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催人紧,夏耕架“桥”忙。连日来,洋泉镇巷坪村300亩粤港澳大湾区直供蔬菜基地里一派火热,村民们抢抓晴好天气,为冬瓜苗搭建竹架——这些即将“爬”上支架的藤蔓,未来将化作鲜蔬“桥梁”,直通粤港澳餐桌。
5月25日,走进巷坪村蔬菜基地,只见连片冬瓜幼苗在阳光下舒展新叶,焕发出盎然生机。田垄间,村民手法娴熟,忙着插杆、搭架、绑绳。农技人员张凯华穿行期间,不时弯腰查看幼苗生长情况,对搭架工艺和后续植株管理进行细致指导。
“这种种植模式不仅可以照顾家里,而且一年四季都能有事做,80块钱一天,日子过得很幸福。”巷坪村村民邓小红说道。
“以后要注意剪枝,在11片叶子以上的瓜才能要,一根藤只留一个优质瓜。”农技人员张凯华一边悉心指导村民,一边向记者介绍,规范的搭架管理能让冬瓜全部悬挂在竹架上生长,保证产量的同时,瓜的卖相也好。
近年来,该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陆续建起油葵观光基地、订单蔬菜基地、茶旅研学基地,和广东“菜大王”签订协议,构建起稳定的产销对接渠道,采用“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收购”模式,产品直供粤港澳大湾区。
“今年我们村冬瓜种植300亩,预计每亩产量有6000-7000斤,大概能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带来8-10万左右。”巷坪村村委委员肖文龙说道。
待7、8月份冬瓜采收完毕,该村将立即开展芥菜种植。这种“冬瓜+芥菜”的轮作模式,实现了“一地两收”的高效产出,带动当地村民持续增收,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持续动力。(王荣 彭欣)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