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文化旅游 > 风俗文化 > 常宁文学

为了民族复兴·湖南英雄烈士谱(一)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的天空,英雄烈士灿若群星,熠熠生辉。”

“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促进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他们以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让我们弘扬传承英烈精神和社会正气,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积极营造纪念、缅怀、崇尚、学习英烈的浩然正气和浓厚氛围,推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全力激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以上文字摘自《人民日报评论员:尊崇英雄烈士 守护精神家园 ——写在“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开栏之际》 来源:新华网)

 

宋教仁(1882-1913),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国“宪政之父”,与黄兴、孙中山并称,主持第一次改组国民党。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民国初期第一位倡导内阁制的政治家。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1913年中华民国国会大选,国民党大获全胜,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同年(1913年)3月20日22时45分,被洪述祖暗杀于上海火车站。

蒋翊武(1884—1913),湖南澧州(今澧县)人。辛亥革命前夕曾任武汉文学社社长,主办《大江报》等报刊。1913年,蒋翊武在广西进行反对袁世凯的活动时,被亲袁的广西军阀逮捕并杀害。蒋翊武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活动家、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被孙中山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黄兴(1874——1916),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高塘乡(今长沙县黄兴镇凉塘)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建者之一,孙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先驱和领袖,与孙中山常被时人以“孙黄”并称。1916年10月31日,黄兴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长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国元老尊以国葬于湖南长沙岳麓山。著作有《黄克强先生全集》、《黄兴集》、《黄兴未刊电稿》及《黄克强先生书翰墨绩》刊行。

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蒋先云(1902—1927),湖南省新田县大坪塘乡大坪塘村人。中山舰事件后退出国民党,北伐战争开始后任总司令部秘书,1927年任湖北省工人纠察总队队长,5月28日在河南临颍英勇牺牲,后被追赠为中将军衔。

雷晋乾(1898—1927),祁阳县三口塘镇栗林坝塘村人。1922年,成为祁阳县第一个中共党员。1927年5月21日,反动军官许克祥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28日,因叛徒出卖,雷晋乾不幸被捕。6月9日,雷晋乾英勇就义,时年29岁。

 田波扬(1904—1927),湖南青年学生运动领导人,革命烈士。毛泽东对他领导的湖南青年和学生运动非常赞赏。1927年5月30日夜晚,由于叛徒告密,不幸被捕。6月6日,他和妻子陈昌甫一起在火车站旁的刑场英勇就义。牺牲时,他才23岁。

陈昌甫(1905—1927),女, 湖南浏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任共青团湖南省委联络员,协助田波扬的工作。他们夫妇被誉为“生活的亲密伴侣,工作的革命同志,斗争的真挚战友”。1927年6月6日凌晨,残暴的敌人枪杀了这对年轻的革命夫妻。陈昌甫牺牲时年仅22岁,且怀有身孕。

郭亮(1901—1928),长沙县临湘都文家坝人。著名工人运动领袖,曾任湖南省、湖北省委书记。1921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1928年3月27日,由于叛徒告密,他在岳州被捕并连夜押往长沙。28日午夜被秘密杀害于长沙司门口“湖南铲共法院”前坪。他的头颅挂在司门口示众三天三晚,又移至他的老家铜官东山寺戏台示众。牺牲时,年仅27岁。

夏明翰(1900—1928),字桂根,湖南省衡阳县人,出生在湖北秭归,12岁随全家回乡。1927年6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中共八七会议后,在湖南积极参加组织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1928年初,调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2月,在汉口被敌人逮捕。1928年3月20日(农历2月29日),夏明翰在武汉汉口余记里被杀,时年28岁。夏明翰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烈士。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罗亦农(1902-1928),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雷公塘。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曾领导过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1928年4月15日,因霍家新、贺治华出卖,罗亦农在上海公共租界内戈登路望德里被租界巡捕逮捕,21日英勇就义于上海龙华,年仅26岁。2009年,罗亦农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向警予(1895-1928),女,原名向俊贤, 湖南溆浦县人。她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及早期领导人之一,女权主义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在有迹可循的史料里,她是中国共产党唯一的女创始人。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同年5月1日向警予被押赴余记里空坪刑场,年33岁。

王尔琢(1903—1928),湖南石门县人。中国工农红军优秀指挥员。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加领导湘南起义,为保卫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遭叛逃的前卫第2营营长袁崇全开枪射击,英勇牺牲,年仅25岁。2009年9月14日,王尔琢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贺锦斋(1901—1928),湖南桑植人,贺龙的堂弟。1928年3月回湘西,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委员。1928年9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贺锦斋是湘鄂边革命武装创建人。

陈觉(1903—1928),出生在湖南省醴陵泗汾镇。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夏,奉命只身前往中共常德特委工作,10月初因叛徒出卖被捕,并随即被押至长沙,英勇就义。

赵云霄(1906—1929),生于河北阜平。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与陈觉是革命伴侣。1928年奉调到长沙从事地下工作,9月,因叛徒告密,外出送通知返回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1929年3月24日,接到死刑判决书,她给出生一个半月的女儿写下遗书:“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希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第三天,壮烈牺牲于湖南长沙。

毛泽建(1905-1929),女,湘潭人,毛泽东堂妹。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以后任中共衡山县委妇女运动委员,发展农民运动。“马日事变”后,参加领导南岳暴动,旋转移至耒阳坚持游击战争。1928年5月被捕,1929年8月就义于衡山。1929年8月20日,毛泽建戴着脚镣手铐,从容不迫地来到刑场。她高呼:“乡亲们,杀了一个毛达湘,千万个毛达湘会站出来!”一代女杰毛泽建,同她的丈夫陈芬一起,用他们短暂的生命,为革命事业谱写了一曲壮丽的战歌。

颜昌颐(1898—1929),中共党员,出生于安乡县白螺湾(今安丰乡)。1928年11月来到上海,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兼江苏省军委委员、江苏省军委秘书,协助彭湃工作。1929年8月24日,因叛徒告密,颜昌颐与彭湃、杨殷、邢士贞一起被捕。8月30日,颜昌颐等四位烈士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缪伯英(1899—1929),女,湖南长沙人,与丈夫何孟雄两人同为革命烈士。1920年11月,参加了由李大钊组织的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女党员。1927年8月前往上海,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中开展地下工作;1929年10月在上海病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何昆(1898—1930),生于湖南省永兴县金龟乡牛头下村。1930年4月16日,根据中共通海特委和军部的决定,何昆亲率第二支部及赤卫军,攻打如皋西南的重要战略据点老户庄。在这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陈毅安(1905—1930),湖南湘阴人。参加了秋收起义,后随部到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1团连长、营长,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6月任红3军团第8军第1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中任前敌总指挥。在掩护军团机关转移时,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胡少海(1898—1930),红二十军、二十一军军长。湘南起义领导人之一。1930年6月,红军第二十一军组建,胡少海任军长,邓子恢任政治委员。8月5日,胡少海率领刚组建不久的二十一军攻打福建永福圩溪边炮楼时,不幸中弹,在抬往龙岩抢救途中,因伤势过重而牺牲,时年33岁。

罗学瓒(1893-1930),湖南湘潭人。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书记。1930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30年8月27日在杭州被秘密杀害牺牲于杭州,年仅37岁。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板仓人(现长沙县开慧镇),杨昌济之女,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毛泽东的助手。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去领导秋收起义,开展井冈山根据地斗争;杨开慧则独自带着孩子,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整整3年。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她拒绝退党并坚决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随之被害。1957年毛泽东为纪念杨开慧特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一首,赞其为“骄杨”。

潘心元(1903—1931),湖南浏阳人。 192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8月被任命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他即与老战友张侃乘海轮同赴温州。这时,浙江省委的一个联络员叛变投敌,这个叛徒得知中共中央将派一位重要干部来浙时,便带着国民党侦缉队四处巡查。潘心元与张侃登岸后,发现码头上军警林立,戒备森严,气氛不对,便和张侃分开行动。潘心元跳上一艘靠岸的货船时,不料这船是运军火的,被敌人当“嫌疑犯”扣留了。经一夜的折磨拷打,严刑审问,他未吐半点实情。敌人一时弄不清他的身份,又不敢放他,于是将他秘密杀害了。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