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我们塔山地区所有的垃圾都要转运到山下去,运输成本极高,所以平时接待客人的时候麻烦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的塑料制品。”这是近日塔山瑶族乡在开展人居环境治理屋场恳谈会上的一幕。
4月份以来,塔山瑶族乡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助推塔山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新发展格局,打好颜值提升“组合拳”,不断擦亮乡村振兴底色,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作为衡阳唯一的民族乡和文化旅游风景区,同时也是衡阳地区重要的茶叶生产地,塔山瑶族乡民风淳朴,瑶族同胞热情好客,村民在接待外来游客时,总会先泡上一杯清香扑鼻的塔山茶请客人品尝……
据了解,每年塔山地区要接待数十万游客,长此以往便产生了大量的一次性塑料杯垃圾。乡政府在组织各村进行垃圾清运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接待用的一次性塑料垃圾占据了较大分量。为保护山区环境卫生,塔山瑶族乡党委召集全乡机关干部、乡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九个村的“两委”负责人、村餐饮民宿代表、村民代表召开会议,采取“大评小奖”的方式方法引导村民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杯接待、红白喜事一次性餐具使用等,从源头上对“塑料”垃圾进行遏制。
“塑料垃圾”治理只是塔山瑶族乡在人居环境治理的一个环节。塔山瑶族乡党委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了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方案,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组长,党委委员任常务副组长,乡直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各村支部书记、各驻村工作队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乡“空心房”治理、垃圾治理、河流治理、厕所治理等四个大类做出了精细安排。全体干部上阵一线,既当宣传员又当战斗员,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带头抓、村干部直接抓,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对乡直单位、民宿和企业等进行责任区域划分,强化对乡村交通沿线、旅游景区沿线的环境治理。引导村民做好门前“六包”,采取“评比+表彰+惩处”工作机制调动农户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每月对人居环境、卫生状况采取实地检查、定期督导、随机抽查。从源头进行垃圾上分类减量,建筑垃圾定点收集,引导村民、企业减少一次性制品使用。对可降解的就地无害化处理,餐厨垃圾采取和养殖户签订协议的方式或者采取沤肥的方式降解,不可降解的全部“装桶入车”转运。
据了解,塔山瑶族乡还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庭院经济有机结合,在空心房整治过程中,将属于文物保护或瑶族特色的建筑鼓励村集体流转用于旅游开发,旧空心房拆除后的土地改造为“六小园”(即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乐园、小书园)。4-5月,该乡累计拆除各类“空心房”30余处。随着一处处“残垣断壁”一一退场,一座座美丽庭院亮相在村民的视野中。(罗辑学 周承威)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