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杉桥村脱贫致富的靠山

绿水青山就是杉桥村脱贫致富的靠山

洋泉镇杉桥村位于常宁的西南边陲,在常宁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下,市科工信局扶贫工作队于2014年正式进驻该村进行结对帮扶,全村共有19个村民组,434户,2048人。是南省定的贫困村,2017年有贫困户70户,2020年XX月已实现全部脱贫目标。


杉桥村的“幸福路”该村由于山多地貌限制,路通是一大难题,从2017年起,杉桥村把扶贫的重点落在“路”字上,在原有主道上把路修到村里所有农户,2019年实现户户都通上了水泥道路,村民也称之为“幸福路”!


杉桥村的“幸福桥”杉桥村溪多沟多,桥自然也多。全村建造大小钢筋水泥桥和石拱桥二十余座,让山沟的“天堑变通途",让村民走出了大山,2019年,杉桥村在阳桥溪修建了运通桥,汽车直接驶进了杉桥村1组的小村庄,解决村最后一处靠划船过溪的现象,被当地村民称为“幸福桥”。


杉桥村的“放心水”该村兴建了15个饮用水池,将山里的泉水引入水池蓄存,用管道自压接入每家每户,水质经过水利职能部门检验达标,村民全部喝上了安全水。


杉桥村的“安全电网”电力、电信部门的工人在烈日下架线拉网,他们用汗水为山区网、电基础设施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确保每家每户都能正常用电用网,大山有了网,山村的村民在家能知天下事,大山的丰富的特产也插上了翅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飞向了全国各地。


   实现了“四通”,该村交通便利了,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组,我们看见有简易篮球场和村民活动场地。

   该村耕地少是致贫的主要原因,祖祖辈辈靠山吃山,但始终没有走出个“穷"字。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因地制宜,重点扶植传统农林产业,抓生态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帮助村民在崇山峻岭,种好了“三棵摇钱树″。

第一摇钱树,杉树。该村杉树面积高达70%,无论走到哪,绿色的杉树都是你永恒的背景,山上的杉树就是他们的“摇钱树”,但却不可随意砍伐。为保护好森林有计划釆伐,村里成立了“护林队”,护山防火,宣传落实国家森林法,按规定申请、分配好伐林蓄积,几年来,杉树村从未发生乱砍乱伐情况。

第二摇钱树,楠竹。杉桥村的楠竹是大山的风景,也是大山的“摇钱树”,每年春雨,笋子破土而出,漫山遍野。勤劳的山民都来到竹林寻“宝",一袋袋竹笋就是最环保的生态美食。

 

第三摇钱树,茶林。杉桥村的村民每家都有自己的小茶园,规模不大,却随处可见,它可是大山村民的主要经济作物 ,茶叶分春茶和夏茶,每年清明前和盛夏间,嫩绿的茶叶开了,杉桥村的大小茶园,到处都是挎篮背篓采茶忙碌的身影,背着满满的茶叶,村民心里比蜜还甜,茶林丰收,村民增收。正在摘夏茶的邓秋英奶奶,她说今年家里卖茶叶收入上万元,茶林是她家的一棵小“摇钱树”,杉桥村的家家户户都有这棵“摇钱树”。

 

碧水,杉桥村的“聚宝盆” 杉桥村坐落在国家湿地公园“天湖湿地公园”范围内,天湖湿地公园是衡阳市面积最大的人工湖。汇纳天堂山八方溪水,是一座集灌溉、饮用、防洪、拦沙、发电和观光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大中型水库,天湖一汪碧水,满目青翠,杉桥村就掩荫在这天湖的青山绿水之间,如果说美丽的湖水是一串翡翠项链,而杉桥村恰好就是配戴项链的玉颈。


 

    为保护好天湖水质和生态环境,杉桥村不搞新的规模化的产业开发,村民不砍伐湖区的水源涵养林,在规定范围内不捕鱼、不猎杀野生动物和鸟类,严格遵守湿地公园管理规定,在严格保护青山绿水的前提下,依托美丽的天湖,充分挖掘水元素,做好水文章,发展了生态旅游和生态种养,将天湖的碧水转化为村民的“聚宝盆″。

盛夏时节,天湖游人如织,杉桥村的游船在蓝天碧水间迎来送往。船在水中,人在画中,天水人合一,此乃仙境,水一程,山一程,山水相连景秀美!

该村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将继续前行,使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