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统计局 > 业务类
2023年1—10月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城乡协调、民生共享",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加快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发展六仗",奋力跻身全省经济"十强"。1—10月,经济运行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但与排位靠前的县市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五经普清查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进度和质量在衡阳市排名靠前。
一、完成情况与目标差距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6%,高于衡阳市平均7.2个百分点,排七县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低于衡阳市增速2.9个百分点,排七县市第7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91亿元,增长10.9%,高于衡阳市增速6.2个百分点,排七县市第3位;四上企业月度新增完成16家,其中:工业2家、房地产业3家、商贸11家。目前12月正在国家审核的年度新增"四上企业"有63家,其中:工业21家、商贸21家、服务业18家、房地产业3家。
横向与兄弟县市对比,前三季度我市GDP总量316.09亿元,增速5.7%,总量与增速均暂居第4位。总量比耒阳市(349亿元)、衡南县(321.28亿元)、衡阳县(316.25亿元)分别少了32.91亿元、5.19亿元、0.16亿元;增速比衡山县(6.3%)、衡南县(6.0%)、耒阳市(5.9%)分别低了0.6、0.3、0.1个百分点。其主要原因是我市四季度GDP总量基数占全年的比重大,以2022年的基数为例:常宁市2022年三季度GDP总量占全年的比重为69%,四季度GDP总量占全年的比重达31%以上,耒阳市2022年三季度GDP总量占全年的比重为73.4%。
(二)与目标差距
1、与政府工作目标的差距。1—10月,全市主要经济指标中,GDP(季度指标,1—9月数据)、固定资产投资都未达到预期,两项指标分别与年初全市"两会"目标差2.3个百分点、13.4个百分点。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从全市今年的项目入库情况来看,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左右的目标可能难以达到。
2、与衡阳市"聚力中心化"考核的差距。从衡阳市1—10月的"聚力中心化"通报的10项指标排名情况来看,全市有2项排名第1(净增市场主体数量、进出口总额),有5项排名第2(净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净增专精特新企业数、招商引资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有2项排名第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1项排名第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1%)。1—10月的衡阳市"聚力中心化"指标评价计分情况来看,常宁市得分(43.58分),排名第7,与七县市中的衡山县(51.88分)最高分相差8.3分。
3、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的差距。由统计局进行数据复核的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率等5个指标,分值共计50分。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指标分值有25分,占比权重较大,需要重点关注。从2022年的指标在全省排位情况来看: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排全省第14位,增速排全省第31位;第一产业增加值总量排全省第18位,增速排全省第35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11位。由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采取无量纲化的方法进行计算,因此2023年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指标排名要不能低于2022年的排位,争先进位才更有底气。
4、与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差距。一是四上新增的差距。根据市委2021年11月12日出台的《关于着力构建大统计格局助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常发〔2021〕7号)文件,2021年至2023年全市每年新增四上单位目标数为144家,总计432家。截止到目前,三年累计完成127家,其中:2021年完成61家,2022年完成58家,2023年1—10月完成11家,距离目标任务差了302家,三年分别差了19家、75家、119家(年报正在国审核中的单位63家)。二是"个转企"完成的差距。2021年至2023年全市"个转企"目标为1500个、2200个、1300个。2021完成任务数为621个,距离全年目标任务差879个;2022年完成任务数为572个,距离全年目标任务差1628个;2023年截止11月15日,全市"个转企"完成251个,距离全年目标任务差1049个。
二、"五经普"清查情况
通过全市各级普查机构和普查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五经普清查工作。截止到11月15日,省级审核验收初步完成,全市单位清查上报86673个,其中:单位数清查上报14616个,比四经普单位数(7158个)增加7458个,是四经普的2.1倍;个体户数清查上报72057个,比四经普个体户(23592个)增加48465个,是四经普的3.1倍。 从行业来看,单位增加最多的行业为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分别增加2813个、1550个和1058个,三个行业新增单位数量达到5421个,占整个新增数量(7498个)的72.3%。(详见附件1、附件2)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面临工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投资增量不足,短板指标突出等不利因素,经济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一)基础指标支撑不足。我市1—9月GDP核算32个基础指标排位中,高于衡阳市平均水平的有15项指标,低于衡阳市平均水平的有17项指标。其中有7项指标排七县市第7位:住宿业营业额增速16.7%,比衡阳市增速高了1.2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增速13.7%,比衡阳市增速高了0.6个百分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8.7%,比衡阳市增速低了0.2个百分点;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9.4%,比衡阳市增速低了1.9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10.1%,比衡阳市增速低了3.6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速3.3%,比衡阳市增速低了11.9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7.5%,比衡阳市增速低了3.8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仍存隐忧。一是工业产值负增长企业多。我市工业靠龙头企业支撑明显,工业数据在少部分大企业支撑下掩盖了生产下滑问题的情况。1—10月,在库158家工业企业中,累计产值负增长的有98家,负增长企业比例达61.6%。尤其是55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10月上报总产值1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2.1亿元,负增长13.6%。规上农产品企业产值总量会影响县域经济高质量考核。二是稳增长压力持续加大。从常宁工业数据的构成来看,全市规上工业下半年的基数在逐月上升,尤其是11月份和12月份两个月的基数更大,从平台上看,2022年11月和12月当月工业总产值分别为32.5亿元和34.3亿元,与之相对的是目前经济动能放缓,金属库存上升,需求不及预期,且五矿铜业、株冶等大企业10月产值出现下滑,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加大。三是规上企业亏损面较大。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3家,比上年增加9家;企业亏损面为14.4%,较上年扩大6.1个百分点。
(三)固定投资带动乏力。一是投资后劲偏弱。从在库项目情况看,今年以来,全市新入统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将给投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2023年1—10月在库投资项目101个,比去年同期(210个)少109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57个,比去年同期(91个)减少34个;5000万元以下项目44个,比去年同期(119个)减少75个,整体入统项目个数远不如去年同期。二是部分重点项目进展缓慢。今年以来,虽然市委、市政府对重点项目的推进情况十分重视,工作力度较大,但是从前三季度投资运行情况来看。今年全市重点项目43个,截至10月,开复工项目36个,重点项目中滞后于时序进度项目14个,其中还有7个重点项目未开工(7个未开工,7个推进慢);同时一些小项目因手续不齐全无法纳入统计,客观上也减少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三是房地产、建安投资问题仍然突出。今年来房地产投资持续负增长,从9月份和10月份数据来看:1—9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5.8%,1—10月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2%,房地产投资呈下降态势。建安投资增速也还有待加强:1—6月全市建安投资增速4.7%,比衡阳市平均增速(6.1%)低了1.4个百分点,排七县市第7位;1—9月全市建安投资增速8.7%,比衡阳市平均增速(8.9%)低了0.2个百分点,排七县市第7位;虽与衡阳平均增速差距不断缩小,但增速排名一直未有改变,该指标增速排名一直处于七县市倒数第一。
四、打算及建议
(一)把握节点,强化监测。四季度是全年工作收官之季,统计局将会着力"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把握每个关键时间点,持续抓好企业联网直报工作。一是靠前服务。在开网前,指导企业认真做好原始记录,细致整理统计台账和强审解锁资料的收集,做实各项统计基础工作,确保数据应报尽报,颗粒归仓。二是严密监测。在开网期间,严密监测报送进度和报表质量,及时做到边报边审;与企业积极沟通对接,及时做好解答纠错工作,强化对主要指标的关联审核,对异常数据进行实地核实,提高数据质量。三是回复查询。关网后三天,重点关注国家局和省局查询企业的核实反馈,严格审核数据支撑资料,确保提交的资料符合国家、省局的要求。
(二)综合平衡,突出重点。GDP核算基础指标,绩效考核指标、"聚力中心化"考核指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都是上级对我市考核排位的重点指标,每一个指标都至关重要,要做到抓大不放小,既要"摘西瓜",又要"捡芝麻";既要关注考核分值重的指标(如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及增速,该项指标数据占GDP的行业比重达到27.2%,在县域经济考核中,分值有25分,占比达到四分之一);又不能忽视考核分值小的指标,只有各项考核指标平衡发展,才能取得好成绩。因数据采集方式不同,各项指标数据既有根据企业联网直报汇总数据(如工业、固投、建筑房地产、服务业、商贸),又有部门直接上报的数据,对企业直报的数据,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关注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重点企业),企业上报的数据是否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符,能否反映所管辖行业发展水平等等,都要提前掌握,做到有的放矢。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五经普清查工作已进入国、省审核验收阶段,县乡一级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清查数据质量的审核和普查正式登记的各项准备工作。经济普查是一个涉及行业多(刚才单位和个体户清查分行业情况已发各位领导),需要部门乡镇(街道)上下齐心、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形成合力才能做好的工作。经济普查正式登记涉及6大类99张报表,3000余个指标,既有总量指标(总产值、营业收入等),又有效益指标(利润、税金、劳动报酬等),还有结构指标(行业代码、单位规模等)。这些指标将作为今后计算经济总量(GDP)、结构(三次产业比)的关键数据,直接决定一个地区的发展格局。为此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实"四上"企业2023年的年报工作。国家普查方案明确规定,"四上"企业通过国家统计联网直报平台上报数据,以年报代替普查(关网时间2024年3月10日前),我市共有"四上"企业474家(当前在库411家,正在国家统计局审核年度新增63家),其中规上工业180家、商贸153家、服务业70家、资质建筑房地产71家。科工信局、商务局、发改局、住建局与普查办公室要通力合作,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督促企业详细准确填报各项普查数据,恳请市领导联点帮扶四上企业时,将五经普工作同安排、同部署。二是抓好"个转企"企业会计记账工作。2020年至2023年全市"个转企"企业1462家,这些企业由市场监管部门安排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代理记账(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市场监管局要在12月10日之前对其代记账的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看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情况,对代理记账不认真的,要督促其改正。三是加强代理记账行业监管。全市"四上"企业有近四分之一的企业是由会计事务所代理记账,近6000户的正常纳税企业大部分没有专职的财会人员,都是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纳税申报和会计账务处理,其代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经济普查登记的数据质量。请市财政局在12月10日之前将全市代理记账机构、代理记账企业数量等信息共享给市经普办公室,对代理记账机构的会计基础工作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促进代理记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力争普查登记的财务数据准确真实反映经济发展成果。四是持续抓好"个转企"工作。截止11月23日,全市"个转企"企业251个,完成进度仅为全市任务(1300个)的19.3%,要抓紧剩下的一个多月时间,有针对性的开展"个转企"工作,尤其是一般纳税人的大个体户(全市有37户),要作为工作重点。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