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常宁动态

双轮驱动,走出常宁教育减负提质新路径

去年以来,常宁坚持以“四个一”为教师“加压”,以“三全四有”为学生“减压”,走出了一条具有常宁特色的减负提质新路径。

“四个一”为教育提质增效

为从根本上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常宁出台了《常宁市中小学、幼儿园推行“四个一”,全面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工作实施方案》,以“四个一”(每天一分享、每周一沙龙、每月一论坛、每期一论文)之“常宁特色”,对教师阅读、教研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依托各类主题活动,有效提升了全市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保障。

以读促教,做好示范引领。坚持典型引路,强化典范激励,教育局分管教学副局长三年如一日,坚持每个工作日早上就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向各学校校长,并通过校长向全市教师分享一篇文章,号召广大校长和教师博采众长,不断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以组建“4+1”教育联盟、城区小学21校联盟、举办“书香校园建设”推进观摩会等方式,大力开展读书成果汇报展示活动,引领各类学校积极创设阅读载体,让师生的阅读环境更多元、更新颖,持续打造阅读新生态,促进教育教学升级提质。

以读促学,打造书香校园。为引导学校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着眼阅读目标,常宁还制定了《常宁市中小学暑期阅读推荐书目》,并要求师生制定读书计划,以“四个一”为抓手,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带动更多中小学生热爱阅读、热爱写作,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全员、全程、全学科阅读,营造全市师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在2022年全市暑期阅读活动暨新华杯第二届阅读知识竞赛“全民阅读红心向党”征文大赛活动中,132位老师荣获“优秀指导老师”称号,699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在2023学年度衡阳市中小学幼儿园“家校共读”主题阅读活动中,评选出5所“书香校园”,多名师生及家庭荣获“点灯人——阅读推广名师”“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称号;尹敏芸获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吕如成获第四届乡村好校长,选树了一大批“书香校园”“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家庭”。

以读促思,涵养书香社会。通过家校互动、家庭共读、万人同写一篇论文等方式,以点带面,引导和推动全民参与阅读、参与书香社会建设,提升阅读的内涵、品位和效果。在“新华杯”校园文学大奖赛和“家校共读,快乐成长”主题征文中,评选出优秀作品146篇,并在《常宁文学》结集出版,5名教育领域作家作品入选小小说年度选本,形成鲜明浓厚的全民阅读氛围。

“三全四有”为学生减负减压

抓好“三全”,未雨绸缪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部署抓覆盖。常宁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常宁市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室工作的意见》《开展心理健康月活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以微视频、心理漫画、校园心理剧、心理拓展活动等载体多形式开展宣传,广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员培训抓素质。以5月心理健康月为契机,对全市各中小学校3098名心理健康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各校结合实际,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有推广价值的活动案例20余个。全方位推进抓落实。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安排教师主动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定期与留守儿童一对一谈心,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更多关爱,弥补孩子的亲情缺失。“三全”工作让常宁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润物细无声”的同频共振、家校共育的全新局面。

落实“四有”,不遗余力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一有班子。常宁成立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家校共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领衔,各部门协同参与,定期研究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家校共育工作。二有人员。全市共有配备心理健康专职教师241名,心理健康专职教研员1名,并享受班主任津贴。三有阵地。今年,投入200万元,在乡镇中心学校、市直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26个;各市直学校和乡镇学校组建“七彩光”留守儿童音乐合唱团39个;成功创建心理健康省级特色校1所,衡阳市级2所。四有保障。每年财政按每生10元的标准设立心理健康工作专项经费150万元;采取“建、管、用”双向发力,发放奖补资金130余万元,大大提升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品质,全面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胡少青 何水松)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