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农业局2017年度整体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根据《常宁市财政局关于全市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绩效评价及重点项目绩效评价的通知》(常财绩[2018]12号)要求,我局对2017年部门整体支出进行了绩效自评,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部门概况
常宁市农业局为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挂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牌子,为一级预算单位,财务核算适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一)部门职能职责
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检查监督农村政策的贯彻执行;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资产财务管理,拟订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规划与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建设与发展;指导粮食、油料、经济作物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组织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拟订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配合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负责农口系统项目和专项资金监管;承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责任,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发布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信息,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指导农业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依法实施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认证和监督管理;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畜禽屠宰的监督管理;负责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组织、监督对市内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并组织扑灭;组织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监测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开展相关农业统计工作,采集、发布农业和农村经济信息,负责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指导农业信息服务;拟定全市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全市农业环境与农业资源保护、检测和管理;拟订耕地及基本农田质量保护与改良政策并指导实施,依法管理耕地质量,发展节水农业;指导、协调农口系统农业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会同市委组织部抓好市直农口各局、科级事业单位的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口各单位的纪检监察和思想政治工作;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机构设置情况
述根据上职责,市农业局设14个内设机构:办公室(市农业应急管理办公室)、人事宣教股、计划财务股、政策法规股(行政审批服务股)、市场与经济信息股、综合调研股、科技教育股(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新农村建设股、农业产业化指导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蔬菜股(市人民政府蔬菜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经济发展股、重点项目办公室、农业核算中心;
所属事业单位10个:农技推广中心、种子服务中心、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原种场、农科所、农产品质检中心;直管四个专业股站:粮油作物站、经济作物站、土壤肥料站、植保植检站。另有21个乡镇(办事处)农技站。全局共有干部职工495人。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2017年我局资金总额6405.37万元,其中公共财政拨款收入6201.1万元,占总收入的96.81%,其中基本支出2922.83万元,占总支出的45.63%,项目支出3482.54万元,占总支出的54.37%。
其他资金204.27万元,占总收入的3.19%。
2017年我局项目支出3482.54万元,包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结转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资金243.39万元;新村办上年结转扶贫资金290万元、2017年安排扶贫资金176万元;粮油站2017年常宁市冬种生产专项资金97万元、2017年全省大规模种粮大户培育扶持专项资金100万元、2017年常宁市双季稻核心示范区补助专项资金93.7万元、2017年常宁市早、晚稻种子款158.99万元、2016年常宁市全省大规模种粮大户培育扶持专项资金100万元;经作站2016年度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中央补贴资金的通知254.98万元、2016年园艺作物标准化创建项目补贴资金50万元; 科技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68万元;植保站2017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70.99万元;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资金192.04万元、市级农业产业化资金105万元、常宁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710万元,其他项目资金772.45万元。
三、农业整体主要绩效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评价目的。
一是完善项目管理机制,建立以绩效目标为基础,通过绩效自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项目顺利完成,达到项目建设预期目标;二是从财政角度对资金支持对象的实际产出和效益进行评价,改进预算决策和管理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促进业务主管部门科学编制预算,强化资金使用效益意识,提升资金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四是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等重要依据。
(二)、综合评价情况及评价结论
1、粮油生产稳中有增。2017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118.2万亩,总产突破48.3万吨,其中早稻面积46.6万亩;中稻面积8.2万亩;晚稻面积51.4万亩,旱粮12万亩(其中已落实玉米、大豆、小麦等旱粮作物7.6万亩)。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种粮。全市新发展种植水稻3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1370户、家庭农场1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6个。大力发展“稻—油”、“稻—稻—油”生产。今年全市夏收油菜面积共40.5万亩,较上年增加0.5万亩;总产5.07万吨,较去年增加0.21万吨。实现冬种油菜41.5万亩。
2、农村民生稳步改善。2017年结转支出2016年安排西岭镇石山村精准扶贫资金60万元。该项资金引导支持西岭镇石山村,2016年硬化共计2.8公里,栽种樟树、桂花树3000多株,安装节能路灯120盏,修筑鱼塘4口,以奖代补引导贫困户种植无渣生姜200余亩、尾参200余亩,枳壳200余亩,规模化养殖鸡3000多只、鸭40000余只、猪300多头、羊100多只。村办180余亩的枳壳园、60亩大棚蔬菜基地和150亩立体养殖荷田,易地搬迁扶贫40户159人。2016年石山村完成脱贫的56户贫困户,仅余7户贫困户未脱贫。“空心房”得大力整治,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群众参与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进步增强;
启动新一轮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从市直单位抽调89名机关干部,组成30个工作队驻村指导。一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500万元,在30个示范村先后实施生产发展项目95个,基础设施项目160个,社会事业项目66个,精神文明项目41个。元山、河洲等示范村工作主动,项目推进快、效果好。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全面推进农村脱贫攻坚。2016年全市共投入扶贫资金3340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84个,在52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22337户贫困户实现结对帮扶全覆盖,年内预脱贫24个贫困村,预脱贫14119人。
3、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常宁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总资金1千万,主要用于耘茂、新华、福塔三家农业公司发展新茶园及老茶园改造,园内道路硬化,新建茶叶加工厂房、富硒米高标准农田、新建粮食收储仓,现已拨付710万元。农业产业化引导资金200万已拨付1920445元到各农业休闲企业,用于农业休闲企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市级龙头企业产业化资金105万已全部拨付到市龙头企业,用于龙头企业新建茶园、老茶园改造、内部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
打造了田野休闲、金源农业、荆竹山庄等一批星级休闲农庄,休闲农庄总数达30家,其中省星级休闲农庄16家;新增田野休闲、金源农业等4个省四星级休闲农庄;新增众鑫山庄、荆竹山庄2个省级三星级休闲农庄。开展田野休闲农牧有限公司、众鑫山庄、荆竹山庄、绿兴丰玫瑰博览园等重点休闲农业项目建设。
4、农技推广成果丰硕。为了改善基层办公站房条件,完善办公设施,使工作人员安心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农业生产。
2014年开工建设,2015年完工的新建站房的农技站有:蓬塘、三角塘、泉峰3个农技站。
改扩建建房:罗桥、板桥、洋泉、荫田、柏坊、水口山6个农技站。
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完工的新建站房的农技站有:胜桥、烟洲、天堂山3个农技站。
5、是科技服务提质增效。我局实行局领导班子包片、技术骨干联乡、农技人员蹲点制度,先后派出186人联乡驻村开展技术服务。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多场,培训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8600多人次,发送技术资料22万多份。在罗桥、三角塘、蓬塘等乡镇创办双季稻高产示范16.5万亩。推广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12项。认真完成了农情和农产品市场信息调查,全年共完成报表148份。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市农机总动力达73万千瓦,机具总量达66.7万台。完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31.3万亩,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27.1万亩。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面完成省农业委分配380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相关项目从申报、审批、实施到竣工验收,产生的工作经费,不能很好的解决。
2、上级下达指标和资金的时间较晚,导致资金拨付较迟
3、基层农业技术力量薄弱,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经费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高效推进。
4、补助资金严重不够。目前,我市水稻种植、新增粮食产能等配套设施条件较差,县级财政资金匮乏,省级项目专项资金较少,项目实施资金缺口大。
五、建议
1、中央、省、市财政加大给予农业局的资金扶持力度。
2、请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利于项目进行和相关工作开展。
3、建议各级各部门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后期的奖励扶持,确保新型职业农民能在培育结束后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