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七月半(中元节)是一个很重要的民间节日。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常宁,村子是一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村庄。那里四季分明,依山傍水,植被丰茂,世代祖辈过着农耕生活,春节、清明、七月半,是家乡最重要的三个民间节日。
我的家乡——大泉李家
七月半,准备样盘的老人。摄影2017年农历7月
桌子上的祭品
从记事起,每年农历的七月初十晚上到七月十四晚上,这段时间称为“七月半”,是村庄非常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这个节日用来祭祀逝去的祖先们,从农历七月初十晚上“接老客”开始,到十四“送老客”结束,在这短短的四天时间里,村庄每个人都会悲伤起来,村庄也会变得沉重起来,看似热闹的村庄,也会有人在这个民间节日落泪哭泣。
关于七月半的起源,村庄没有人去追溯,只是祖先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教导我们不要忘记先祖,要尊老孝老,要建设好我们美好的家园,更要珍惜我们那份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在村庄,每一个生命,都是平凡而伟大的,他们延续着一座村庄的香火与故事,这些人在村庄彼此相知相伴,走过漫长的一生,在岁月的风雨路上,迎来一个又一个“七月半”。
七月半,贡饭的习俗一直在延续,每个房族根据辈分确定贡饭的日子。无论贫富,无论身在他乡,都要备好菜饭,还有纸钱等祭品。即便不同于古代帝王祭奠先帝的气派场面,但是有相同的文化意义。
2017年农历七月十二,我家贡饭,为归来的“老客”准备的饭菜
亲情的团聚
七月半的故事,从农历七月初七说起。
小时候,对于村庄的孩子们来说,期盼着七月半的到来。因为在这个节日,每家每户都会准备上好的饭菜,公祭那些逝去的亲人,还有整座村庄的祖先。七月初七,村庄把这一天叫做“开鬼门关日”。据说,这一天,阎王会释放阴间的鬼魂,让死去的亡灵回到人间,与家人团聚,享受弥足珍贵的团聚与重逢。这一天,小孩子不宜外出,特别不要去山里玩耍,因为怕遇到亡灵,但是在我们小时候,我们还是会成群结队地山里砍柴、放牛、干农活。这只是村庄的传说,但也说明了人们对亡灵回归的害怕与期盼。
2017年七月半,大舅家贡饭 七月半,最为重要的仪式就是农历七月初十晚上,村庄会变得沉重与热闹起来,当傍晚降临,村里的男人就会忙碌着,各房会指定哪家搬出一张木桌子,由年轻人搬到祠堂里,各房的桌子摆放在一起,人们会把祠堂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小孩子们就会去祠堂看热闹,那时并不知道‘七月半’的意义何在?夜色渐近,村庄的人们端着准备好的祭祀品(一般是6-9个小盘子,小盘子里放着花生、瓜子、饼干、红枣等),从不同的方向汇集到祠堂,把祭祀品放在桌子上,焚烧纸钱与香火,燃放鞭炮,然后作揖祈祷,恭迎那些逝去的亡灵回家,与活着的人团聚,在人间重续那份日思夜想的亲情,俗称“接老客”仪式。接完‘老客’后,人们端着祭祀品回到家里,一个家族的故事就此倾泻而出,那些远去的面孔又在大脑里浮现,那些‘老客们’曾是村庄或一个家族活生生的生命。
2018年农历七月十一,团聚的亲情
后来,祠堂倒塌了,每到七月半,人们不再把祭祀品端到祠堂来,而是摆放在自家的桌子上,迎接回家的“老客们”,贡奉归来的祖先。
接完‘老客后’,从农历七月十一到七月十四,每天都有人家贡饭。贡饭的那几天,人们会忙碌起来,贡饭的人家会去集上买来各种好的食材,如猪肉、鱼、鸡、鸭等,煮上几大碗菜,添上几碗新米饭,供给归来的老客敬食。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贡饭的品类不一样,但贡饭的流程一样,早晨贡上早茶与早餐,早餐有的是饭菜或米粉,上午的时候贡面条,中午最重要必须贡饭,晚上贡茶。
2017年农历七月十四,村庄一老人过八十一大寿
贡饭的四天里,村庄会变得热闹,除了火辣的太阳外,人们会思念着死去的亲人,回忆故人的点点滴滴,记住一个家族的面孔与变迁。在那几天,村庄的人也会多起来,贡饭的人家会邀请房族的长辈或亲戚来吃饭,嫁出去的女儿会回到娘家,带上一份礼品,回到村庄,回味村庄的乡愁,看看那些归来的“老客”。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是我家贡饭的日子。记得小时候,这一天,我会早早地起来,跟在父亲的身后,端着纸钱与鞭炮,来到祠堂,贡奉祭拜祖先,早餐会贡饭,一般四碗菜,有猪肉、粉条、辣椒、鱼;上午的时候,贡面条;中餐贡饭,是最隆重最重要的祭祀,会煮上8碗菜,有猪肉、鱼、豆腐、鸡、百合、辣椒,还有新米饭,都要放在桌子上,供祖人品尝,祭拜的时候,父亲不说话,我会站在旁边说:“祖人啊,回来吃饭啊”。一段祭祀仪式结束后,父亲端着茶盘里的菜回家,一家人聚在一起,幸福而又沉重地吃起来。晚饭时贡茶,天黑的时候还要敬烧纸钱作揖,这一天的贡饭仪式才算结束。
到了农历七月十四晚上,村庄有“送老客”的祭祀仪式。这一天夜色降临,村庄的人们依依不舍送走“老客”,与逝去的祖人告别。在仪式中,人们一起先去祠堂举行公祭,把瓜子、花生、糖果、饼干、红枣等样盘,还有粽子与水果,摆放在桌子上,之后,我们村庄的人会把祭品端到池塘边,摆放在池塘岸边的地上,我们会准备多些的纸钱、瞑币、纸、鬼衣帽子等,鬼衣上写有逝者的名字,希望祖人在九泉之下能收到。送老客的晚上,村庄的鞭炮声响彻不停,点燃蜡烛香火,夜色明亮,池塘边站满了人,月光皎洁,稀疏的星光点缀着悲伤的夜晚,焚烧纸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达兴旺。活着的人们,思念着曾经的先祖,心中祈祷先祖庇佑后人,风调雨顺、一切安康。
2017年农历七月十四,送老客
2017年农历七月十四,堂哥在烧祭品,送别“老客”
在这四天里,村庄会为每一个远去的亡灵招魂,每户人家都要供上一天的菜饭,来祭祀死去的逝者,与故人短暂相聚,然后举行家祭仪式,跪别先祖,期待下一年七月半的重聚与归来。
七月半,让我们记住乡愁,让我们思念祖先,让我们传承孝文化,让我们重回村庄,让我们重温亲情,让我们记住弥足珍贵的家族故事。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