高级教师24人,中级教师134人。学校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青年教师成长行动计划”的引领带动作用,已形成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结构合理、学识全面开阔的教学中坚,涌现了省“优秀教师”3人、市“金牌教师”2人、“师德先进个人”7人、“学科带头人”21人等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先进典型。

近年来,学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办出自身特色,学校确定了“办平民教育的优质学校”为宗旨,“眼中有光、脸上有笑、胸中有爱、腹中有书、脚下有风”为育人目标,以养成教育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遵循以文化基础知识教学为主体,以体育、艺术特长教育为辅助的“一体两翼”办学思路,始终不忘时代重托,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校长治学严谨、教师教育有方、学生勇于创新、学校办学成绩斐然而名闻遐迩。学校现有教学班51个,学生数达2776人,历届中考连续多年取得辉煌成果,今年中考,考取常宁一中、二中学生近200人,其中体艺特长生有31人,成绩提升值居全市第一,已成为常宁市初级中学的一面旗帜。

如今,锐意进取的七中人正积极筹谋未来发展战略,以特色兴校,以德育立人,力争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示范学校。

 

 

砥砺奋进的常宁八中

常宁市第八中学是常宁市教育局直辖的一所窗口初级中学,学校座落于常宁市泉峰办事处八中路36号,东临清幽的砚池山公园,西对横贯城市南北主干道青阳路。这里,既有公园般环境的清幽宜人,又有繁华都市的便利交通,是个理想的求学福地。

19969月,学校在仅有两栋简陋的教学楼和一栋学生宿舍的条件下正式创立,二十二年增砖添瓦、同舟共济、艰苦创业,现已壮大成为颇具规模和窗口效应的初中龙头学校。

校园面积已达五万余平方米,现有三栋设施先进的教学楼共57间安装了“班班通”教学系统的教室;一栋功能齐全的综合大楼和学生公寓;省示范性学生食堂和体艺馆正在规划筹建当中。标准化运动场、篮球场与教学楼、综合楼层次凸现,俯仰相望,中心花园宁静雅致,附属花园辉映成趣。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每个年级具有独立的教学楼,在校学生二千余名。

“今日接入一学子,明天育出一栋梁”是八中人不懈奋斗的事业梦。学校秉承“抓规范 创特色 提品质”的办学思路,以“心同想 力同向 齐努力创佳绩”的八中人精神不断美化校园环境,优化内部管理,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学质量新形象。

学校坚持“特色强校”,让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做到“才智与品德兼修,文化和技能并举”,真正扛起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大旗。

响应号召,实施小班额教学,是学校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和教学质量致胜的法宝。教师能有效关注和引导每个学生的自主发展,从而构筑高效课堂。近五年来,学校态度坚决,严格控制班级人数在55人以内。成为了名副其实实行小班额模式教学的学校。

“科技创新成果”让学校声名远扬。近几年来,学校师生研究的《健康监测马桶》《酸雨对塔山山岚茶的影响》等创新成果均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一等奖,由此诞生了湖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衡阳市首届教学名师雷洋文、最美教师阮琴、金牌教师詹辉阳等一批创新型明星教师,为学校捧回了“湖南省科技创新示范校”的荣誉奖牌。

“特色二课堂”让学生才艺兼修。学校上午、下午第二节后均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在专业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活动内容应有尽有。跑操、做操、踢球、跳绳、掷实心球、绘画、写字、唱歌、弹琴、跳舞、下棋,趣味活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兼修了才艺,又调节了学生的紧张学习心态。2017年全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获“团体总分第一名”。才情展示的成果更让学校锦上添花:原创小歌剧《蝶变》、话剧《半床棉被》相继获得市艺术节一等奖。音乐教师邓远平更是多次市文艺活动的策划者,2017年常宁市“首届百姓春晚”的策划就是他的杰作。他创作的歌曲《最美是常宁》被入选为南门湖喷泉背景音乐。

“心理健康咨询”是学校课题研究中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已获国家二级咨询师资格的杨素萍老师多年来为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默默奉献,倾力付出,已成功研究出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疏导体系,接受了近三千余人次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取得极好的效果,目前正在向全市推广。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荣誉被冠名以来,学校以此为契机,力抓校园足球和其他球类的各种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2017年校园学生足球队在衡阳市、常宁市级组织的足球竞赛活动中力挫对手,创造佳绩。

力创特色,不忘质量核心。近些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深得教育同行和社会各界的认可,特别是从学校毕业的学子升入高中后更是潜力无穷,成绩突飞猛进!考入名牌大学的,不胜枚举。

此外,学校先后获得“常宁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常宁市标准化学校”“衡阳市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示范学校”“衡阳市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国家未来创客培训基地”。这些特色的形成和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的一支专业性极强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现有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101人,衡阳市骨干教师3人,常宁市骨干教师4人,教学能手5人,学科带头人8人。

今日之八中,在新一届行政班子的正确领导和科学管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正沿着“抓规范、创特色、提品质”的发展道路砥砺前行!

 

 

展翅翱翔的常宁九中

常宁市第九中学前身为常宁市宜潭桐黄中学,学校位于常宁市北大门,宜水之滨,千字坪下,紧依常衡路,南临北外环,近观市政府,远眺培元塔。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公交1路直达。1956年建校以来,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和数代师生的艰苦奋斗,在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学校不断发展和壮大,于2019年经常宁市政府审批升格为市直第九中学,这只山林间的“凤凰”经过涅槃重生,即将振翅翱翔。学校现已成为一所校舍布局合理、教学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雅、管理精细前卫、师资力量雄厚的全日制寄宿制示范性初级中学。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办学理念,秉承行上润品,学无止境的校训,以爱校敬业,尚志乐学为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为教风,自律规范、勤奋上进为学风。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家长的满意为己任。内抓管理,外树形象。

学校办学立足现状,着眼未来。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特色,文化立校已深入人心。教师办公室、教室、寝室达到整洁、舒适、文化的标准,实行每月评定最美系列(最美办公室、教室、寝室)。为提高师生素质,学校经常开展教师论文撰写和宣讲比赛、学生学科竞赛、体艺比赛等活动。每学年初,师生千人宣誓,师生铭记誓言,恪守承诺,教师严守师德标准,学生遵守五要五不准。文明文化之花在校园愈开愈艳。教学四制”(目标责任制、质量承包制、周测周评制、全员竞赛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已成为播种希望的沃土,名校生源的基地,清华学子的摇篮,清华大学生吕启曾就读该校。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学校教学质量均位列常宁市前茅。近五年来为常宁一、二中输送优质生源近200人,其中政治、物理、数学、语文、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在全市享有盛誉。

学校现有教职工45人,专职教师4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40人。其中,衡阳市级骨干教师1人,常宁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8人。教师专业对口,年龄结构合理,学科配置得当。不断打造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学校教学质量正在由优秀向优质迈进。

涅槃的常宁九中正以崭新的姿态面向社会、家长和学生,以昂扬的斗志、拼搏的精神努力办学,它必将振翅九重天,成为常宁一所独具特色的学校,深深影响常宁的教育。

时代变迁,教育在前;社会发展,教育为先。我市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学校发展大步向前,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这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离不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离不开教育者对学生的精心教育,学校为社会培育人才,人才为国家创造价值,国家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这是一个有利的循环,这是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我们相信我们的学校只会越办越好,我们的教育只会越教越成功。

当下,为孩子们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是家长们最头疼的问题。大家追捧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适合孩子的。笔者认为,家长们要理性决定为孩子择校的问题,只有为孩子们选择更适合自己孩子的学校、更适合孩子的老师,让孩子更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才是最好的!就我市城区的初中阶段而言,家门口的常宁七中、八中、九中等几所公立初中一定会是大家的理想选择。(通讯员  易锡茂  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