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常宁动态

新时代文明实践 | 邓英红:敬老院的当家人

“今天下午去拜访了我的大及(伯娘),爽朗的笑声,让整个湾充满快乐!又拜访了我的良师,原来工作地方的杨院长,由于她又去尽职奶奶的责任,我们快两年没见了,一个朴实善良坚强的女人,一个为养老院默默奉献28年的女人,我们工作相处三年,待我如女儿般,教导了我善良责任对待工作。我很感激她们,祝她们身体健康,幸福一生。”

                                                                                                                ——邓红英 2020年8月14日《朋友圈日记》

注意她,纯属偶然,无意中看到她一则朋友圈日记,那质朴的话语、开朗的心情、对老人的博爱、管理上的小创新……正如她的网名“笑格格”,一下吸引了我。关注她半年多,发现她几乎每天都用心发表朋友圈日记,以工作为主、兼有生活感悟,读来有味,如一丝丝阳光,给人暖暖的。

“笑格格”就是邓红英——常宁市新河镇敬老院院长。在多年的工作中,邓红英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一切为了这个“家”:她为老人梳头洗衣,拉家常,庆生日,暧人心;她发展院务经济“六个一”、精神文化建设“七个一”、老年活动“八个一”;今年的疫情封闭管理期间,她带领大家跳健身操、唱歌跳舞、吹口琴等娱乐生活,老人情绪不再焦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在她管理下,新河镇敬老院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受到了上级多次嘉奖。
                                                                      甘当特困老人的“好闺女”
     2018年1月,邓红英调入新河镇敬老院,被任命为院长。几年来,她舍小家,顾大家,没在家吃过一顿团年饭。她说,越是佳节之际,老人越需要温馨和关照。只要是院里有事,二话不说,立即往院里赶,当好他们的“好闺女”,婆婆公公常说她把敬老院当“家”了。

“中午和院民吃团年饭,所有工作人员与院民同乐,其乐融融的一大家子,让我们慢慢品尝,如我们杯中的饮料一样甜蜜。在今后的每个日子,我们永远不离不弃!”这是2018年2月15日,邓红英发的微信朋友圈日记。入院的老人都是无儿无女,穷苦了大半辈子,是特别可怜孤独的“特殊人群”,邓红英像对父母一样对待院民,不仅让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满足,还在精神上给予抚慰充实。

刚接触养老工作时,不但要学习管理服务知识,更要学习一些老年人心理抚慰、医疗保健、护理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老人们早习惯了单身生活,从各村组送来的40多位特困供养对象,都是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着落的孤寡老人,性格各异,习惯不同,部分院民存在偏激、暴躁、心理怪僻等问题,甚至话不投机、一言不合,出口伤人,或横挑鼻子竖挑眼,发生口角那是常事。邓红英常常在夹缝中受冤枉气,暗地里不知流了多少泪。

用慈善和宽容对待责备和抱怨,将委屈和辛酸化为动力。邓红英不歧视、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位特困老人,与他们促膝谈心,真情沟通,苦口婆心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化解怨气。

“大家相聚在这里,这是缘分,来到这里我们就是一家人,大家应当多一份谅解,多一份互助和关爱,一起珍惜集体生活,互帮互助,创造和谐,共度晚年。”这是她经常说的话。真诚的心,简单的话,重复一百遍,一千遍,老人冰冷的心得到融化。天生乐观,笑口常开,加上她的善良、勤劳和细心,院里人际关系逐渐改善,大家把这里当成了“家”,邓红英成了大家的“好闺女”,成了院民的主心骨。

2020年春,本院老人雷国金因肺结核和胸腔积水严重,新河镇医院都下了病危通知书。因在疫情期间、监护人还没有赶到,情况万分危机,邓红英当即帮他转院陪同到常宁市人民医院进行救治,该医院正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发热隔离指定点,许多人既恐慌又紧张。邓红英一直陪护着老雷,帮他做各项检查,帮他洗脸洗脚、擦身子、喂饭吃……两天后,老雷的监护人来了,邓红英才放心交班离开。家属非常感谢她,她说这是应该做的。老雷出院后,她又给老雷煎中药、煲营养汤,调养身体,早晚问候,直到完全康复。

像这样的例子,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在她眼里,敬老院的老人都是她的亲人。

                                                                          倾注真情奉献美好青春
     把爱倾注在孤寡老人身上,奉献自己的真情与青春,邓红英无怨无悔。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与老人们渡过,同吃住共生活的邓红英对老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住进敬老院来的老人年龄都较大,身体多病,又无儿女照顾。邓红英把他们像儿女一样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做饭、洗衣、护理系于一身。作为院长,不断改善饭菜花样及质量,每天征求老人的口味,尽量让他们吃饱吃好。坚持做到一日三餐不吃重茬饭,平时餐桌上两菜一汤,顿顿有肉吃;每年大年初一为老人包饺子已成惯例。她与工作人员坚持每天打扫室内外卫生,每周为老人换洗二三次衣服,床铺收拾得干干净净,每月给老人检查一次身体,对少数体弱的院民,请卫生院派医生上门检查,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老人生病,按医疗救助程序安排入院及时治疗,若有头痛脑热的,不分白天黑夜,她总是陪老人到医院就医抓药。

刚到新河敬老院的那个冬天很寒冷,邓红英看到老人们床上的薄被子,她的眼眶都湿了。她承诺来年冬天来临前,一定不再让老人受冷;第二年的感恩节那一天,她想办法为每位老人发一套11斤的手工棉被。2018夏天来临之前,她向新河镇党委政府争取资金,把敬老院三楼顶层做了隔热处理,不让老人夏天感到炎热。

当老人们不顺心的时候,邓英红多说服、多谈心,并通过组织丰富的活动,拉近与老人之间的距离,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增强院民之间的团结。她每天组织老人们收看适合他们情趣的电视节目,让老人们喜笑颜开;召开座谈会让老人们说出她们的愿望和心声;托人买来乐器,组织老人编排文娱节目,让院民在一起自娱自乐,营造出和谐的氛围,感受大家庭集体生活的惬意。

2020年7月6日至10日,邓红英参加了衡阳市民政局组织的5天学习,提高了综合能力,她在朋友圈日记中分享了部分学习笔记、照片,并写了8则“学习心得打卡”。她说,平时在工作中,我们多去观察,多进行沟通,情绪安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想尽办法改善院民生活
     当初,敬老院老人的生活还十分艰苦。为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邓红英带领工作人员与几个生活尚能自理又有点劳动能力的老人,一起培土种菜,发展副业。土质不好,便从外面拉了许多车黄泥土,种了几年,才正常生长蔬菜瓜果。现在都能依照节气轮种一些瓜果、豆类和各种蔬菜,地从不空闲,基本上解决了本院老人的蔬菜自给,也锻炼了他们的身体。

后来,邓红英与工作人员再发动院民自力更生,搭建了一个鸡棚,维修了一口鱼塘,开荒扩大了菜园,所养的鸡、生的蛋、放的鱼成为院办主要经济,随时可以让老人吃到新鲜的土鱼、土鸡和土鸡蛋。

今年新冠疫情期间,老人们很想吃面包,但新河镇上市场没有卖。邓红英白天忙完了防疫及日常工作后,晚上带着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到凌晨一点,把面包、花卷等做好。第二天早餐时,看到老人们终于吃到了面包、花卷时的开心与笑容,让她十分满意与自豪。

既要让老人们衣食无忧,还要让老人们心情愉悦。工作之余,邓英红与老人们一起来走进菜园散步、聊天、拉家常,让老人们开心过好每一天。老人们锻炼身体,跑跑步,给花草浇浇水,生活得有滋有味。“与这伙老小孩们一起生活很开心,照顾老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她说。

这些年来,邓红英和同事一起,本着以人为本、以院为家的理念,无私奉献,用真情温暖老人的心,敬老院管理服务得井井有条,让所有院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如今的新河镇敬老院旧貌换新颜,是一所规模化、标准化的敬老院。这里环境优美,院里院外干净整洁,老人们和睦相处,工作人员与院民有深厚的感情,她们真正以院为家,这这里成为了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家园。(柏满富、李慧)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