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常宁动态

负债村逆袭340万明星村——常宁市巷坪村解码集体经济振兴密码

初夏的天堂湖畔,常宁市洋泉镇巷坪村的蔬菜基地生机勃勃,村民移栽瓜苗一片繁忙。65岁的彭姣秀在基地移栽冬瓜苗,脸上映着阳光:“以前种一季稻只够糊口,现在家门口打工一年挣1万多,年底还能分红,日子过得就像这冬瓜一样‘顶呱呱’!”四年前还负债累累的“空心村”,去年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340万元,村民分红“年终奖”48万元,巷坪村逆袭成为衡阳乡村振兴的“现象级”示范样本。

破局:土地流转盘活“沉睡资产”

时间倒回2021年,返乡并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的邓成青,面对的是个“烫手山芋”:村集体负债、土地抛荒率高,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守着天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天堂山国家森林公园两座“金山”,却端着“金碗”看天吃饭。邓成青带着村两委或挨家挨户走访,或召开屋场恳谈会,集思广益寻找发展路径。并在村民代表大会上立下军令状:把巷坪村建设成一个宜居宜业的村。

巷坪村党支部书记邓成青说:“我们上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给老百姓做好事、服好务。我们如果没有给老百姓做好事,那么我们就枉来这一趟,所以我们几个人的思想都比较统一,都为了一份情怀,为老百姓做一些工作。”

随后,村两委积极投身于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中,采取企业管理模式,由党员和组长进行集中管理,村委会监督。一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改革就此启动。通过整合全村1200亩土地,引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打造出三大支柱产业:300亩订单蔬菜基地、400亩油葵农旅基地、500亩茶旅研学基地。曾经杂草丛生的抛荒地,如今成了“聚宝盆”。

村民邓小红说:“邓书记有水平、有能力,村里的项目搞得好,都一帆风顺,一年的收成有百多万,我们也沾光,老百姓赚点油盐钱,享受到好政策。”

村民彭姣秀说:“我从巷坪村发展以来就在这做事,有一万多块钱一年,年底分红还有好几万一年,感觉比以前幸福得多了。”

攻坚:党建引领破解“信任危机”

发展路上并非一帆风顺。2022年整治抛荒时,80岁的胡大爷因担心土地流转后生活无保障,多次阻工。村两委连夜带着党员、乡贤上门,在堂屋里掰着指头算账:“土地流转费每亩200元,务工每天80元,年底还有分红......”凌晨一点,老人终于松口。

巷坪村党支部书记邓成青说:“现在老人家逢人就说村两委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还经常引导其他群众支持村委工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深入基层、心系群众,工作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巷坪村村委委员肖文龙说:“我们村在书记的带领下,村班子分工明确,在工作中形成互补,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能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更好地服务群众。”

为发挥党员“领头雁”作用,全村32名党员包片联户,在土地流转、技术培训中打头阵。通过“党建+”,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协调发展,建成380米沿河风光带、2个文化广场,安装太阳能路灯128盏……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巷坪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不断规范化、常态化,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逐步实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持续增强。

巷坪村支委委员胡辉说:“我们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以“党建+产业联兴”的模式,带领群众“动”起来,让群众享受到村集体发展带来的实惠,党群关系更加融洽,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村民唐乔秀说:“巷坪村变化很大,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村里的领导干部,社员群众在这里都有事做。”

蝶变:三产融合催生"乘法效应"

理念一变天地宽。通过“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村里陆续建起油葵观光基地、订单蔬菜基地、茶旅研学基地三大产业板块。订单蔬菜基地和广东“菜大王”签订协议,采用“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模式,产品直供珠三角,去年签约当月就卖出20万斤瓜菜。

最亮眼的是农旅融合的“花样经济”。7月的葵花节期间,30万株向日葵吸引游客超3万人次,带动餐饮、葵花山庄收入15余万元,葵花籽榨油每亩增收2000元,真正实现“一朵花两季收入”。

招商引资增就业和茶旅研学基地更显雄心。村里将建成茶叶加工体验坊、茶文化民宿群,让游客“白天采茶、晚上观星”。村集体以土地入股10%,预计年增收12万元。

衡阳市恒云谷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昱欣说:“我们2023年到巷坪村投资后感觉营商环境特别好,村两委在我们遇到困难时,都是第一时间上门服务解决,让我们感觉很舒心很暖心。”

常宁农商行洋泉支行行长李昱岚说:“巷坪村这几年的发展过程我们有目共睹,对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信心,后期洋泉农商行将通过“惠农秒贷”“乡村振兴”卡等产品在农业方面提供大力支持,助力巷坪村集体经济继续做大做强。”

傍晚时分,当村民们悠闲散步时,巷坪村响起《故乡的河》的旋律。这首荣获全国金奖的村歌,唱出了山乡巨变,歌声里流淌着致富的欢欣,更孕育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一个“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跃然眼前。邓成青告诉记者,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我们要让更多年轻人回来,让每寸土地都生金,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甜!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展村集体经济,利用连村模式、杠杆原理来撬动巷坪经济,预计2025村集体经济破五百万元,村民年终分红、土地租金及务工收入达到七十万元。”巷坪村党支部书记邓成青说道。

从“负债突围”到“强村共富”,巷坪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印证“资源盘活即金山银山”的发展哲学。当党组织统筹盘活沉睡资源,当金融杠杆撬动产业势能,当"土地流转金+务工薪金+股权分红"三重收益构建分配闭环,乡村振兴便展现出强劲的内生动力。(曾锐)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