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宁市分校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430482561749556Y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湖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常宁市分校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成人提供农业技术短期培训服务。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农科技服务 大中专函授学历教育

    

常宁市兰江乡元山村

法定代表人

张小卫

开办资金

6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常宁市教育局

一、加强政治学习,做好农民培训工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党史活动,扎实推进党史教育走深走实。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措施和主要成效,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十九大精神转化为农民教育改革创新的强劲动能,常宁市农广校采取系列举措,学校领导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掀起科技志愿送教下乡活动热潮,共服务农民2.3万人次,覆盖全市404个自然村。学校党支部通过“主题党日”教育活动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学习,班子成员逐一发言,积极畅谈感受,并结合实际,展开深入讨论,讨论新形式下农民教育工作的启发和思考。   二、 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多形式的农民培训活动 1.以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来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与建设全国非全日制中专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加强农民培训,充分发挥农广校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着力培育高素质农民,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突出抓好“农村高素质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农广助农”等培训工作,在重点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确保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踏踏实实为农民做好事、办实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强化领导,完成职责,常宁市农广校始终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不懈求创新、提高素质强服务。强化内部管理,分工合作,形成新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格局。年初我校根据工作需要对学校班子成员及教职员工进行了具体的分工,明确了各自的工作职责,大家都能做到分工协作、积极主动、务实创新、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配合下,开创新局面。大力开展春季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在多年跟踪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抓好适用技术培训。采取多种形式、结合农事季节对果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村合作社骨干开展培训工作,共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实用技能培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农广助农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冬春大培训,共培训学员2.5万人次。我们在培训过程中把有形课堂和无形课堂结合起来,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儿去,顺利完成了培训任务,培训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效显著,促进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为农业生产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广开办学渠道,增强农广校自身活力 农广校在全面完成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于培养人才和维持正常办学,努力做好大中专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 1. 中职示范班情况 根据《农播【2021】2 号》文件精神,我校成为中职改革试点单位,年初,常宁市农广校通知对参加学习的学生在招收对象、培养目标、教学组织、学习形式以及学制、学费、报名时间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在中央、省市农广校,常宁市委、市政府及常宁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首届非全日制中职示范班家庭农场经营与管理专业115名学生于2021年11月1日顺利开班,本届学生来自我市6个乡镇,平均年龄32.5岁。所有学生已经全部完成第一学期的面授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 2. 拓展招生办学渠道,扩大办学项目   在同湖南农大、衡阳师范学院、益阳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医学院、衡阳职工工业大学、湖南生物工程学院等院校的成人高考项目。2021年我校新招生成人学历教育88人,其中本科30人,专科58人,今天毕业生有99人,在校学生221人。 四、 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响应省市农广校号召,认真组织学校教师参加业务知识培训   五、 是建立健全办学规章制度,认真组织教学。 根据农广校多层次、多形式、多学科办学 ,建立完善了中专、高等教育、农民培训、财务管理等一整套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实现了科学化、规范化。其次对各层次各班次的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学员自学、面授辅导、考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开展。   六、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教学系统,常宁市农广校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筹建一栋综合楼,可容纳150名学员学习和生活,并得到常宁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