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情况
(一)单位基本情况
常宁市档案馆现有在职人员16人,设有办公室、接收征集股、管理鉴定股、查阅利用股、科技信息股、编研展览股等股室,主要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工作。负责馆藏档案的分类和保管,建立全宗卷,记载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演变情况。负责馆藏档案的鉴定开放,编制检索工具,提供档案信息查阅利用。负责馆藏档案安全工作,维护档案完整,保守党和国家机密。
(二)整体绩效目标
对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重点抓好精准扶贫、土地确权等建档工作;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档案业务指导;
今年的档案馆工作着重于参战老兵和三线民工参保、退伍军人信息登记等,其他内容涉及组织人事档案、山林土地权证档案、知青下放档案、婚姻档案等,为机构改革、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整体基本情况
2019年度,我馆预算总支出408.53万元,基本支出233.72万元,其中:公用经费30.37万元,人员经费203.35万元;项目经费174.81万元,其中档案事务158.25万元,其他支出16.56万元。
1、人员经费203.35万元,费用由财政工资统发中心实行统发,保证了全部干部职工工资的按时、全额发放。
2、公用经费30.37万元,用于单位的水、电和办公用品购置等,保证正常运营。
3、项目经费174.81万元,用于档案事务158.25万元,其他支出16.56万元。
二、评价过程及绩效分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衡阳市档案馆的关心指导下,我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干事,主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较好地履行了档案工作职责。从时效目标、成本目标、数量目标、质量目标、社会效益目标、可持续影响目标等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健全规范,资金专款专用,资金项目安全,服务群众满意度达100%。
1、积极推进国家重点档案项目建设。①民国档案目录基础体系建设项目完成良好。2018年完成50150条目录著录,已上交国家档案局验收。2019年完成了余下的1.6万余条目录著录,已上报国家档案局验收保存。②《常宁抗战档案汇编》项目初见成效。《常宁抗战档案汇编》的第1辑《哨所管理》、第2辑《军情战况》已全部编辑完成,于2019年8月完成初审,9月报省局完成复审。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湖南政权建设档案项目全部完成。招标引入专业公司查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档案,检索出22个全宗373册4576条40564页有关湖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常宁政权建设档案内容,已完成扫描刻录光盘,上报省档案局保存。
2、有序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第一期档案数字化加工项目(民国档案)已于2019年7月完成1565卷301164页的档案全文扫描和数字化加工,经本馆验收合格。
3、大力加强档案规范化建设。积极推动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整理归档。2019年,先后指导完成宜水风光带工程项目、南三环指挥部、兴常公路、宜阳工业园等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规范整理,并接收进馆593卷。接收各单位及社会群众赠送书籍资料共50余册。
4、着力加强馆藏档案安全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库房内保管、通风、降温、除湿等设施齐全,库房周边清洁、无阻碍,无火险隐患;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做档案库房巡察、登记、监控等措施;做好档案抢救、保护工作,切实做好 “十防”工作,库房长期放有驱虫药,并及时通风和除湿,每半年对馆内5个库房进行全面清洁、除尘工作,并对各库档案进行了清点、排查。
三、存在的问题
1、档案馆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馆藏已趋于饱和,且档案抢救保护、档案数字化等业务用房都很紧张,与新时代档案馆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存在不少差距。
2、档案信息化进度较慢。对于档案信息化重视不够,在档案信息化方面的资金预算不多,对馆藏档案的信息化工作推进力度不够,档案信息化查阅利用未全面开展。
四、有关建议
1、档案库房实现恒温恒湿、自动化消防等现代化管理。
2、财政加大对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
常宁市档案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