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雨水至,万物生
雨水的到来,预示着春天的萌芽
听万物复苏
铸就新生的序曲
雨水节气
传统节气
雨水节气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2月18日或19日。
在雨水节气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了雨季,降水量明显增加。南方地区开始进入梅雨季节,而北方地区也逐渐解冻,雪水融化,形成了春季的雨水。
历史渊源
元人吴澄的著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来滋润,所以人们常把春天下的雨看得特别珍贵。
物候现象
雨水三候
1 一候水獭祭鱼
雨水节气来临,水面冰块融化,水獭开始捕鱼了。水獭喜欢把鱼咬死后放到岸边依次排列,像是祭祀一般,所以有了“獭祭鱼”之说。
2 二候鸿雁来
雨水五日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3 三候草木萌动
再过五日,草木随着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虽然雨水在立春之后,但是对于北方地区来说,雨水节气仍是冬天景象,此时尚未出九,还在“七九”当中。
进入雨水节气,中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气温回暖,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因而要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以实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此时降雨量一般较少,应及时组织春灌。淮河以南地区,雨水较多,应做好农田清沟沥水和中耕除草,预防湿害烂根等现象发生。
《礼记·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华。” 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温暖,桃李含苞、樱花开放,进入气候上的春天。
雨水时节虽然草木萌动,阳气渐升,天气回暖,生机盎然,但寒流也是一年中最多的,常有“倒春寒”。
随着雨水增多,湿气也会加重,要特别注意“春捂”,不要过早脱下棉衣以免受凉,尤其要注意腿脚的保暖。还可以在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方,拉伸筋骨,舒畅心情。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天的雨水滋养万物
枯木逢春 种子萌发
是希望 是新生
是新的一年美好的开端
(刘姝彤)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