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韵培元塔,挥之不去的记忆乡愁5月31日,由中共常宁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常宁市委宣传部承办的“‘双蹲书院大讲坛’——讲述常宁故事”《历史长河中的培元塔》专题讲座开讲。来自全市各机关单位、乡镇(社区)、社会各界文学爱好者共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活动现场,“衡阳群众”常宁市老干中心志愿服务队20名志愿者积极引导听讲座的文学爱好者入座、发放资料、维持现场秩序。讲座嘉宾——市文联主席陈坤山,通过潜心钻研、遍访名家、实地走访、参阅古籍,围绕历史长河中的培元塔的建造原因、传奇故事、深刻寓意等作专题讲座,深入浅出的讲述了培元塔的建造者唐训方博大精深的智慧,涵养深沉的情怀。他为造福桑梓、福荫后人,祈盼家乡文运昌盛,人才辈出而修建此塔。

讲座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讲述生动,不仅让我们深化了对培元塔的认识,培育了我们的家乡情怀,更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全面提升我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素养、夯实我市文化软实力、加快文化强市具有重要意义。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大家认真听讲,并不时记下笔记。
培元塔,位于常宁市城西北两公里宜水河畔,现为城中唯存古迹,人文景观标志,省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常宁志》载:“岁同治壬戍唐君义渠……慨然以斯举为己任,邮寄邑诸君子,倡议建造。众亦踊跃从事,遂择地于邑西之罗汉石,鸠工庀材,经始于甲子,越丙寅告竣。”该塔始建于甲子年(公元1864年),建成于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由安徽巡抚、湘军宿将唐训方于同治五年“捐廉金二万”建造。因与崇文塔对照,故名培元塔。

塔高30余米,七层八棱,底层有四门,正门面向西南,东北为虚门,塔内有石阶盘旋至顶,底层由花岗岩石砌成,其余六层由砖砌成,一二三层为方形,其余四层为棱柱形。每层都有四个拱窗,石雕飞檐,斗拱楼顶,塔顶为空心铁葫芦状顶。整座塔形制雄伟,结构精严,县人皆以其为故乡标志,言其“固塔山之灵气,培常邑之人文”,故常宁人才辈出,因此景点定名为“古塔培元”。
如果你想了解培元塔建造者唐训方的故事,
以下文章可以帮到你:
《唐训方:能谋善战 指挥作战军纪严明》
《 因一座塔而被误解一百多年的湘军宿将 》

培元塔,
既是常宁的建筑地标,
也是常宁的文化地标,
更是常宁的精神地标。
培元塔,
是常宁人心中永远的塔,
也是常宁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乡愁……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