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部门、乡镇(办事处)动态
4月12日,衡阳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会上,常宁市人社局作了《编密织牢"三张网" 推动量质"双提升"》的典型发言,介绍了常宁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成果。
2021年以来,常宁不折不扣落实减负、稳岗、扩就业等一系列就业创业政策,通过编密织牢"工作、供应、服务"三张网,实现了就业创业工作的协同联动、活力激发、加码提速,扩大了就业总量,提升了就业质量,2021年促进就业工作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真抓实干督查激励先进单位"。
紧盯目标、协调联动
编密织牢"工作网"
围绕"稳就业、保就业"总体目标,全力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全力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抓好主责主业。
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组建就业工作专班,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及时研究就业相关工作,将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纳入全市绩效考核管理。
就业工作坚持层层发动,逐级部署,组建市、乡、村三级就业工作专班,率先组建了410人的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由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形成了市委、市政府主导,人社部门主管,乡镇(街道)具体负责、村(社区)落实的多级联动工作格局。
始终紧盯省、衡阳市下达的就业各项目标任务,以最快行动,最大决心抓落实。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198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全市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待遇467.24万元,失业补助金374.68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及大病互助120.28万元。
三轮驱动,激发活力
编密织牢"供应网"
充分调动企业,就业和创业人员三方面的积极性,有效稳定市场主体,有效增加岗位供给。不断推动政策落地,全力稳定市场主体。始终坚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对中央、省、衡阳市出台的系列就业优惠政策,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通过政策"大数据"与企业"大数据"双向匹配,确定企业名单,精准推送优惠政策,真正让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发放吸纳残疾人就业、大学生首次创业、重点群体首次创业补贴38.7万元;"点对点"宣传以工代训补贴政策,落实以工代训补贴66.45万元,对10家因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12.15万元;延续实施减负稳岗、帮扶就业、税费减免等政策,减轻企业负担,78家企业"免申即享"稳岗返还资金72.7万元。坚持创新引领,全面激发创业活力。
立足常宁就业创业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就业创业活动,全年就业创业工作亮点纷呈。开展"年度创业分享会"、"聚焦发展、赋能创业"后续服务活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创业者提供精准服务,助推企业发展。
举办全省首期乡村领雁创业培训班,邀请国家知名创业专家"把脉定诊",对项目进行评估,在理论、方法上给予深度指导,充分发挥乡村创业者的创业引领示范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开展"百名导师走基层"活动,邀请创业专家开展座谈、讲座、走访等活动,获得广大创业者的一致好评。
总结提炼常宁创业就业经验做法,参加全国第三届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获得"城市创业优秀展示项目"称号。
抓好平台建设,全力实现充分就业。扎实开展充分社区(村)建设,除省厅确定的9个省级社区(村)以外,在全市每个乡镇(办事处)设立一个县级充分就业社区(村),以点带面促进全市充分就业工作,让就业创业优惠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一个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城乡劳动力身上。
9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全年平均分排名衡阳市第一,超过省平均分,全部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村)。
纵横贯通、加码提速
编密织牢"服务网"
用心用情用力,在精细服务上下功夫,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五进五送,助力服务提升。扎实开展就业服务惠企惠民"五进五送"活动,组织就业工作小组"进园区、进企业、进高校、进乡镇、进社区",为企业和劳动者"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补贴、送服务"。
畅通劳动者就失业登记、求职创业服务、失业保险金申领等渠道,不断强化多元化、差异化、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
立足市场,精准推送岗位。创新搭建线上线下招聘模式,拓展求职就业渠道,大力推广"湘就业""万雁入衡""常宁就业""欢迎来常宁码上有工作""常宁人才"网上平台,与邵阳隆回县、浙江义乌市、蓝思科技、富士康等重点县市和企业签订劳务协作协议,召开失业人员、退捕渔民、残疾人、脱贫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专场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7500个,达成就业协议1008人。
提质赋能,精细组织培训。为适应电商直播的新型销售模式,我市顺势而为,率先建设公共直播基地,创立"基地+培训"的常宁网络创业(直播)培训模式。坚持实地培训与线上实践相结合,培训期间举办线上直播PK赛,学员一天的销售额高达3.6万余元。一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8期,培训学员5820人。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