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办事处信息公开目录 > 板桥镇 > 业务类
常宁市板桥镇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聚焦务实、精准、高效,通过抓实“三类教育”、打造“三个课堂”、构建“三大体系”,深耕党员教育“责任田”,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
抓实“三类教育”,练好干事创业“基本功”
久久为功、常学常新,烧旺“理论之火”。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采取专题讲座、集中研讨等形式,扎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笃信笃行、善作善成,烧旺“红色之火”。深挖现有红色资源,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等,组织党员到衡阳党史馆、船山书院、水口山工人运动纪念馆等通过看图文资料、听专业讲解、谈自身感受等方式开展现场红色教育,让党员干部在追寻共产党人的初心与“印记”中增强党性修养,在重温革命记忆中激发走好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慎思知止、令行禁止,烧旺“廉政之火”。坚持把廉政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通过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廉政专题党课、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廉政教育,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引导党员同志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2023年以来,共开展廉政专题党课37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200余人次。
打造“三个课堂”,拧紧思想觉悟“总开关”
周五课堂让党员教育“入脑”更“入心”。按照“一单位一支部一场地”“每天培训时间不低于8学时”的原则,邀请2名政治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专家学者进行联合集中专题授课,各级党组织自行利用四个“周五”时间开展党员教育培训。目前,共计开展联合集中培训4场次,各级党组织开展“周五课堂”培训96场次。
屋场党课让党员教育“有味”更“有为”。打破以往“大水漫灌”式教育,进村组、入农家、到阵地讲授微党课,通过讲故事、谈感受、说变化的方式,用沾泥土、接地气、冒热气的鲜活事例以及基层党员和群众听得懂、能领会的“家常话”,将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故事、乡村振兴政策等传遍板桥每一个角落。2023年以来,板桥已组织开展20余场屋场微党课,覆盖党员群众1000余人次。
田间课堂让党员教育“见行”更“见效”。将理论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组织经验丰富的党员致富带头人、种粮大户等,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在田间地头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系统讲解种植综合管理技术并解答难题。通过“面对面”培训、“手把手”教学、“零距离”咨询,提高理论知识的转化率、变现率,进一步丰富了广大农户的种植知识和经验。
构建“三大体系”,激发担当作为“原动力”
建强全员轮训体系,提升培训广度。组建送学小分队34支,及时上门传达最新理论知识,确保年老体弱党员、流动党员等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理论不漏学,切实打通党员学习培训“最后一公里”,开展送书上门、送学上门300余次。
建优师资教育体系,拓展培训深度。每年邀请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党政领导干部、知名教师、“土专家”“田秀才”等定期进乡镇、村(社区),为党员干部解答政策、分析案例、总结经验,强化组织赋能,加强内外兼修,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让党员干部在“最烫山芋”、“最重担子”、“最硬骨头”面前,具备敢的底气、为的能力、干的信心。
建实考核评估体系,增强培训效度。制定党员教育质量评估机制,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并充分运用结果,将积分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党员、优秀党员评选等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党员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倒逼各位党员干部重视党员教育,化被动为主动,保证党员教育管理不让一人掉队。(文/唐佳徽)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